APP下载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7-09-01高荣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合作探究自主探究自主学习

高荣

【摘 要】学生是具有生命活力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具有一定认识能力的主体。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模式,突破以教师为中心的框架,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激活学生主体,放手给学生一个自行探索学习的时空和机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研究过程,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活起来,从而进行更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新课标要求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做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让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去钻研、去探索、去思考,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去学习数学。

【关键词】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情景兴趣

学生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的主体状态,包括自主学习兴趣、自主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习惯、自主学习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等要素。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现行教学改革要求改变单纯接受式学习,讲究从“一刀切”教学向关注个体差异的教学转变,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自主学习显得更加重要。正因为如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作为数学老师平时常常会发现明明自己教学过程思路清晰,条理分明,可是看到学生的反馈信息总是错误百出,漏洞连连,习题稍作简单的变化,学生就束手无策。问题的根源在哪儿,是学生还是我的课堂教学呢?现代数学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工作应是围绕学生来展开,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中体现出来。结合自己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知识全身发生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数学活动中重要的因素。它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顽强的追求和积极的探索。学生普遍认为数学知识过于抽象、枯燥无味而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尽可能选择一些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展开数学探究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无处不在,从而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在讲授八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时,先让学生把书上的图形画到一张纸上,自己动手剪出图形,利用折叠的方法,直观地总结出边、角、对角线之间的关系,并提出问题:“你所总结出的结论是否适合于每个这样的图形”?用这个问题引入新课。剪纸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为了验证自己的结论,积极地投入到思考、探索中去。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课堂上,对于定义、公式、法则、定理的讲解先放手让学生讲,这是检查预习作业的一种方式。部分学生对预习作业不够重视,通过当堂检查给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养成课前自主预习的习惯。数学预习不仅仅是认真读书,而是在读书中对知识点加以理解和领悟。在学生的讲解过程中,教师注意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从多种方法中选择最佳方案。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充分展示的空间。不要轻易否定學生错误的想法,相反应该让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共同探讨评价。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基础上,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和教学体系。

另外,获取新知识也要讲究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师的教要为了学生的学做准备,所以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探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学生获取的知识才能牢固。教师的启发也是至关重要的,课堂教学,教师要注重合理的运用启发语言,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解决问题奠定好基础。所以说,要让学生获取知识,教师就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观点上,善于放手,让学生大胆探究,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不断调动起来。

三、巩固练习,检验新知

学生在经历了实验、探索、归纳、总结后获得新知识,跃跃欲试,尝试自主探索的成果,教师精选有价值、有代表性的习题,使学生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理解。练习过程中,因学生能力存在差异,反映快、思维敏捷的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远远高于反映慢的学生。采用优秀学生帮助困难学生的方式,实施“一帮一”帮辅活动,困难生先向优秀生描述自己的思维过程,优秀生帮其订正,使困难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优秀生在帮辅过程中知识得以深化提高。练习过程中,教师安排学生板书练习题,针对板书中出现的问题,安排学生改错,并当面告诉板书学生出错的原因,加强了学生的互动能力,达到了营建和谐课堂、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此环节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作了必要的延伸和拓展,在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能力上赋予了较高的要求。教师挖掘并提供创新素材:设计有针对性、代表性的练习题组(基本题、变式题、拓展题),适当安排了一些开放性、探索性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高。

教学中,我经常这样告诫自己:“学生多大我多大,要和学生同岁。”意思是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这样教师的目光才能投射到学生身上,才能了解学生的想法,也才能减少教师与学生课堂上的不必要“冲突”。

五、反馈评价

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教师给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阐述自己得出的结论、探究过程及疑难问题。然后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组织、引导学生通过个体发言、小组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进行辨析评价,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稳定和完善。教师要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不能打击他们积极性,因为他们的自我表白往往是有独到的见解,此时的学生需要教师的鼓励与欣赏,所以在评价上,一定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看待学生的观点与方法,这样的评价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作业布置

新科标的要求是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应用中体现总结,因此在布置作业时,可适当选择一些开放性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如,在讲相似三角形性质时,布置开放性作业,如何测量校园旗杆的高度,学生便饶有兴趣地手拿标杆、卷尺在一定的情景中完成。方法不唯一,最终通过学生的论证,采用最简单的方法。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培养了创新能力。

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探索,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形成不“唯师”、不“唯书”,敢于质疑、敢于争论、善于思辨的学习习惯。有“问”的课堂交流必然会产生师生、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唤起认同,触动联想,产生争议,激发疑虑……从而使交流的内容更趋于丰富、生动、全面、准确和深刻,进而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要真正实现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就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爱上数学,让学生的数学自主探究能力之花遍地开花。endprint

猜你喜欢

合作探究自主探究自主学习
高中政治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有效提高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自主探究 张扬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