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

2017-09-01亓传伟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互联网+互联网

【摘 要】文章论述了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举措;对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在硬件、法规、评价与反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

一、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991年,东京创业创新教育国际会议从广义上把“创业创新教育”界定为:培养最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包括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包括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力或创新人格等创新素质以及创新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人,通过相关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业能力,使其具有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

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在积极地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也取得了许多成绩,但也存在着以下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缺乏科学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制;二是缺乏系统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三是缺乏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保障体系。

二、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举措

(1)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评价和指导,确保创新创业教育质量。采用多维度全方位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的评价不再是单一的知识积累,更重要的是测评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的整体评价也不仅仅是看学习成果的正确与否,评价结论是“好”还是“更好”。所以,考察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制定的教学评价标准要具有综合性,考试考核的形式要多样化。注重过程管理,建立多维度全方位全过程的评价体系。

(2)通过建立系统科学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行动指南。建立通识教育、实践能力、专业融合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通识教育主要通过开设《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基本素质;通过案例教学、创业模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专业是大学生求职和立身之本,是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是创新创业教育取得成效的基础。

(3)通过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保障体系,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保驾护航。建立政府、企业、高校三位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保障体系。政府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保障,主要体现在宏观的指导和政策的制定引领,出台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企业应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积极主动地与高校进行合作,深度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共同制定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培养;高校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还要努力协調好与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关系,推动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合力。

三、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研究

1.政策软硬件环境建设

政策软环境主要指提供创新创业指导服务精神支持方面的政策环境。软环境主要包括:产业引领、成果转化、创新创业服务指导、公共信息平台、创新创业政策宣传、营造鼓励创新创业、宽容创业失败的舆论氛围等。政策硬环境主要指提供财力物力等物质方面支持的政策环境。硬环境主要包括税收政策、融资政策、孵化平台化、创新创业失败的保障等优惠政策。

2.配套法规规章保障执行体系建设

现在的政策基本上是以“通知”和“意见”的方式下达的,许多是指导性的,约束力和强制力不强,甚至没有强制力,这样的政策执行起来就会大打折扣。为此应建立配套的法规、规章和具体执行办法,提高政策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强制性,增强其约束力,确保政策的贯彻执行,同时要加强政策的可操作性、可执行性和针对性,能够做到精准扶持。

3.政策评价与反馈体系建设

为了保证已出台的政策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应对其进行科学评价与反馈。对政策落实情况要进行追踪、评价与反馈,要根据评价与反馈结果,及时调整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已出台的合理政策必须落实到位,不合理的要及时修订与完善。评价主体包括社会、企业、创新创业的大学生及高校,当然政府也可以根据反馈情况进行自我评价。高校应肩负起对创新创业政策进行评价反馈的重要职责。因为高校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阵地,是各项政策的最终落实地,因此要积极对各项政策进行评价和反馈。

4.高校的政策环境建设

高校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一主体和责任人,肩负着巨大责任。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质量与前景。因此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环境建设至关重要,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一把手亲自抓,建立健全组织保障。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环境主要包括创新创业教育政策环境、创新创业支持扶助政策环境。在创新创业教育政策方面,高校要从启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帮助大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要结合专业大力创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如:大学生创业园、科技园、孵化园等,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大赛;进行创新创业风险教育。在创新创业支持扶助政策方面,高校要建立创新创业信息服务平台,降低大学生创业准入门槛,提供大学生创业场所,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实施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公共服务。

四、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策略

1.培养“互联网+”时代环境分析理念

大学生不再是象牙塔里的人,而是需要面对校内激烈的竞争和校外变化的环境。在“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已经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课程的学习,还需要实践,对环境的分析更是一项难题。在团队形式下的创业小组更具有挑战性,综合性更强。

2.注重“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的选择

商业模式是基于对自身资源和外部环境详细分析下的选择,可行性和有效性取决于商业模式设计前对这两个条件的有效分析。“互联网+”时代商业的扩展和灵活性为商业模式的设计和选择提供了多样化选择。不同的人选择模式有不同的偏好,可行的商业模式是成功运作的保证。

3.培养大学生对数据信息技术的兴趣

培养大学生对数据信息技术的兴趣,不是对专业化教育的否定,而是一种强有力的补充。可以通过自身的选课学习、团队专业人士的知识补充来弥补知识的缺乏和不足。但是了解数据信息技术发展是一个创业型人才需要具备的。

五、结论

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破解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难题,促进了大学生的创业就业。通过研究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可以培养出一大批适应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高素质人才,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亓传伟,陈佳.“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创业[J].教育与职业,2016(4).

[2]兰华.新常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6(15).

[3]李胜利.提升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针对性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6(5).

作者简介:

亓传伟(1970~),男,山东梁山人,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数学与信息工程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工程。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互联网+互联网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