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红河:用新理念引领新跨越

2017-08-24马智轶

中国粮食经济 2017年5期
关键词:粮油食品粮油粮食

文/马智轶

云南红河:用新理念引领新跨越

文/马智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红河州)是云南省建设国家西南粮食安全保障基地的“六大”粮食安全保障圈、粮食流通“七线”、布局“八节点”的重要布局区之一,处于昆明-河口-河内国际粮食通道的物流节点和中转站。红河州的粮食工作也同全国、全省一样,面临着产品供求结构失衡、要素配置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乏力等突出问题。

如何破解这些突出问题。走出一条改革创新推动红河粮食经济跨越发展之路?笔者认为,必须坚持新的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以确保区域粮食安全为中心,以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做大产业、做强企业、做优产品为动能,推进粮食工业新型化、粮食经营产业化、粮食产业园区化经营体系建设,强化调控监管和服务职能,推进粮油“双百万亩”、“双百亿元”产业规划建设,促进粮食生产、流通、消费协调可持续发展,引领红河粮食经济跨越发展。

一、围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建立完善规模化粮食产购体系

一是推进优质特色粮食生产基地带规划建设。贯彻落实红河州委、州政府实施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红河南部山区综合扶贫开发和红河谷开发的重大部署,推进

粮油“双百万亩”(到2020年,建成红河北部100万亩优质粮食基地带、红河南部100万亩梯田红米为重点的基地带)优质特色粮食基地带规划建设,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为粮食加工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优质特色粮源。二是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粮食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积极支持龙头企业引领带动,按照“农户+农民合作社+基地+龙头企业”等模式,建立标准化优质特色粮源基地。三是大力发展订单粮食。完善产购利益联结机制,带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引导粮食企业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产购合同,协商合理的收购价格,确定合同收购底价,形成稳定的产购关系。推广红粮集团、大红屯、卧龙米业、元阳粮食购销公司等企业规范订单经营方式,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营机制,指导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委托生产、订单粮食、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利益分配机制,密切粮农的经济联系;规范龙头企业与农民的产销合作,完善双方的主体地位和相应的权利义务。四是加大开放发展力度。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宽发展空间、扩大对外合作,创新合作方式,建立稳定可靠的国内粮食产销合作体系,建立跨国生产基地和加工、仓储物流设施,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二、创新粮食流通方式,完善市场体系

一是强化市场营销体系建设。推进大宗粮食品种的区域性、专业性批发市场和城市成品粮油批发市场。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参与粮油食品交易公共信息平台,现代物流中心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建立健全粮油食品营销网络,促进高效畅通安全的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粮油食品进入超市,积极开展直销直供。支持企业参加各种形式的展示展销活动,促进产销有效对接。二是发展新型流通业务。发展连锁店、直销店、统一配送中心和互联网电子商务。积极发展城镇粮油供应网络和农村粮食集贸市场。逐步发展粮食期货交易,引导粮食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利用期货市场规避风险。建立粮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积极引导产区、种粮农民、新型经营主体网上卖粮,探索适合粮食流通特点的交易模式,规范标的、合约,引入质量检测、物流配送等第三方服务,促进粮食网上交易。三是推进农村电商发展。促进新型粮食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四是实施“放心粮油”规划建设。加快“放心粮油”进城乡、进学校、进军营“五放心”(质量放心、卫生放心、价格放心、计量放心、服务放心)、“八统一”(统一编号、统一店名标识、统一服务规范、统一质量承诺、统一价格标签、统一店堂货架、统一上岗标牌、统一意见箱)直销体系建设,发挥“放心粮油店”示范带动效应,提升粮油食品质量和效益。五是加强品牌建设。鼓励和引导企业创建知名品牌,提高企业竞争力。支持企业申报和推介驰名商标、品牌产品、原产地标记、粮食产品地理标志,并给予适当奖励,逐步整合区域内同产品的不同品牌。加强区域品牌的宣传和保护,严厉打击仿冒伪造品牌行为。六是加强粮食物流体系建设。支持企业改善粮油收储、加工、运输和配送等设施与设备,推进国内、国际粮食物流通道建设,打通沿海粮食物流通道,逐步疏通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际粮食流入渠道,努力将红河建成“一带一路”重要粮食物流节点和泛亚粮食经济走廊。

