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策略

2017-09-01龙爱琴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策略职业教育

龙爱琴

【摘 要】新时期下,供给侧的问题在职业教育中越来越突出,主要就是因为职业教育中供不需求一直存在,这对于就业来说是比较严重的一个矛盾,想要进行供给侧的改革,就要站在现实面临的矛盾基础上寻找改革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具体的对策和准确的改革路径,一方面完善就业体系的不足,另一方面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

【关键词】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策略

一、前言

供给不足问题是当下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社会上提供的职业岗位供给存在很严重的问题。职业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出路不如之前顺畅,另一方面技能型人才在社会上的数量非常少,而企业现阶段需要的正是这种人才,这类问题的出现根源就在于“供给侧”质量低下。新时期下的职业教育需要将职业教育的水平加大提升力度,保证“供给侧”的改革顺利完成。

二、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现实问题

职业教育的“供给侧”改革问题随着国家经济“供给侧”改革的脚步一起加快,但是改革过程中浮现了很多实质性问题,现总结问题如下。

1.职业教育“官热民不热”现象依然存在

职业教育的发展“官热民不热”问题在最开始发展初期是非常明显,非常严重的,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这种现象没有清晰解决掉。政府对于职业教育一直在大力宣传,同时还加大了资金的投入,并且放到了战略地位的层面进行分析。由于技术性人才的工资待遇比较低,因此在社会上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并不强,社会表现出来对于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也不是很看好。[1]

2.职业教育“校热企不热”现象依然存在

校企和产业企业之间联系不够问题是当前无法推进“供给侧”深度融合的关键,并且职业教育企业还面临着挂职锻炼考核不通过问题,职业教育的很多政策不能够有效促进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就业服务和职业教育明显不符,企业的参与热情并不高。

3.職业教育“供需错位”现象依然存在

结构性失衡是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传统的技术人才过剩,而高技能人才对企业来说又是非常短缺的,企业不仅不能够顺利转型,长此以往的供给矛盾使产业结构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急需“供给侧”改革这样一个突破口。

三、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现实意义

职业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对于人才培养、地方产业经济发展和人才就业都是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1.抓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就是促增长

当前很多产业没有办法顺利完成转型其实与技术型人才短缺有很大关系,人才市场上高技术型人才更是短缺,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期,“供给侧”职业教育可以说是战略性的改革,能够帮助产业结构顺利调整,还能够从供给满足产业经济增长的需求。

2.抓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就是惠民生

民生的根本就是教育,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与教育也是脱离不开关系的,职业教育的“供给侧”改革有助于当地的产业结构优化,还能够解决众多人口的就业问题,改善就业问题就是改善民生问题。可以说,中层阶级的收入增加了,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经济收入提高,这就是惠民生。[2]

3.抓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就是防风险

社会上面临的主要政治风险一大部分来源就是社会的贫富差距,职业教育的“供给侧”改革能够防止那些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一直处于贫困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他们解决温饱问题。防风险的另外一层意义是对企业来说的,对于小型企业来说转型是非常困难的,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融入,“供给侧”的改革也是最符合当今时代企业转型需求的。

四、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路径选择

1.创新发展

创新发展要从不同方面入手,在制度上可以吸引优秀企业和优秀生源,保障职业教育生的出口质量和进口规模是创新的主要措施。创新还要从机制入手,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职业教育的“供给侧”改革不是单一的,所以需要校企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另外在思想建设上也要改革,帮助职业院校的发展自觉形成跨界融合理念。

2.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要求统筹“经济社会”和职业教育双方的“供给侧”改革,突破职业技术教育的瓶颈,改革采取配套的措施,强调部门行业和职业教育之间的联系,改善“供给侧”改革比较传统的做法。强化县级和市级之间的职业教育联系,拓宽供给源,实现职业教育的资源互动,将“供给侧”改革质量和教育质量的标准都提升。

3.开放发展

开放发展要求提升“供给侧”的层次和质量,职业教育的开放发展模式也是学生进入国家平台的重要渠道,师生之间的交流对于发展平台的搭建来说很有意义。而且学生参加一些国际性的合作项目有助于早日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如果职业教育的“供给侧”水平达到一定高度,还会引进国际标准的资格证书,这对于我国社会上高质量、国际范人才的培养有很重要的意义。接下来在“供给侧”教育改革方向上,应该着重研究“中高本一体化”,加强行业企业和学校之间的深度融合,职业教育也能够逐渐走入技能性的培训阶段。

五、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对策

1.要破制度之冰,创新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环境

国家的职业教育想要走向更加开放的模式,就要与政府下发的相关政策互相配合,比如协同合作制度、合作优惠政策以及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之间需要遵守的制度。良好的服务和培训平台也是职业教育校企和产业企业合作的桥梁,为了更好培养技术型人才,职业教育学校可以与企业商讨赞助先进的现代服务平台,创新学习的环境,这样也有助于学校的平台创新和制度建设。

2.要破结构之茧,确立职业教育“供给侧”发展战略

技术性人才短缺是长期的问题,但是我们目前立足解决的是短期的人才需求问题,因此“结构性的改革”就是我们满足“供需相匹配”的职业教育结构。人才型培养的通道是靠扩大职业教育“供给侧”培养结构打开的,有机整理社会培训、学历教育、“中高本一体化”、普通融职。将职业教育的服务结构不断扩大,拓展服务的范围,将“供给侧”结构与职业教育经济产业发展脉搏互相融合。

3.要破质量之垒,树立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理念

提升教育内涵和质量是社会经济需求也是职业教育的供给需求,与此同时还要明确职业教育的第一要务理念,“立德树人”,从不同的办学途径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重视校园活动中能够体现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部分。“供给侧”改革的教育理念是“技能立身”,学生的专业素养主要是通过学校开通工、学交替的路子培养的。不断追赶国际水平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体系是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学生的国际就业能力增强了,社会上的国际通用人才就多了。[3]

4.要破机制之垒,明确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提速政策

政府需要做的就是将职业教育的资金进行统筹,根据具体需求增加投入,将企业的财政支出与职业教育互相监督落实。此外,鼓励各行各业的企业创办职业学校也是很重要的,支持职业教育将办学方向转向多元化,并且不断完善各个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和部门协作,统筹多个职业学校的多个部门,协调发展。职业教育规划和企业产业的规划进行同步联动是很重要的,这有助于园区和职业教育推进创新协作。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的“供给侧”改革需要长久的坚持和不断发展,而不是一日之功,企业需要将转型期的瓶颈和产业结构的压力当做动力,伴随着“一带一路”的构筑不断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

参考文献:

[1]蔡文伯,高睿.破解与选择: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思路与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4(6):101-102.

[2]汤迪娟.供给侧改革驱动下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模式创新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2):4-5.

[3]王乃国,杨海华.黑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问题与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5(6):61-62.

猜你喜欢

供给侧改革策略职业教育
高职数学教学方法的现状及改革探究
新形势下专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研究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基于项目驱动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