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知识建构策略

2017-09-01韦镇仁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知识建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韦镇仁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教学的基本形式。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条件,指导学生建构科学合理的学科知识体系是创建高质高效课堂的根本途径。本文就如何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实现知识建构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知识建构

一、知识建构的重要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积极建构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做好知识建构工作才能更好地实现“师,教而有效;生,学而有成”的教学理想。

二、目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常见问题

1.重视做题和考试,忽视知识构建

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基础,知识是能力的基石。但一些教师为了考试成绩,急功近利,大搞题海战术,忽视了指导学生学科知识的构建。只为追求当前的考试成绩而“临时抱佛脚”的教学思想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因为学生真正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好的考试成绩,更是学习能力的发展。

2.教师包办知识建构,学生未能参与体验

一些教师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做题或拓展课堂教学的容量,一手包办了学科知识构建的工作,不让学生参与,不让学生体验。导致学生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没有主动地研修体会,对于知识的掌握效果很不理想。

3.知识构建形式单一,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一些教师有意识指导对学科知识进行构建,但形式单一,所有章节内容均用同一种形式进行构建(如:思维导图),单一的形式将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

4.教学手段方式未能与时俱进,教学效益未能最大化

当今社会科技不断进步,科技对于教学方式的变革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有些老师习惯于“一支粉笔打天下”,即使在有拥有多媒体设备的条件下,这老师也因为懒于制作课件等原因,忽视高科技的应用,导致以下问题的出现:课堂知识的呈现方式单一、抽象的知识未能具体化、课堂趣味性欠缺、课堂容量小等,未能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三、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知识建构的策略

1.利用“学案导学”,建构学生知识网络

“学案导学”是教学的一种手段,目的是变传统的封闭型的教学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教学。它不同于其他教学手段的特点是:学案与导学密切结合,学案指导导学,导学依据学案,重点在“导”,变传统的讲授式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学案绝不是教学内容的拷贝,也不仅是教师讲授要点的简单罗列,它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联结,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附着点,另一方面也要对帮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多方面的加工,以利于学生形成更为牢固的知识体系,另外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方法。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导教”的作用。供学生在课下预习、课上使用和课后复习巩固。

2.创设有效情境,助推学科知识建构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主动建构而获得的。教学过程中情境的创设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才能有效地引起学生注意、引发学生认知心理平衡、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例如:学习“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时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并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学习“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和“遗传病”时,要求学生学会阅读血常规化验单,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疾病:冠心病、糖尿病,能为家人测量血压,了解血型遗传,让学生调查自己家族或亲戚朋友家族血型遗传情况。课堂引进这些实用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有目标指引,并且面对的是结构不良的或定义不完善的问题领域,能激发学生强烈的认知需求,这是维持学习动机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能促进知识的有效建构。

3.建构数学模型,深化学生认知

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他强调要使学生参与到知识建构的过程中。通过模型建构教学,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构建知识,有效掌握知识,而且模型方法是现代生物科学研究中一种重要方法。DNA双螺旋结构就是通过模型的方法建立起来的。通过模型建构教学能为学生认识事物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要让学生领悟建立模型的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本人尝试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模型建构,不断探究,主动构建生物知识,领悟生物科学研究的方法。

例如:对于“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樣性”的教学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模型构建的方法来分析。在学生建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时引导学生分析:是否必须同种颜色表示的染色体的才能组合在一起,或者一定要不同颜色表示的染色体的组合在一起?通过模型建构学生很快就明白在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能够自由组合,因此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染色体数组成不同,但是配子的染色体数相同。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不但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而且学生学会了探究生物学知识的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合理运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课件能直观地展示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生命活动过程,使教与学的过程“活”起来,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能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思维分析能力,突破教学难点,实现知识的建构。

四、结束语

高中生物新课程课堂的教学突出强调了教学规范的转型,如何由“知识传递型”课堂教学向“知识建构型”有效课堂教学转型,关键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知识的建构。教学始终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学生需要在不断的问题冲突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调整与完成知识的建构,实现“减负增效”,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要达到的目标。

因此,教师需要综合考虑教材实际、学生实际和学校实际,因材施教,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帮助每个学生最终都能相对独立地完成知识的建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增效”,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01.

[2]郑志宏.《生物课堂有效教学“十字法”》中学生物教学,2007.11.

[3]李春堂.开展多媒体组合教学,全面提高生物教学质量.中等职业教育,2008.06.

[4]张改丽.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理化生教学与研究,2011.11.endprint

猜你喜欢

知识建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教师工作坊中促进知识建构的磨课活动研究
临床医学教学改革探讨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高三英语阅读课体裁知识建构教学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