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腔鼻窦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7例报告

2017-08-30

微创医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鼻息肉上颌鼻窦

林 兴 袁 宇 熊 琴

(福建省南平市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南平市 354200)

鼻腔鼻窦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7例报告

林 兴 袁 宇 熊 琴

(福建省南平市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南平市 354200)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7例鼻腔鼻窦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鼻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并鼻息肉3例,鼻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并霉菌1例,单纯鼻腔鼻窦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2例, 上颌窦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并根尖同囊肿1例,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下鼻腔鼻窦肿瘤切除术。结果 该病在形态和外观上表现为多样性,CT对其无特异性诊断,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辅助手术较为理想。术中出血量20~800 mL,平均180 mL,随访8个月至6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鼻腔鼻窦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的临床表现多样,也易引起误诊和漏诊,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辅助手术是切除肿瘤的较好方法。

鼻肿瘤;鼻窦;嗜酸性细胞乳头状腺;鼻内镜;等离子

鼻腔鼻窦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临床少见,临床表现及病理与内翻性乳头状瘤等有相似性,容易引起误诊和漏诊。现收集我院自2009年以来诊治的7例鼻腔鼻窦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组织学特点以及治疗进行总结,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例鼻腔鼻窦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中,男5例,女2例,年龄34~66岁,平均年龄为51.4岁,病程4 d至3年,其中半年以上5例,以鼻塞为主诉者5例,涕中带血1例,牙痛1例,有流脓涕4例。所有患者均行鼻窦CT扫描,双侧病变2例,单侧5例。单侧者均行术前活检,病理报告其中2例为鼻腔嗜酸细胞乳头状瘤,3例为鼻息肉。

1.2 方法 5例患者在全麻下、2例患者在局麻下行鼻内镜下鼻腔鼻窦肿瘤切除及鼻窦开放术。7例中有3例于低温等离子辅助下对肿瘤基底部切除。术中见肿瘤基底部位于鼻腔外侧壁4例,其中2例向上颌窦内生长,筛泡表面2例;1例肿物在上颌窦内,上颌窦内见骨性分隔,行柯-陆氏辅助切口上颌窦肿物切除。术中肿物肉眼所见2例为乳头状,1例为脓囊肿样改变,2例为鱼肉样改变,2例为荔枝肉样改变,术后予以抗感染、止血等治疗。术后48 h拔出鼻腔填塞物,予以鼻腔冲洗,并予以鼻腔类固醇激素喷雾剂治疗。

2 结 果

术中出血量20~800 mL,平均180 mL,其中2例肿物肉眼表现为鱼肉样者出血量分别为500 mL和800 mL。病理结果:鼻腔鼻窦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并鼻息肉3例,鼻腔鼻窦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并霉菌1例,单纯鼻腔鼻窦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2例, 上颌窦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并根尖周囊肿1例(见图1~图3)。随访8个月至6年,未见肿瘤复发,鼻腔鼻窦上皮化良好。病理表现:瘤组织主要为乳头状结构,瘤细胞呈梭形、短梭形、圆形和柱状,胞质内有丰富的嗜酸性颗粒。细胞核圆形、椭圆形,深染,大小一致。细胞层次多的乳头密布充满黏液的细胞,形成微囊,核被挤压偏位;有的微囊内聚集了多少不一的中性粒细胞,形成微脓肿。间质可见淋巴细胞和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图1 嗜酸性上皮中有许多黏液小囊和微脓肿(200X)

图2 肿瘤细胞为柱状,胞浆嗜酸性,核呈层状分布,上皮内中性粒细胞微脓肿是该肿瘤的特征(400X)

图3 表面被覆复层嗜酸性上皮细胞,间质较疏松,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100X)

