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尔夫节奏练习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2017-08-24刘娇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奥尔夫动手节奏

奥尔夫教学法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教学法之一,节奏练习是奥尔夫教学法中最大的亮點。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具有好玩、好动、注意力集中性差的特性。作为教师要充分抓住学生的爱动特性,有计划地进行引导教学。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敏感程度超乎成人太多,他们讨厌一成不变,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运用奥尔夫教学法中的“声势”活动教学正好迎合了他们的需求,学生从静态到动态,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学。

一、奥尔夫教学法及其节奏练习的内容

1.奥尔夫教学法的内容

奥尔夫教学法是著名的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发明的。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通过节奏训练、律动、歌唱、语言节奏、乐器合奏和即兴创作等主要手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其进行音乐的探索体验,开发潜在音乐能力的教学方法。因此,它与传统教学方法注重结果的做法不同,它更注重的是教学过程,这样的教育观念确定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元素性、综合性、创造性、开放性的特点。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是指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原本的音乐是指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把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原本的音乐是接近自然,源于生活,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非常适合儿童。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即兴性;综合性;参与性;自然性;民族性;大众性。其中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

2.奥尔夫节奏的定义

“元素性音乐”的基本原则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观念和奥尔夫体系的突出特点。所谓“元素性”就是使用最原本、最朴实的音乐素材,即音乐的最基本要素——节奏,节奏运动中采用最简单的不断反复的固定节奏型,通过有意义的趣味节奏训练进行音乐教育。比如乐器演奏可以采用最没有技术负担的敲击乐器和“人体乐器”;把生活中的一切事物看作音乐的容器。

二、普通小学音乐课堂与奥尔夫音乐课堂的对比

1.普通小学音乐课堂的现状

目前普通小学音乐课堂大多以教唱为主,不注重音乐各个要素的学习。学生学习节奏时是从抽象到抽象: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动手能力差,未能激发学生对节奏学习的兴趣和创造力。

通过以上现状分析,普通小学音乐课堂枯燥乏味,音乐活动种类开设单调。本质上都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认识音乐,体验音乐,欣赏音乐和真正的热爱音乐。

2.奥尔夫音乐课堂节奏的创新

(1)音乐抽象化变具体化,音乐节奏复杂化变简单化。一提到音乐,很多人认为音乐既优雅又复杂,因为抽象似乎遥不可及。音乐是最普通的传递,音乐的骨骼是节奏,学习音乐的第一步是学习节奏,奥尔夫音乐课堂恰恰最能展现节奏的具体化,化繁为简,变枯燥为乐趣。

(2)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小学生的注意分为三种,一是有意注意,二是无意注意,三是有意后注意。奥尔夫音乐节奏善于将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结合,最后发展为有意后注意。小学生很容易被无意注意吸引,教师怎样才能抓住学生的无意注意,特别简单,教师自己做节奏操,学生立马会被吸引。教师做完之后要求同学们注意节奏步骤就变成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学生随后进行模仿,练习,从兴趣出发,每次做都能熟练变成了有意后注意。利用三种注意的有机结合,教师可以合理地进行引导教学,从游戏中体验节奏,产生愉悦的情绪,同时收获知识,良性循环,积极性越来越高,良好的习惯便由此形成。

3.将奥尔夫节奏理念融入普通音乐教学

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而不是主宰者,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相信这些每个教师都能熟练地背诵出来,然而生活和课堂并不全是教育理论,不能死搬硬套。在新课改的大背景前提下,奥尔夫节奏理念的优势便凸显了出来,应把奥尔夫理念融入普通音乐教学,教学内容与理念相互渗透相互指导,共同为音乐启蒙和音乐教育事业做铺垫。

三、奥尔夫节奏练习对音乐教学的积极作用

1.增强了教师的组织性

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程度较差,奥尔夫节奏则能恰好帮助教师组织课堂,音乐课问好方式除了用音阶之外,还可以运用拍手打节奏作为上课师生问好。这种问好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使课堂迅速组织在一起,方便了师生相互协作,增强了教师的组织性。

2.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兴趣。许多学生家长给孩子报了钢琴古筝等乐器培训课,孩子却不愿意学习更不愿意练琴,奥尔夫节奏练习帮助学生在活动游戏里快乐地学会许多基本节奏,对练琴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节奏掌握好即解决了整首乐曲的骨架,乐曲由难变易并掌握了主动权,孩子的自信和兴趣随之提升,学习音乐的动力增加。

3.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奥尔夫节奏练习突破了“教师教学生学”的固定死板模式,他讲究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想象,自己动手,自己操作,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自主地完成节奏创作,因此创新能力得到了增强。动手的过程就是动脑的过程,动手不是单纯的只动手,是个概括性词语,动手能力包括“声势”活动里的四种基本动作,随机组合。此外,学生之间的合作是学习音乐节奏的重要途径,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合作学习能发现对方的优点,取长补短互相进步,学生的合作能力逐步加强。

参考文献:

[1]顾明远、薛银理:《比较教育导论——教育与国家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杨立梅、李妲娜:《走向未来的音乐教育》[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3]区海婴:《在游戏中学习音乐(奥尔夫教学法实践课例)》[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刘娇,女,聊城大学音乐学院16级研究生,专业为音乐,研究方向:声乐表演。

猜你喜欢

奥尔夫动手节奏
花有自己的节奏
我也来动手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YOUNG·节奏
动手演示找错因
浅议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的应用——在“第一届中国奥尔夫教育大会”上的发言
变动不居 与时偕行—奥尔夫音乐教育专家谈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
困惑·解疑·感悟——评《嘀哩嘀哩》兼及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