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年中国稻米市场分析与展望

2017-08-24刘笑然曹乐乐张波

中国粮食经济 2017年5期
关键词:收购价格收购价粳稻

文/刘笑然 曹乐乐 张波

2017年中国稻米市场分析与展望

文/刘笑然 曹乐乐 张波

稻谷是我国第一大口粮消费品种,全国有60%人口以大米为主食。2016年我国稻谷种植面积和产量虽略有减少,但仍处于历史高位,高价格、高产量、高收购量、高进口量的局面仍未改变,库存量进一步增加。预计2017年,由于我国稻谷最低收购价格下调幅度较小,与玉米等作物相比效益相对较好,播种面积和产量仍将进一步增长,消费走弱,进口减少,供给大于需求较多,库存增加;市场价格将呈先走高,后逐步下降的走势,稻强米弱、粳强籼弱的格局稍有缓解。

由于按日历年度统计,稻谷生产和消费并不在同一日历年度。例如我国的中晚稻一般在当年9月下旬收获,基本在下年新米上市前消费。因此,为了解决产销年度不一致的问题,在稻谷的消费和供求平衡分析上,通常采用市场年度,我国稻谷市场年度是当年10月1日~下年9月30日(2016/2017年度)。

图1 近年来中国稻谷播种面积和产量

一、2016年稻米市场简要回顾

2016年,我国稻米市场变化较大,玉米收储制度市场化改革和种植面积调减后,给稻谷市场带来许多新情况、新变化。

(一)稻谷种植面积和产量略有下降

2016年,由于我国玉米收储制度实行了市场化改革,价格和种植面积都出现了较大下降。但稻谷仍实行最低收购价格政策,最低收购价格水平也基本没变,继续保持高位;因而农民种植稻谷的积极性依然较高,稻谷播种面积基本与上年持平,略有减少。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全国稻谷播种面积3016.2万公顷,较上年略减4.9万公顷,减幅0.16%。

受不利天气影响,稻谷产量出现近12年来首次减少,但减幅很小,仍是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2016年全国稻谷单产总产量20693.4万吨,比上年减少131.1万吨,减幅0.63%,其中:早稻产量3277.7万吨,同比减少91.1万吨,减幅2.7%;中晚稻产量17415.7万吨,同比减少40.0万吨。

(二)稻谷收购量再创新高,政策收购数量上升

2016年中晚稻集中上市以来,在看涨预期的推动下,市场主体入市收购热情较高,收购进度快于往年。据国家粮食局统计:截至2017年2月28日上年产新稻谷收购基本结束,主产区累计收购中晚稻7061万吨,同比增加365万吨。其中,湖北、安徽等14个主产区累计收购中晚籼稻2766万吨,同比减少33万吨。黑龙江等7个主产区累计收购粳稻4295万吨,同比增加398万吨。目前普通稻谷粮源大都进入政策性库存,优质粮源主要集中在粮食贸易和加工商手中。

从政策粳稻收购看,截至2017年2月28日,黑龙江、吉林、江苏、安徽等7个主产区共收购2016年最低收购价粳稻2096.2万吨,同比增加84.8万吨,增幅4.2%。

表1 政策性稻谷收购数量(单位:万吨)

图2 近年来中国稻谷消费量增长情况

我国政策性稻谷收购量快速增加主要始于2011年。据国家粮食局公布的数据,自2011年初到2016年2月底,全国共收购政策稻谷11055万吨,其中政策粳稻6431万吨,政策籼稻4624万吨。全国托市收购的粳稻主要集中于黑龙江省,到2016年2月底,黑龙江省托市收购的粳稻数量达5460万吨,占全国政策粳稻收购量的84.9%。

(三)稻谷消费阶段性减少

当前我国大米消费主要有食用、饲料、工业和种子四个方面,其中食用消费占了85%以上。近两年来,由于国内稻谷价格较高,饲料和工业用量减少,稻谷消费量出现了阶段性下降。因稻谷消费没有公开的统计数据可查,只能根据有关资料测算。估计2015/2016年度,受需求不旺和玉米价格下降的影响,国内稻谷消费量将继续下降,总消费量为18560万吨,同比减少200万吨。其中食用消费约16760万吨,饲料消费820万吨,工业消费860万吨,种子消费120万吨。

