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争夺最后一公里

2017-08-31罗东

21世纪商业评论 2017年8期
关键词:霸权顺丰苏宁

罗东

7月25日,苏宁云商集团副董事长孙为民亲自撰文《京东,可以做错,不可作恶》,指责因苏宁投资天天快递,京东强行切断天天快递信息接口,还偏偏以天天快递服务差做借口,实在不能理解。

不仅指名道姓,孙为民的言辞也非常激烈:“人要是觉得自己有本事,可以霸道,但吃相得好一点。否则,滥用渠道霸权越俎代庖干涉第三方的自主决定权,有可能触及国家法律和行业管理的制度底线。”

而京东也毫不客气反指孙为民玻璃心,称其该忙的不是哭天喊地叫委屈,而是提高天天快递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至于京东本身,对快递“优胜劣汰”的机制将延续下去。

所谓的“优胜劣汰”其实是两个动作:一减(淘汰机制)、一增(推荐机制)。除终止与天天快递合作,京东还针对商户推出了一个推荐机制,推荐名单中包括京东物流、顺丰、中通、韵达、申通,唯独缺少阿里持股的圆通。尽管京东称不推荐不意味着不合作,但已经遭到圆通抗议。

尽管京东一切以“用户体验”的名义,但从结果看,“处理”的恰好是两家有阿里系投资背景的快递企业,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巨头竞争中“神仙打架、小弟遭殃”的局面。

复盘京东和苏宁的口水仗,会发现其实是三方力量,而更为核心的是天天快递和京东之间的问题。真正“受害者”天天快递表示“已经致函国家邮政管理部门,希望从权威部门得到公正的意见”,这更近似找主管部门哭诉,希望调解,实质并不愿意和京東决裂。

尽管一方想给另外一方扣上渠道霸权的帽子,最终直接和“渠道霸权”开撕的一方,其实自己也是“渠道霸权”——在电商崛起前,苏宁和国美并列两大家电实体零售巨头,他们和供货商的恩怨故事甚至可能比今天的这些较量更跌宕起伏。在今天,体量和余威仍在,倒是以“渠道霸权”的名义给“小弟”出头了。

孙为民在“撕”京东时,曾这么说:“强哥你才送几年的货,你才送几单的货。天天快递十多万快递小哥,每天少则四五百万单,多则上千万单,一路送了寒来暑往的23年。他们不想帅酷摆POSE,他们只想忠人之托,他们只想用自己的汗水赢得别人的尊重。”

在基于阿里系和京东系的体系中,厂家生产产品出售以获得利润,快递解决了货品和消费者的最后一公里,送一单挣一单钱,客观地说,他们同消费者的联系更紧密,也更辛苦,然而在现实里却受渠道挟持变成了弱势群体。

再往后看,京东和阿里作为平台,出于巨头控制欲都在努力把接触消费者的最后一公里控制在手里,快递业的站队之争还要继续。最后,京东凭借自己的物流体系,在拉拢一到两个物流巨头联盟,阿里则通过菜鸟物流化整为零,形成两大阵营是完全可能的。

因此,类似天天的纠纷,其实只是京东系和阿里系竞争格局的整顿和地盘划分,最后的结果反而是平台和物流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但这个过程对店主们未必是好事,顺丰和阿里的纠纷已经给一些生鲜店家造成了实际伤害,所以才被主管部门叫停。而从长远看,平台和物流之间的关系越牢固,店主们的话语权就会越低,不论短期还是长期,他们可能才是真正的受害者。

猜你喜欢

霸权顺丰苏宁
顺丰处境尴尬
苏宁618你准备好了吗?
“顺丰”快递的成功之道
话语制衡是霸权护持的重要手段
“霸权秩序”的国际关系多维度视角探析
给IP成“霸权”浇一盆冷水
our children
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
“青年”苏宁的烦恼
漂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