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粮大县粮食产业发展的“难”与“行”

2017-08-24傅克侠

中国粮食经济 2017年5期
关键词:公安县粮库粮油

文/傅克侠

产粮大县粮食产业发展的“难”与“行”

文/傅克侠

公安县位于湖北省南部、江汉平原南端,国土面积2258平方公里,总人口106万人,是全国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湖北省产粮(油)大县,常年粮食播种面积155万亩,总产量70万吨;油料播种面积52万亩,总产量10万吨。

作为农业大县,公安县一直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多措并举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提档升级,努力将产粮大县变为粮食加工强县,但粮食产业发展现状仍不如人意,粮食品牌杂、散、乱情况依然存在,粮食产业不能实行品牌整合,产粮大县没有自己的粮食品牌,粮农增收仍然依赖产量增加来实现。2017年,为全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农业收入,创建粮食品牌,公安县粮食局在推进粮食产销一体化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全县粮油加工企业概况

公安县纳入粮食流通统计的经营企业106家,粮食加工企业88家,油脂加工企业7家,转化企业2家,其他企业9家,其中有国家级粮油示范加工企业4家,省级示范加工企业5家,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10家,著名商标8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湖北名牌1个,地理标志1个(章田寺大米),全县粮油加工企业设备技术逐年升级,基本淘汰了三高两低粮油加工企业。2015年,粮油工业总产值72.06亿元,2016年73.5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粮食产销一体化探索

(一)产能严重过剩

粮食年平均产量60余万吨,常年粮食收购量40万吨,油料收购量10万吨,但该县粮油加工企业年稻谷加工能力达到180万吨,年油料压榨能力达到90万吨,实际年粮食加工量38万吨,油料加工18万吨,产能严重过剩,半数企业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开工企业也是薄利经营。

(二)优质粮种植布局分散

公安县水稻国标三级以上良种覆盖率100%,全县部省级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片内基本实现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国标二级以上优质稻订单生产面积在15万亩以上,还打造了以丰两优香一号为主的万亩再生稻之乡,但由于投资相对不足,缺乏与市场的衔接,粮农重产量轻质量,生产粗放,造成生产的粮食品质特性各异,粒色粒型不一致,优质粮品相不佳,加工品质不稳定,难以发挥其优质增效的作用。

(三)粮食产业链条松散

据调查,真正从品种选育、栽培、生产、收储、加工、销售建立完整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几乎没有,每年在喊订单农业,但履约率不高,加工企业和粮农的关系仍然是简单的买卖关系。合作主体之间关系比较简单,粮食产业链脆弱易断裂。

(四)产品没有形成特色

初级加工产品占很大比重,精深加工的投入不够,大部分粮油产品仍以“大路货”居多,没有自己的特色。虽然公安县有地理标志1个(章田寺大米)和历史上有名的“芦花荡大米”,但在市场上没有高知名度。

面对粮食产业发展的困境,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产并提供消费者所需优质粮食产品,实现粮食产(地)与销(地)无缝对接,公安县粮食部门放开手脚往前行,开始了粮食产销一体化工作的深度探索。

(一)整合营销,凝聚力量创品牌

充分发挥县粮食局桥梁纽带作用,协调供种部门、种植主体及加工销售企业三方关系,搞好品牌基地建设,执行粮食收购政策,开展粮食加工销售。种子品种由指定的粮食加工企业选定,按市场化渠道供种。粮食产销一体化首批试点种植面积5000亩,连片粮食种植面积在500亩以上的专业合作社或种粮大户确定为种植主体。由湖北公安国家粮食储备库(以下简称粮库)指定有小包装精加工能力,市场销售畅、信誉高、效益好的县内粮食加工企业,实行统一收购、统一存储、统一加工、统一销售。

(二)规模经营,农企连体获双赢

1.种子供应。由粮食加工企业选定市场认可或权威机构审批优质品种,目前选定的品种为晶两优1377和隆两优281。优质稻生产实行连片种植。供种部门与种植主体签订技术指导合同,全程提供技术指导;种植主体建立田块台账,确保种源可追溯。加工企业指定种粮主体实行品种对比核产种植,确保产量真实,规避市场风险。种子款由种植主体首付总价40%,加工企业或粮库垫资40%,种子质量风险保证金20%。企业垫资部分及质量风险保证金由加工企业在稻谷收购时扣回。种子无质量问题,20%风险保证金由加工企业返还给供种部门。

2.收购加工。加工企业与种植主体签订订单收购合同,粮库与加工企业签订收购、加工、销售合同,实行统一收购、统一储存、统一加工、统一品牌销售。同等质量标准,订单收购价格每50公斤高于同期市场价格5元。收购资金由加工企业或粮库提供。有资金实力的企业,自行组织资金收购;无资金实力的企业,由粮库垫资收购,利息由加工企业负担。加工销售由粮库指定县内经营好、信誉高、能力强的企业进行,按统一品牌加工,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销售。

3.利润分配。粮食加工销售利润,40%返种植主体,40%返加工企业,20%用于基地和品牌建设。

(三)凸显特色,打造粮食一线品牌

县粮食部门以突出公安县“百湖之县”、“三袁故里”环境优势和文化底蕴,凸显地理优势传播稻米文化,以“来自湖区深处的香米”为主题进行推介,叫响公安县粮食品牌。一是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加强无公害基地、“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确保粮食品质提升。二是大力推进“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电子商务等先进技术在粮食品牌建设中应用,利用多渠道强化市场营销。三是实行销售“三百”策略,即进百家超市、发展百家加盟商、组建百名营销团队,力争两年内创造区域性品牌,五年内创造国家品牌。

(作者单位:湖北省公安县粮食局)

猜你喜欢

公安县粮库粮油
欢度金秋好风光
——湖北省公安县老年大学校歌
2019年《中国粮油学报》征稿简则
欢迎订阅2019年《中国粮油学报》
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
粮库竣工
粮库里的机器人
推广优质稻 种出“好粮油”
智能化粮库现场见闻
我为抗日政府管粮库
公安县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督导评估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