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明初宫廷画院与浙派的关系

2017-08-28李青青

小品文选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画风画院宫廷

李青青

(广西艺术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7)

论明初宫廷画院与浙派的关系

李青青

(广西艺术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7)

明代绘画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一个画派起主导作用。早期的画坛以浙派和宫廷画院的艺术风格占据主导位置,这一时期逐渐改变了崇尚元代萧散孤寂文人画的风格,形成以复兴南宋院体绘画风貌的艺术潮流。这两个绘画群体之间的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掀起了明代早期的艺术创作风潮。

浙派;宫廷绘画;南宋

元代是蒙古族统治时期,统治者的文化程度都不高,在这近百年间统治者并不重视且不爱好绘画,加上科举制度的取消,画家多生活在民间。往日盛极一时的南宋宫廷绘画逐渐衰落了,直到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政权,恢复了汉人统治,才逐渐复兴。洪武初年,由于政治需要加上明太祖本人喜爱绘画,故在民间搜罗了一批优秀的画家入朝为自己所用,常命画师们为他作画来炫耀其政绩,明代院体逐渐地形成了。明代宫廷画院虽是南宋画院的复兴,但成就却远不及南宋时期。

1 明代宫廷画院的发展及风格

明代宫廷画院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洪武、建文、永乐、洪熙时期,这一时期刚建国不久,被召入宫中的画家基本上属于元末遗民画家,呈现出的风格仍是元四家的文人画画风,明成祖建立明代的翰林书画院,不过还有诸多不完善。明太祖强调绘画的实用性,不欣赏南宋院体华丽工瑾的画风,明成祖也辄斥南宋马、夏山水为残山剩水,宋僻安之物也。故反映南宋在这一时期是遭排斥的。仍属于由元代画风向南宋院体画风过渡时期。

第二阶段为宣德至弘治时期,这一时期是明代宫廷绘画迅速发展,逐渐走向顶峰的时期,既明代宫廷绘画的鼎盛时期。明宣宗以及成化、弘治两朝皇帝均喜诗文书画,尤其擅长绘画,并致力于恢复两宋画院的盛况,由于统治者对绘画事业的重视从而促进了画院的发展,这时期的山水画、花鸟画方面都出现了出色的画家。尤其是花鸟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形成了明代宫廷绘画的时代特色,涌现出杰出的画家。从宣德到弘治年间山水画方面师法南宋马远、夏圭的江浙画家如戴进、王谔等,师法北宋李成、郭熙的马轼、朱端,以及融合南北于一体的李在相继被召入宫,呈现出严谨、准确、气势磅礴的特征。花鸟画方面出现工笔重彩、水墨写意、工写兼备的画法也是师法两宋,风格多样,谨细富丽,以林良、吕纪、边景昭等人为代表的杰出画家。人物画方面在继承两宋画风的同时还师法唐代的传统,形成简洁粗放的面貌。

第三阶段为正德至崇祯时期,正德以后,以董其昌为代表的松江派占据明代画坛主导位置,伴随着明王朝的没落,宫廷绘画也跟着衰落了。

2 浙派的由来与风格

浙派是中国美术史第一个且以画家籍贯划分的绘画流派,最早由董其昌在其《容台别集》中提出“浙画”,还未提出“浙派”一词,后在其的《画禅室随笔》:“江山灵气盛衰故有时,国朝名士仅戴进为武林人,已有浙派之目,不知赵吴兴亦浙人。若浙派日就澌灭,不当以天邪俗赖着系之彼中也。”明确提出并把以戴进为首的绘画群体成为“浙派”。“浙派”的出现、发展是以戴进的艺术成就为中心的,戴进父亲戴景祥精通画事,因此受父亲影响早年便开始学画,它的艺术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一直师法南宋马远、夏圭大至到1429年入宫,画风工瑾、清丽。中期广学宋元诸家,融为一体画风刚健、沉郁。晚期更是兼收并蓄,画风洒脱自如、劲健老辣。他在宫廷任职期间,才华出众遭人嫉妒进谗而被逐出宫,后成为职业画家,摆脱了来自统治者地束缚,创作上更自由,因此后期成就也是显而易见的。

戴进作品存世数量众多,不仅在山水画方面成就出众,亦精通人物、花鸟。因此他是一个技术全面又具有创造性的画家,对明代早期具有重大贡献,盛名远播,因而师从于他的画家众多,其中吴伟可谓成就最高,可以说是浙派的第二代表人物,早期创作就师学戴进,中晚年师法诸家形成以自己为中心的“浙派”分支“江夏派”。

3 明院体与浙派的关系及其影响

浙派既然是以戴进为代表的流派,那么浙派的出现至衰落也应当以戴进的为中心展开。1403年至1464年为浙派初创时期,也是明代翰林书画院初步形成,宫廷机制逐渐完善,由元代画风向南宋院体过渡的时期。明初皇宫需要大量的绘画作品去装饰宫廷,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需要绘画作品去赞美皇帝的丰功伟绩,社会的安定也促使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刺激了民间绘画交易的进行,民间画家进入创作高峰期。

宣德帝为恢复南宋院体的盛况大力培养宫廷画家,促使明代画院逐步兴盛。宣德年间戴进被招入宫中,戴进在入宫前一直师法南宋马夏风格,这一风格正符合当时统治者的审美趣味,但戴进一生并不得志,因为优秀而成为众矢之的,但是他的成就始终被当时画家们认可纷纷效仿他的画法,他的弟子既有宫廷内的也有宫廷外的影响力可谓巨大,浙派的兴衰与明代宫廷的兴衰基本是同步的。浙派与宫廷绘画虽都是源自南宋马夏一路,由于针对人群不同,一个是服务于宫廷,绘画具有政教功能,而浙派面对的平民百姓,绘画多描绘百姓的日常生活,其表现形式上存在明显差别。但浙派最初受宫廷绘画的影响,后来又影响宫廷绘画,由此可以看出他们之间彼此统一而又是独立的,相互交融。

[1] 叶子.薪火相传——浙派及明代院体绘画研究.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第一版

[2] 杨卫华.戴进吴伟.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第一版

[3] 单国强.明代“院体”.山东美术出版社,2005,第一版

[4] 洪再新.中国美术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第一版

李青青(1993-),女,汉族,河南人,现就读于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2016级美术史专业,师从李普文导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美术史。

J222

A

1672-5832(2017)08-0147-01

猜你喜欢

画风画院宫廷
重拾画院的写意精神
河山有君
——李可染画院院展
守正创新
——中国国家画院创作研究成果作品展
锋芒毕露的法国宫廷画家
明代宫廷队舞考论
宫廷珍品——孔府一品锅
诗人玩微信,画风很奇特
画风
真实存在的怪异植物:“画风”太诡异
宫廷古法白米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