三、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粮食工业新型化体系建设

一是加快粮食产业园区体系规划建设。精心谋划,以规模化优质粮油基地带为基础,依托龙头企业带动,聚集现代粮油产业发展要素,推进红河粮食产业园区六大产业群项目、蒙自滇南粮油大市场项目、大红屯米线加工项目、泸西仓储物流项目的规划建设;推进红河北部粮油产业农工贸融合发展项目进入属地产业园区的专项规划建设;推进红河南部特色粮食产品加工项目进入属地产业园区专项规划建设,打造粮油“双百亿元”(到2020年,全州实现粮油经济总值200亿元)产业集群,共创滇南粮食经济圈发展未来。二是着力培育优势产业。建立筛选权制,统筹协调粮油加工绿色发展。建立相互依存、循环利用的园区产业发展体系。积极参与“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把增加绿色优质粮油食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粮油食品消费水平。三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支持企业深化改革,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鼓励企业内部创业、合作扩张动因,实施新型龙头企业集团化带动战略,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参股、控股、混合所有制等方式,构建新型粮食产业集团化经营体系。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研发机构,加强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合作,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创新型龙头企业。四是推进滇南粮食经济圈规划建设。践行“共建、共管、共享”理念,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和融入滇中战略,把粮食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与产业园区招商引资结合起来,吸引资源要素,统筹布局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功能板块,寻求国内外一流知名粮食企业落户红河。构建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带、粮油食品集散功能区、粮食收购功能区、粮油食品加工功能区、互联网+大宗粮油食品现货交易区、粮食代购代储功能区等产业体系,形成多形式、深层次、宽领域的滇南粮食经济圈,打牢省级粮食产业化发展示范基础。五是协调建立粮食产业发展基金。争取政府支持,加强与金融机构协调沟通,推进适合粮企、粮农的金融产品,推进协调建立粮食产业发展基金,破解粮食产业发展融资困难问题。

四、加强粮食质量安全执法监管体系和检验监测能力建设

一是全面提升粮油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坚持质量兴粮,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加强粮油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二是创新粮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式。落实粮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责任,建立健全粮油质量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探索从生产、流通、加工等各环节的监管新模式,全面落实企业粮油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三是开展粮油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切实维护粮油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深化原粮质量,从源头上治理,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四是加强粮食市场监管。积极推进依法管粮,为粮食市场协调、健康有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五是推进州级粮油产品监测检验功能提升项目规划建设。提升人员素质,添置检测仪器设备,配套房屋等基础设施建设。六是推进重点粮油购销企业和粮油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检验能力建设。建立健全产业链食品安全检验监测能力体系,适应粮食生产、储存、流通及加工等各环节的质量安全保障需要。七是推进县市级粮食质量监管体系和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八是加强全社会粮油统计信息工作。建立灵敏准确的粮情监测预警机制。九是加强军粮供应体系建设。适应军队改革需要,健全军粮供应网络体系,抓好军粮供应设施维修改造项目,严格军粮进出渠道,提升统筹保障能力,确保军粮质量和军需民食质量安全。

五、完善粮食储备体系,促进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能力

抢抓国家《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建设规划(2015—2020年)》以及云南省委、省政府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决策部署的政策机遇,落实“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的粮食收储供应能力建设。一是加强州级储备粮仓储基地和县市中心粮库基础设施建设。抢抓机遇,不断争取国家、省新建仓储物流设施、“危仓改造”、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等扶持补助政策,预期“十三五”实现州级建立粮食储备基地、县市建立中心粮库的布局体系,从根本上提升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能力。二是深化与中储、省储战略合作。继续争取增加中央储备、省级储备在红河的布局规模,提高粮食收储供应调控保障能力。三是加强州级、县市级政府储备调控能力建设。按“人均粮食400公斤安全保障线的18%~20%的储备数量”要求,做好扩储地方储备粮任务核定分解,并做好与中央、省储备粮管理政策标准的参照衔接,充分发挥储备带动购销经营、促进加工转化、加快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切实落实粮食企业必须承担粮油最低库存义务,优化储备布局和品种结构。四是健全储备管理机制。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优化储备粮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健全储备粮吞吐轮换机制。建立储备粮轮换与粮食收购紧密衔接的工作机制。完善储备粮监管制度,确保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和储存安全。五是抓好农村科学储粮和节粮爱粮措施。稳步推广科学储粮技术,解决农村储粮技术落后问题,减少农户储粮损失。倡导爱粮节粮意识,组织开展本地粮食减损增效进农村、进学校、进家庭活动,营造全社会爱粮兴粮浓厚氛围。六是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生产责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抓好粮食加工、收储、供应、设施建设安全生产,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预防能力,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目标任务。

六、完善粮食安全分级责任,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

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是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的一项基本制度。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深刻认识新形势下“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深刻认识粮食工作的重要性,确立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执政意识,建立健全粮食安全分级责任,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切实把保护耕地责任、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责任、粮食流通能力建设责任、粮食收储保供稳价能力建设责任、产业化经营体系建设责任、粮油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能力建设责任、节约粮食责任落到实处,落实好充实粮食储备、粮食综合直补监管和地方粮食风险基金、项目配套资金等任务,落实好中央、省、州关于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促进粮食生产、流通、消费协调可持续发展。

七、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促进粮食行风建设

一是把牢全面从严治党这条主线,严格落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二是以思想建设为基础,不断强化思想政治保障。三是以严明党的纪律为重点,切实加强纪律建设。四是落实“六个从严”要求,持续深化作风和党风廉政建设。五是强化道德引领,着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六是加强自身建设,围绕粮食报国、粮食为民使命,用强的信念、强的使命、强的纪律、强的奉献,建设想干事能干事的粮食工作队伍。

(作者单位: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粮食局)

猜你喜欢

粮油食品粮油粮食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粮油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2019年《中国粮油学报》征稿简则
欢迎订阅2019年《中国粮油学报》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努力打造粮油食品行业人才培养高地
我的粮食梦
欢迎订阅2019年《粮油食品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