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圳湾红树林虫害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2017-09-01王淼强

绿色科技 2017年15期
关键词:深圳湾防治研究

王淼强

摘要:指出了深圳湾红树林湿地是华南地区重要的滨海湿地。近年来,该区域的红树林虫害日趋严重,特别是白骨壤受害情况尤为显著。基于此,综述了白骨壤主要害虫海榄雌瘤斑螟的生物学特性、危害症状及主要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深圳湾;红树林虫害;防治;研究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5021102

1 深圳湾虫害发生情况

深圳湾(N22°24′18″~22°32′12″,E113°53′06″~114°02′30″)位于珠江口的东部,为一开口向西南的半封闭性小海湾,面积约100 km2,兼具河口和海湾的性质。在深圳湾生长着珍稀植物红树林,其东南侧为受拉姆萨尔湿地公约保护的香港米埔红树林,北面为深圳福田红树林保护区,两者共同构成了后海湾红树林湿地,主要红树植物包括白骨壤、秋茄、桐花树、海桑等。

近年来,由于气候环境变化以及深港两地经济高速发展,两地工业、农业和生活产生的污染物基本排入湾内,加上围垦养殖、填海造地、城市建设占用湿地等不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导致红树林及周边环境遭受破坏,生境质量下降,昆虫种类急剧下降,虫害屡屡爆发,对红树林植物造成严重危害。

贾凤龙等于1994年和1999年对广东深圳福田红树林害虫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危害或潜在危害红树林的害虫有7种,即危害白骨壤的广州小斑螟、丝脉蓑蛾、双纹白草螟、吹棉蚧和潜蛾科的一种,危害秋茄的蛀杆性害虫咖啡豹蠹蛾,危害秋茄和桐花树的胸斑星天牛,其中广州小斑螟的危害最为严重,严重时可造成整个白骨壤种群成枯死状[1],其后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广州小斑螟应为海榄雌瘤斑螟;李罡等也对该地区的海榄雌瘤斑螟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详细研究[2]。2012年,深圳灣引种红树海桑暴发报喜斑粉蝶害虫,海桑叶片被害虫啃食殆尽[3]。广翅腊蝉自2011年以来,连续在深圳湾红树林发生,大量幼体附着在红树植物的枝条及叶面上,引起个别红树植物如海漆叶片发黄,但一直未造成明显危害。

2 海榄雌瘤斑螟的生物学特征

海榄雌瘤斑螟的生活史包括4个形态:卵、幼虫、蛹、成虫。

卵椭圆形,0.7~1 mm,历期为3~5 d,无卵壳只附有一层较薄的的膜。卵初产时乳白色,不到一天即变为红色,且渐呈半透明状直至孵化。

幼虫有4~5个虫龄,历期为13~16 d。初孵幼虫淡红色,后渐变为淡黄色至浅绿色,身体各节有分散的刚毛;成熟四龄幼虫体长1.5~2.5 cm,虫体淡绿色,背面中线下可见深绿色血管;头半球形,淡黄色,咀嚼式口器;雄性近尾部1/4处的背线两侧各有一椭圆形淡黄色器管,雌虫体色较雄性浅,且无椭圆形淡黄色器管。

越冬幼虫当日均温20 ℃以上时开始大量活动。幼虫啃食白骨壤的叶肉,留下呈半透明性的上表皮,通常在叶背活动,并在叶背化蛹。低龄幼虫啃食白骨壤嫩叶叶肉,食量小,2龄以后进入暴食期。老熟幼虫受惊时会吐丝从枝叶上坠下掉在半空。

蛹的历期为5~6 d。初蛹为浅绿色,羽化前变为深棕色;初蛹背面每节有一深棕色斑点,这些斑点在背面形成一条背线。

成虫历期7~10 d。成虫体长1~1.5 cm,展翅宽2~2.5 cm。触角多节,细长,丝状,雄性基部膨大;吮吸式口器;翅膜质,覆盖鳞片,前翅呈菜刀形,后翅呈三角形,雌性前翅缘有波浪形的花纹,且虫体颜色较雄性深。

