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提高高等院校学生军训效能的探讨

2017-09-01牛颖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效能高等院校

牛颖

【摘 要】目前各高校都把大学生军训作为新生入学的第一课。多年来实践证明,开展大学生军训,不仅体现了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和谐统一,又促进了大学生严谨组织纪律性和坚韧不拔精神的塑造,其意义举足轻重。但在实践中也发现,部分参训大学生训练热情不高,训练动力不足的思想问题需要特别关注。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高等院校;学生军训;效能

大学生军训工作是所有在校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强全民国防观,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军训工作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根据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通知要求,军事课列入学校教学计划,军事理论教学时数为36学时,军事技能训练为2~3周,学生成绩记入学生档案。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和国防建设的快速发展,作为国家素质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生军事训练工作也面临一些新问题。在实践中我们感到,解决好大学生在军事训练中表现出的训练热情不高,动力不足的思想问题对完成军事训练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军训动力不足的原因

现在的大学生基本都是90后,他们的成长环境比较优越,社会环境相对复杂,他们思想呈现多元趋势。一是参训目标不纯正。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大学生参训就是“为训而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功力性。一些大学生认为自己没当兵,又非就读于军事院校,军事训练就是走走过场,无须在军训中投入太多精力,学好文化专业课才是硬道理,军事训练没必要抓得那么紧。一些大学生是为了修得学分,抱着“玩玩和体验生活”的心态参加训练,缺乏主动参训的动力,没有把参训做为加强自己国防观念,提高爱国热情的重要机会,认为能过拿到学分即可。二是能吃苦敢吃苦的精神差。“90后”大学生从小就是全家人的中心,父母竭尽所能为其提供了衣食无忧的成长环境,他们中间的许多人都是在蜜糖中长大,没有做过家务,更没有吃过一点苦。在训练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参训大学生怕苦怕累表现突出,虽然嘴巴里不说,但畏难情绪高,训练中能托就拖,能对自己降低标准就降低标准,训练中得过且过,不走心不入脑,这些消极怠工都导致了训练效果一般。三是训练信心不足。大学生军训一般都安排在大学新生入校时展开。此时的多数新生刚离家,他们想得多做得少,思想波动大,既雄心壮志也充满焦虑。他们在不断的熟悉新环境、新生活、新人际的过程中调整着,很多人在各种变化和适应中还无法自行安排调整好日常生活和训练的关系,每天患得患失,有的甚至是训练稍微苦点就想请病假,找各种理由逃避训练,抱着“能躲就躲,能拖就拖”的心态对待训练,造成对训练的信心不足。

二、提升学生训练效能的方法途径

内因激化外因,思想牵引行动,只有从思想上解决训练动力不足的问题,只有让大学生自己主动训练,才能发挥训练的最大效能。必须着眼于大学生的特点,因人制宜,因势利导,努力营造人人创优争先的积极氛围。

1.讲明训练的意义,让训练活动旗帜鲜明

学生的思想工作要落在实处,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时代感,对其提高训练热情,激发训练动力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对刚入校的大学生而言,他们还没有适应从“家长管”到“自己管”的转变中,特别是对于军训期间的准军事化管理不适应。此时对大学生开展军事训练,要以树立大国防观,增强爱国主意情怀为核心,讲清军训的重要意义。首先是在集中授课讲透大道理。比如开展荣誉感和使命感为主题的开训教育,给新生们上一堂“阔步征程”激励课。播放大学生军训宣传片,开展授予新开训大学生队旗活动。其次是走入学生讲明小道理。做好训练中的思想工作,必须活跃在一线,走进开训大学生,走进训练场,才能见招拆招,及时有效做好引导疏导工作。在实践中,我们通过坚持跟班作业,通过队列看姿态,通过体能看士气,通过饭量看能量,了解了开训大学生在训练中的心理状态,及时化解了思想疙瘩,以关心和热心催生他们对训练的热情。最后是在讨论中辨析明理。在训练的间隙,我们广泛开展了一些特色主题讨论会,比如“军训伴我成长”的主题演讲比赛,“我为军训献计策”的训练难题会诊,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聪明才智,把训练变成自己的事,变“要我训”为“我要训”。

2.改进训练方法,让训练活动事半功倍

大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精力充沛,但耐性差。只有不断的改进训练方法,以活动促激情,以变化促热情,才能让他们一直持续保有训练的积极性。首先可以采用灵活训练法。训练看似枯燥单一,但其实用对方法,动动脑子,也会发现训练的乐趣,激励学生训练的积极性。同样的队列,优秀的班长能把单调无趣的队列训练组织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而有的班长只能采用集体组训的形式,组训方法单一呆板,必然会戳伤学生训练的积极性。比如,练军姿,可以在头上顶个帽子或者身后背个十字架。练正步,可以在地上划75公分的分割线,也可以拉25公分高的背包绳。又比如,在训练中可以时时组织小动员,小交流和小讲评等等,让每名学生都当一次小教官,感受一下教官的气派和威严,提高主人翁的意识。其次是采取快乐训练法。抓住训练的间隙,让学生们彻底的放松休息,为下一步的继续训练调整状态,非常满足劳逸结合,动静相伴的训练规律。在训练的间隙,我们组织学生分组游戏,班级之间拉歌比赛,班级之间开展小型球类竞技赛等活动,把训练场变成了娱乐场,并把每天的训练情景拍成DV,挂在校园网上播放,有效促進了训练成绩的提升。这些小活动看似小,但却是大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对于激发训练热情,起到了关键作用。最后是采取模仿训练法。在有国防生的高校中开展大学生军训时,我们积极选拔优秀的国防生担任军训教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国防生首先是普通大学生,就是参训大学生的身边人,他们知识水平高,表达能力强,比普通班长更具有亲和力。从心里学角度上讲,同龄人之间,同一群体之间更容易了解对方心里,沟通感情,做好帮助和引导工作。与部队战士相比,国防生担任军训班长可以利用自身优势,科学制定训练计划,训练场上是教官,训练场下是学长,更有利于接近参训大学生心灵,提高受训学生的训练效果。

3.开展评优创先,让榜样树起来

榜样就是旗帜,榜样就是目标,榜样就是力量。尤其是大学生,可塑性强,没有正确的导向就没有努力的方向。一方面是树立身边典型。典型的作用是巨大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学生都有争先创优的热情,也有不服输的韧劲,特别是活跃在身边的典型,更能够很好的引领集体的共同前进。我们要注意发现和引导,在每次训练中选择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的训练典型。典型应该是多方面、不拘一格的,比如有训练中积极刻苦的榜样,有单项训练成绩好的典型,也有训练进步最大的表率。总之,要尽可能让大家在各个方面都能找到目标和方向。与此同时,树立榜样也要建立轮换制,让大家都能看见在训练中成为标兵的希望,从而激发“占排头,抗红旗”的热情。另一方面要建立奖惩机制。优秀典型的要大力宣传,反面角色的也要实时惩罚。奖惩分明是带兵训练的铁律,也是激发学生军训的催化剂。我们在开训前就制定了严肃的参训纪律,制定了严格的训练考核措施,明确了训练不达标的按照程度轻重给予批评、警告、淘汰三种不同程度的处理意见,并实行训练成绩与奖学金、党员发展、推优评优“三挂钩”,在参训大学生中努力营造“训练光荣、怕苦可耻”、“训练不习武,不算尽义务”的积极导向和氛围。

猜你喜欢

效能高等院校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基于改进TOPSIS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效能评估
中学英语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油田三相分离器效能分析
油田三相分离器效能分析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教师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