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社团管理问题及对策探析

2017-08-24潘宁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学生社团对策管理

潘宁

[摘 要]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的重要渠道。通过对S学院大学生社团活动的调查发现,针对大学生社团所具有的特点和现状,提出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管理和引导,推动大学生社团健康发展,提高大学生社团活动的实效性,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社团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品牌发展。

[关键词] 学生社团;管理;对策

一、大学生社团活动的特点

高校学生社团是指中国高等学校中,在学术科技、校园文化、创新创业、文体艺术及服务等方面有共同兴趣、爱好、特长、信念、观点的学生为了实现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在自愿基础上自由组成,并按照其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大学生社团活动具有如下特点:

1.组织结构多元化。高校学生社团的组织结构是比较松散、灵活的。社团结构的设置,因校而异、因人而异。一般来说都设有社长、副社长,也有组织委员、宣传委员,还有财务人员等等。组织结构多元化,有利于充分发挥大学生自身的聪明才智,培养他们的组织才能。

2.社团活动灵活性。由于社团类型多种多样,社团成员多才多艺,因此活动规模、时间、地点、模式等灵活多变,有利于吸引各种志趣相投的学生参与进来。

3.社团成员群众基础深厚。大学生社团来自于最自然的学生加盟,有着最为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从社团成员的构成来说,他们不受专业、院系甚或学校的限制,如今大学生社团也逐渐跨地区、虚拟化,这就使得社团成员的来源更为广泛及更具备群众性。

二、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以S学院为例

1.学生社团的发展现状

从组织与管理上看,该校学生社团主要分为校级社团和院级社团,校级社团在校团委的指导下,校学生社团自主管理委员会的管理下开展活动;院级社团在学院分团委的指导下,学院学生社团自主管理委员会(或学院学生会社团部)的管理下开展活动;从数量与分类上看,截止2016年6月,该校已有学生社团108个,其中校级学生社团44个,院级学生社团64个,活动内容涉及人文社科类、运动休闲类、文艺爱好类、公益服务类、创新创意类等方面;从现有学生社团成员年级分布来看,大部分的学生社团成员主要由大一学生构成,学生社团干部(社长、财务)主要由大二年级的学生为主;从日常活动情况来看,学生社团在建设中也存在着发展不够平衡、结构不够合理、管理不够科学、活动特色不明显、缺乏专业指导等问题。

2.社团管理存在的问题

(1)表现为社团管理不够规范。有的社团组织机构不完备,社团章程不规范,社团负责人责任心不强,社团内部监督不完善,社团经费管理比较混乱;有些高校社团外部管理不够规范,对社团的管理是靠经验,没有基本的管理制度,比如没有比较完善的成立审批、年度审核、活动申报等基本制度;有些高校对社团的评价机制缺乏,没有形成良好的激励效应,形不成一定的竞争氛围,缺乏必要的制度安排。

(2)社团思想教育薄弱。由于受社团负责人或成员认识水平限制,一些社团在活动方向、内容和方式上易于失去正确方向,社团活动的随意性容易引起原则性、方向性方面的漏洞。

(3)指导老师缺乏必要的指导。尽管大部分社团都有各自的指导老师,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真正发挥指导作用的老师为数不多。因为欠缺教师指导社团的有效机制,对指导教师的考评不完善,影响了社团指导教师的积极性。

三、针对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存在问题的相应对策

1.强化内涵建设,优化社团管理职能

(1)加深对学生社团地位与作用的认识。学生社团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学生社团可以充分利用其多样的活动,寓教于乐。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和谐校园构建上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各级党团组织要以学生社团为重要阵地,寓思想政治教育于社团活动之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

(2)建立规范的社团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学生社团管理办法,明确社团成立审批程序,明确社团负责人的资格审查条件,明确社团活动内容及场地的审批手续,明确社团自管会的组织机构和成员的权利义务,规范社团的监督管理,规范社团的变更和注销,加强社团经费管理制度,明确社团的奖惩制度,积极引导社团向健康、有序、有益、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使学生社团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团体。

2.强化保障机制,推动学生社团科学持续发展

(1)建立社团指导老师激励机制。每个学生社團必须配备指导老师,学校面向全校教师招聘指导老师,实行一年一聘。要计算社团指导老师的工作量,给予相应的工作津贴,并将社团指导老师工作实绩作为岗位聘任、评优评先的条件之一,制定并实施社团指导老师聘任、考核和奖励办法。

(2)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扶持力度,设立学生社团专项支持经费,用于支持学校重点扶持社团,支持优秀社团活动以及奖励表彰每年评选出来的优秀社团。相关职能部门及学院要加大对学生社团工作的支持力度,在指导老师配备、经费支持、场地安排、活动内容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鼓励学生社团充分发挥自身对外交流的综合优势,与社会接轨,多渠道筹措资金,为社团发展提供保障。

(3)加强学生社团骨干队伍的建设,要将学生干部骨干作为学生干部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学校对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考核中去,鼓励社团骨干在社团活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校团委要定期举办社团干部培训班,使社团干部都有机会受到集中的培训。学生处、各学院要在综合测评、评优评奖中将学生社团骨干作为同级学生干部对待。

3.深化外部环境,完善社团管理模式

良好的外部环境,是社团管理模式得以完善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社团的发展,将考虑把社团活动与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相结合,纳入学分制体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激情。学校要为社团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活动场地,创造基本的硬件设施,加大对社团的扶持力度,加强学校经费在社团方面的倾斜力度,设置专款专用机制。同时,学校也要积极鼓励学生社团发挥特色,利用自身资源实现社团的“造血功能”。

参考文献:

[1]廉萌,塔娜.浅析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与内部建设[J].科教导刊,2013,(3).

猜你喜欢

学生社团对策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团良性发展的几点认识
新时期学生社团组织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