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聋生学习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

2017-08-24彭仁群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寓教于乐学生主体

彭仁群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素质教育的发展,社会各界逐渐重视特殊教育群体,希望通过不断加大投入和创新,为特殊学校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们更好地融入教学体系,为他们将来走入社会增强适应性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聋生学习方式的特殊性,听力上存在很大障碍,在学习语文时困难重重,因此,需要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形象化,借助形象的事物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深入,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在语文领域很好的学习乃至今后的长远发展。

[關键词]寓教于乐;聋生语文教学;学生主体

《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聋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聋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聋生适应未来社会、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为了让聋生生动自主地学习,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教师应利用好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想方设法培养和激发聋生的兴趣,使聋生爱学、会学,提高聋生学习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

一、聋生语文教学的特点

耳聋学生由于听觉器官受损,不能够通过听力来感受客观存在的有声语言,获取信息,只能够依靠"以目代耳"的方式通过视觉的体验来获取知识和语言文字,从而展开学习。视觉为主要学习方式的特征也使得耳聋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依赖于丰富的、具体的和形象的事物,借助事物的表象展开关于新内容的学习和思考,促进知识的自主建构。

要增加课堂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具体化,能够采用的方法包括使用多媒体技术,通过信息技术的多元化功能,包括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方式增加形象性;另一种方法是创设教学情境,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展开主动思考;还有一种方法就是要增加学生的实践性和参与性,学生只有在参与和同伴互动中,才能够将自己的思维通过外部交流和行为进行分解,进而展开更深入的思考。

二、 如何提高聋生学习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

1.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形象化教学。多媒体技术是丰富视觉体验的有效手段,不仅能够展示图文声像,而且能够带领学生走进新知识的世界,将抽象的语言文字通过模拟仿真的手段表现出来,焕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故事制作成动画,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路上遇到了不同的小伙伴,通过小伙伴的表情和动作,引导耳聋学生试图表达小蝌蚪的话语,了解文本的内容,在不同形象事物的支持下,学生的注意力不断集中,不断进行思考,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多媒体技术的形象性和多样性还是引导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的重要方式。利用多媒体对抽象事物的具体化手段,将抽象的思维特征进行形象化系统化的思维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例如,在《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过程中,文本的核心理解难点是,为什么要治葫芦藤上的虫子,这个问题是理解的难点。教师通过ppt展示葫芦生长的动态过程,包括葫芦中的虫子是如何破坏葫芦的内部结构,影响植物的生长的,引导学生认识到植物生长规律,并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借助多媒体技术,内容的分解更加详细具体,学生理解起来也更加容易,这对于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深入和进一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也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2.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情境。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发展阶段,学生的思考依赖于具体形象的事物,依赖于学生的直接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生活情境,只有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才能够激发学生更加在思考新问题的过程中,联系到更多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作为支撑,促进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例如,在《爸爸真好》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直接引导学生开始故事的阅读,而是引导学生在课前搜集自己和爸爸的故事,通过绘画的方式进行表现,然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和爸爸的故事,感受爸爸对子女的情感,父亲不善表达,更多的是通过行为进行表达的。学生在交流中逐渐走进父爱的情感氛围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建构。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关于内容的思考和探索,由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学生很容易理解故事中爸爸的行为和爸爸表达爱的方式,学习和理解起来也更加方便。教学情境其实质就是为学生新知识的学习搭建支架,建立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展开新知识的探索,并不断寻找新的思路,进行深入性的研究,促进学生个体更加优化的发展。

3.增加学生的实践参与,借助动手操作来解读文本。耳聋学生不能够借助语言进行交流,也就是说教师不能够通过详细的讲解来使学生明确文本的内涵,这就使课堂的交流受到限制。但是,聋生语文教学应该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趋势,改变教师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增加学生的过程参与性,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实践,通过动手实践、动画制作、结合图画的故事讲述来引导学生自主实践来解读内容,增加学生的课堂实践性。例如,在《春天来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考虑到文本是一篇关于写景的文本,主要是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景,这一方面依靠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有关春天的图片和春天的动画,增加学生的视觉体验,提高学生感受美体验美的能力;但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把自己对于春天美的感受表达出来,教师引导学生从自然中搜集春天的物体,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物体的应用来手工制作不同的作品,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有绘画作品、有手工作品、有轻黏土制作的各种作品还有泥土搭建的春天场景,学生通过作品的表达更好地理解了文本的内容,也增加了课堂活动的乐趣,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获得更高水平的发展,促进知识的自主建构和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聋生具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在学习上更加依赖视觉上的感受和刺激,需要形象化事务的支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形象化教学;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情境;增加学生的实践参与,借助动手操作来解读文本,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建立学生主体课堂。

参考文献:

[1] 吴莉华,游戏教学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09).

[2] 孔维祥,构建聋校语文教学生活化课堂的实践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15(03).

[3] 王占静,采用多种方法实现聋校语文教学生活化[J],科技致富向导,2013,(10).

[4] 李 静,聋校儿童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反思[J],现代特殊教育,2015(21).

猜你喜欢

寓教于乐学生主体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寓教于乐”理念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