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雀山汉简语言文字学研究综述

2017-08-28

小品文选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文字学汉简汉墓

崔 丽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 济南 250014)

银雀山汉简语言文字学研究综述

崔 丽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 济南 250014)

银雀山汉墓竹简的出土对于文献学、文字学、哲学、考古学、语言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其文字属于西汉早期的隶书,自其出土,便有许多学者便从字形、字义等方面对竹简上的文字进行多方面研究,同时对汉简内容进行词汇、语法、语音研究的也不在少数。

银雀山汉简;文字学;语言学

银雀山汉简[1]是1972年出土于临沂银雀山1号汉墓和2号汉墓的一批竹简,共计4942枚,包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尉缭子》等。自出土以来,一直受到各界学者的广泛关注,学界发表了大量关于银简的论文、著作,现就文字学和语言学的前人研究现状进行简单概述。

1 学界关于银简文字学的研究现状

张会《银雀山汉简字形与汉字源流辩证》[3]中通过将银雀山汉简中文字与《说文解字》中的小篆、继承《说文》籀体、或体字相比较,又与睡虎地秦简和前代文字比较,得出结论认为小篆的出现只是为了规范天下文字,起到模范作用,不存在从前代以来的发展和后代对其的继承。他对通过对银雀山汉简字形的研究来展示其与汉字简化的关系。[4]

1.2 关于银雀山汉简文字使用问题的研究。周朋升、肖庆峰《<银雀山汉墓竹简>[贰]》用字习惯考察》[5]一文,涉及银简[贰]中的通假字、异体字,字与词的对应关系,词与字形的关系,有的一个字用不同的假借字表示,如喻:踰、俞。

汝鸣《银雀山汉墓竹简异文研究》[6]一文中将银雀山汉简与传世文本进行比较,从校勘学、文字学等多方面进行研究,从文字学角度则主要是对异文中的异体字、古今字、通假字进行举例。该文作者还有关于《尉缭子》中异文的研究[7],简单罗列了其中的异体字。

学界不仅对文字学进行多方面研究,也从语言学角度对银雀山汉简进行了许多考察探究。

2 学界关于银简语言学的研究现状

2.1 银雀山汉简语音研究现状。关于银雀山汉简中语音研究,主要是通过通假字对声母、韵母的用例以及声调进行分析。

吴九龙《银雀山汉简中的古文、假借、俗省字》[8]一书中,将其中保留的古文、俗省字按照笔划进行分类编排、介绍,对于其他研究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罗福颐《临沂汉简通假字表》[9]则是将通假字分为四类,比如有同音通假和不同音通假等,列出每字的本字、通假字以及出处,

周祖谟先生《汉代竹书与帛书中的通假字与古音考订》[10]中,以银雀山汉简和马王堆帛书中的材料作为底本,对通假字从声母、韵母、等方面进行考订,其中对声母考订最为详细,分出唇音、舌音、匣母等多个类别,得出结论认为古声母是一个系统,语音的发展有先后层序的不同。

时建国在分析声母时,与上文周祖谟先生文章体例相似,通过舌音、喉音等发音部位的不同分析同位通假和越类通假经过论证得到:古书十九纽在秦汉时齐楚方言区仍然适用。

赵诚通过对临沂汉简中通假字声母、韵母、声调的研究,得出之部和支部、脂部和微部在当时没有完全分开,声调的平入的区分即将完成,而声母中还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

2.2 银雀山汉简词汇研究现状。词汇是语言发展演变过程中最能体现时代特色的,也是最容易发生变化的。学者对于《银雀山汉简》词汇的研究主要包括对其中某一部专书词汇的研究。

对《银简》中词汇进行研究,最能体现当时的语言发展情况。对专书进行词汇考释的还有徐凌、丁雪艳对其中的词语进行收集、考释,并且对照《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中释义,进行增补。

还有刘小文对银简(壹)中的军事用语进行穷尽性统计,并且与语言学知识进行结合,尽可能释义,解释疑难军事词语。同时还对《尉缭子》中四词进行考证、释义,对语料学也具有极高的价值。

2.3 银雀山汉简语法研究现状。对于《银雀山汉简》中语法研究主要集中在词类方面,如副词、数量词等。

刘曦蔚将其中副词分为时间副词、否定副词等七类共37个,经研究得出结论:西汉时期时间频率副词和肯定、否定副词的使用已经渐趋成熟。

杨帆对所统计银简中的否定副词共不、弗、勿等共10个单音节副词,其中“不”的使用频率最高,在当时占据统治地位,“否定副词“弗”出现了修饰及物动词带宾语的用例”。

也有对于数量词的研究,张新云对银简中称数结构以及数量词的语法功能进行研究,专用量词的使用虽然不多,但较甲骨文已有较大发展,开始具有了现代汉语的特征。

除了对词类的研究,也有对特殊句式还有词语、短语的语法结构的研究。王琪,探究银雀山汉简中的特殊句式用法,对于简帛语法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孙海燕《<银雀山汉墓竹简>(911-1621)偏正短语语法初探》一文中分为定中短语和状中短语两大类讨论它们的语法功能。

自银雀山汉墓竹简1972年出土至今,学界对其从文献、文字、哲学、军事学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研究,成果颇丰,对于各个领域的研究都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但是仅从语言文字学角度来看,尚不完备。

[1] 罗福颐.临沂汉简概述[J].文物,1972年,(02)

[2] 刘敏、史大丰.论银雀山汉简文字的特点[J].现代语文,2016,(9)

[3] 张会.银雀山汉简字形与汉字源流辩证[J].古汉语研究,2010,(2)

[4] 张会.从银雀山汉简字形看隶变对汉字的简化[J].民俗典籍文字研究,2013年(02)

[5] 周朋升、肖庆峰.<银雀山汉墓竹简>[贰]》用字习惯考察[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01)

[6] 汝鸣.银雀山汉墓竹简异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汝鸣.临沂银雀山汉简<尉缭子>异文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2005年,第27卷

[8] 吴九龙.银雀山汉简中的古文、假借、俗省字[C].出土文献研究续集.文物出版社,1989年

[9] 罗福颐.临沂汉简通假字表[J].古文字研究第十一辑.中华书局,1985年

[10] 周祖谟先生.汉代竹书与帛书中的通假字与古音考订[C].《音韵学研究》(第一辑),中华书局,1984年

崔丽(1992-),女,汉族,山东淄博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山东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

K877.5

A

1672-5832(2017)08-0236-01

猜你喜欢

文字学汉简汉墓
改建后的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
大云山汉墓发掘记
敦煌汉简书体“重出江湖”
永不褪色的武威汉简
1940年4月郭沫若在重庆嘉陵江北岸发掘汉墓
《肩水金关汉简(贰)》释文订补
文字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新视野下的文字学教学研究
刍议文字学
图说书法(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