成虫飞翔能力较强,有强的趋光性、趋化(糖、醋)性不强。成虫白天通常蜇伏于枝叶阴蔽处,晚上才出来觅食、交配。

3 海榄雌瘤斑螟的危害症状

海榄雌瘤斑螟是目前深圳湾红树林的主要成灾害虫,仅危害红树植物白骨壤。海榄雌瘤斑螟害虫在深圳湾红树林一年有7代,每年9月开始低龄幼虫可潜伏于白骨壤嫩芽内开始越冬,翌年3月上旬开始危害白骨壤,在4月中旬至6下旬造成大面积危害。每代生活周期25~32 d,幼虫13~16 d,蛹5~6 d,成虫7~10 d,卵3~5 d。虫害发生时,树叶和幼树枝生长点被害虫啃食,树叶和树枝干枯,使整片白骨壤看似枯死,但到了秋天多数植株又可长出新叶。由于较长时间遭受害虫的危害,营养大量消耗,并且害虫危害期贯穿整个开花结果的繁殖期,几乎所有的白骨壤都不能开花结果,导致无法繁殖下一代幼苗,使白骨壤种群正常的生长和繁衍受到严重影响。

4 海榄雌瘤斑螟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赤眼蜂是重要的生物防治用卵寄生蜂,经研究,拟澳洲赤眼蜂对海榄雌瘤斑螟的寄生效果最好,可在野外释放赤眼蜂用于虫害防治,但此方法的缺点是赤眼蜂在野外的寄生率太低,难以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目前常用的且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是喷洒化学性和生物性农药。李罡等人研究表明:在林间用8~10 IU/mL的Bt稀释液喷雾对海榄雌瘤斑螟平均防效效果为90.61%;戴建青等人[4]研究表明:“生物导弹”防治区和Bt防治区的叶片被害率分别从防治前 57.1%和 67.7%下降到 31.9%和38.1%,几种生物防治技术的结合对害虫的防治效果达到44.3%~74.2%。但由于海榄雌瘤斑螟的发生受气候因子的影响很大,且暴发时间非常短(3~5 d内),生物农药的防治必须准确地监测其发生期,在暴发前适时喷药才能起到有效的防治效果,若喷漆滞后或暴发前因雨季到来,都会影响效果的发挥而使得防治失败。另外,长期使用农药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结果更易造成害虫大规模爆发。

用昆虫性信息素防治害虫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的治理虫害的技术。由于它具有高效、无毒、不伤害益虫、不污染环境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推崇[5]。这项技术可以应用于监测虫情、大量诱杀和干扰成虫交尾等方面,从防虫到杀虫均能起到良好的效果[6]。深圳湾红树林的主要虫害为鳞翅目属海榄雌瘤斑螟,目前全世界已经有530种鳞翅目的性信息素组分被分离和鉴定,我国学者已经成功鉴定了30多种鳞翅目昆虫性信息素,其中多数均为重要的农林害虫[7]。这些研究为用性信息素作为深圳红树林虫害防治的技术手段成为可能。昆虫性信息素防治害虫是未来红树林虫害防治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它的研发成功将能有效地防治红树林虫害,维护区域生态安全。

参考文献:

[1]贾凤龙,陈海东,王勇军,等.深圳福田红树林害虫及其发生原因[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0(3):88~91.

[2]李 罡,昝启杰,赵淑玲,等.海榄雌瘤斑螟的生物学特性及Bt对其幼虫的毒力和防效[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7,13(1):50~54.

[3]包 强,陈晓琴,徐华林,等.红树植物海桑新害虫报喜斑粉蝶的发生危害及生物学特性[J].植物保护,2014,40(2):151~155.

[4]戴建青,李 军,李志刚,等.红树林害虫海榄雌瘤斑螟防控技术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3):65~67.

[5]孟宪佐.我国昆虫信息素研究与应用的进展[J].应用昆虫学报,2000,37(2):75~84.

[6]苏茂文,张钟宁.昆虫信息化学物质的应用进展[J].应用昆虫学报,2007,44(4):477~485.

[7]唐 睿,张钟宁.鳞翅目昆虫的信息素研究新进展[J].应用昆虫学报,2014,51(5):1149~1162.

猜你喜欢

深圳湾防治研究
深圳湾体育中心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