3 讨 论

鼻腔鼻窦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国内鲜有报道。鼻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是发生于鼻腔、鼻窦Schneiderian膜的一种乳头状瘤[1-5],呈外生性和内生嵌入性生长,被覆多层柱状嗜酸性细胞。Schneiderian乳头状瘤约占鼻腔鼻窦肿瘤的0.4%~0.7%,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是Schneiderian乳头状瘤中发病率最低的,约占3%~5%,易误诊为内翻性乳头状瘤[6]。鼻腔鼻窦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常见于50岁以上的成年人,无性别和种族差异,发病与HPV感染无关,与内翻性乳头状瘤有相似的临床表现,都具有局部侵袭性,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单侧鼻塞和间断性鼻出血,其他表现有涕多、嗅觉下降、疼痛等,大多位于鼻腔外侧壁,少数位于上颌窦、筛窦。肿物外观为红色、黄褐色、红褐色息肉样或乳头状物。本组中有2例肿物质地脆、易出血,且均原发于上颌窦;1例发生于鼻腔外侧壁肿物质地较韧,外观为黄色,肿物内有脓囊肿形成;2例表现同鼻息肉,2例肉眼表现为乳头状瘤样改变。可见,鼻腔鼻窦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在形态和外观上表现多样性,在形态上并不同于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单一的典型特征,表现为鼻息肉或内翻性乳头状瘤及其他良恶性肿瘤的特征,或同时与其他如息肉、霉菌、囊肿等并发,这可能也为鼻腔鼻窦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易漏诊或误诊的原因。CT对鼻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无特异性诊断价值,其表现与鼻息肉无明显区别。本组中1例鼻嗜酸细胞乳头状瘤与上颌骨含牙囊肿伴发,临床易误诊为上颌骨囊肿破坏到上颌窦。同时有1例发生于上颌窦内者,于上颌窦可见骨性分隔,亦可以影响本病的诊治。

鉴于文献报告本病在未完全切除时有很高的复发率和一定的恶变率,其治疗原则与内翻性乳头状瘤类似,完全切除肿瘤是第一选择。因此,术前的诊断对于手术能否彻底切除至关重要,对于鼻腔内肿瘤建议术前活检以明确诊断,鼻窦内肿瘤,因术前活检受限制,术中若发现肿物为上述特征者,建议术中冰冻或以处理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方法处理肿物蒂部。目前,鼻内镜手术被认为是治疗本病实用、安全和微创的手术治疗方式。本组7例患者均在鼻内镜下手术,2例原发于上颌窦者行上颌窦前壁开窗,并行肿瘤基底部黏膜刮出,3例行低温等离子辅助下肿瘤基底部切除,手术在直视下切除肿瘤,减少肿瘤的复发。我们发现,术中肿物肉眼表现和肿瘤质地与术中出血有直接关系,肿物表现为黄色且质地较韧,或脓肿形成者术中出血少。反之,色红、质地脆者术中出血较剧,容易影响手术操作,对此种情况低温等离子有较好的优势,可以在吸引的同时切除肿物,确保清晰的视野和基底部彻底的切除。鼻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术后的复发率为25%~35%,4%~17%发生恶变。本组7例中无1例复发,可能与大部分肿瘤基底部位于鼻腔外侧壁和筛泡等有关,同时术中和术后的处理也可能减少复发,如使用低温等离子设备等。如同内翻性乳头状瘤一样,术后应在鼻内镜下随访5年。

综上所述,鼻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是一种并未引起人们注意的少见鼻肿瘤,可以和鼻息肉、鼻霉菌等鼻腔鼻窦常见病并发,临床表现多样,肿瘤肉眼表现多样性可能与手术中出血量有直接关系,也是易引起误诊和漏诊的主要原因,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辅助手术是切除肿瘤的较好方法。

[1] 卿 江.鼻腔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1例[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8,15(3):245.

[2] 邓 华,肖家翔,陈昱江.鼻腔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1例[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25(20):952.

[3] 张 文,温树信,张涛源.上颌窦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4,21(5):393-394.

[4] 汪盛贤,范严严,徐 光,等.鼻腔上颌窦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一例[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45(3):252.

[5] 汪盛贤,陈易华,何建春,等. 鼻腔上颌窦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2例临床病理观察[J].西南军医,2010 12(3):409-411.

[6] Lin CY,Tsai TL,Hsu CY, et al. Oncocytic Schneiderian papilloma[J].J Chin Med Assoc, 2004,67(5):255-257.

[7] Barnes L, Bedetti C. Oncocytic Schneiderian papilloma: a reappraisal of cylindrical cell papilloma of the sinonasal tract[J].Hum Pathol, 1984,15(4):344-351.

[8] Barnes.L(著),刘红刚(主编).头颈部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WHO肿瘤分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3-28.

R 756

B

1673-6575(2017)04-0550-02

10.11864/j.issn.1673.2017.04.31

2017-04-13

2017-06-10)

猜你喜欢

鼻息肉上颌鼻窦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20例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药物保守治疗一例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分析
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中种植体位置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微波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应用
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缺失区的应用分析
鼻息肉病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鼻内镜治疗的效果分析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息肉鼻窦炎94例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