(四)拍卖成交量低迷

近年来,由于政策粮拍卖底价较高,稻谷拍卖成交量始终低迷。自2011年初到2016年9月底,政策性稻谷拍卖累计成交1683万吨,其中2016年成交651万吨,仅占同期政策性稻谷收购量的15%左右。

(五)大米进出口量增长

2016年,受国内外大米价差较大等因素影响,我国大米进口量进一步增长。据海关统计,2016年我国累计进口大米353.4万吨,较上年增加18万吨,增幅5.5%;出口大米39.5万吨,比上年增加10.9万吨,增幅38.1%;大米净进口量313.9万吨;比上年增加8万吨,增幅2.6%。

表2 2011~2015年9月30日政策粳稻拍卖累计成交数量(单位:万吨)

图3 近年中国大米进出口量(日历年度)(单位:万吨)

走私大米进口大量增加也是导致国内大米供给和库存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2016年我国加大了打击走私大米力度,全国海关查证走私大米等粮食36.6万吨,是上年的4倍,创历史新高。受海关对大米边贸监管力度增强影响,通过走私流入国内的大米数量大幅减少,对减少国内大米供给和去库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六)稻谷供需平衡有余,库存数量过高

根据前面分析,2015/2016年度我国稻谷产量20825万吨,稻谷进口量450万吨,供给量21275万吨;消费量18560万吨;出口量50万吨,年度需求量为18545万吨;供需平衡结余量为2730万吨;期末库存继续增加。

(七)稻谷价格波动下行

2016年我国早籼稻首先迈出调整的步伐,国标三等早籼稻最低收购价为2660元/吨,较上年下降40元/吨,跌幅1.48%,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不变。

从价格走势来看,2016年国内稻米价格涨跌不一,其中粳稻米价格比上年略有下降,中晚籼稻米价格略有上涨,早籼稻米价格下跌,全年价格总体上呈稳中略升走势。大体表现为1~5月份,由于国家向市场投放大量稻谷,稻谷供应充足,价格平稳偏弱运行;6~8月份,市场稻谷供应减少,优质粮源紧缺,价格稳中偏强;9~10月份由于新稻陆续上市,市场供给宽松,价格震荡回落;11~12月份最低收购价格陆续启动,多元化主体积极收购,大米价格上涨。部分产区的稻谷收购价格折合标准水分已高于最低收购价,由于运费价格升高,销区有的大米价格已创出近三年来的新高。

图4 中国稻谷产量与消费量平衡情况(单位:万吨)

三、2017年粳稻市场形势分析与展望

(一)稻谷购销政策分析与预测

当前我国正处于粮食收储制度改革过程中,国家的粮食购销政策对稻谷供求和市场行情变化趋势仍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2017年伊始,国家稻谷购销政策调整就开始发力。

春节刚过,中央一号文件公布。文件明确提出,“粮食作物要稳定水稻、小麦生产,确保口粮绝对安全,重点发展优质稻米和强筋弱筋小麦”“坚持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合理调整最低收购价水平,形成合理比价关系”。从中央一号文件中我们可以明确地解读出2017年乃至今后几年稻谷政策变化趋势:一是稻谷继续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二是要完善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合理调整最低收购价水平。

2月17日,自实施稻谷最低收购价以来,国家首次全面下调了稻谷最低收购价,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由每50公斤133元、138元和155元,分别下调到130元、136元和150元。稻谷托市价格下调,有利于缩小国家稻谷托市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差距,缓解稻谷供给和库存增加压力;还可以促进稻谷消费增加,减少超储稻谷库存,倒逼农民选种优质品种,促进优质稻米发展。同时也有利于逐步改善“稻强米弱”态势,促进大米加工企业健康发展。至于这次稻谷价格下调幅度较小,笔者认为是由于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已使玉米市场价格大幅度下降,如果稻谷最低收购价再大幅度下调,效应迭加,使农民的收入减少过大。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既不能一步到位,也不能一步过大。

另外,中央一号文件中还提到要重点发展优质稻米。因此,国家还可能出台一些鼓励种植优质品种的政策,如南方改种重金属不超标稻谷的补贴等。

(二)稻谷播种面积和产量增长

展望2017年稻谷生产形势,在玉米价格大幅度下降和面积继续调减的大背景下,虽然稻谷最低收购价格也有下调,但幅度较小,比较收益显著上升。为此,2017年我国稻谷播种面积将继续增加,其中粳稻播种面积增加将更多一些。据笔者最近调查,2017年东北有种植水稻条件的地区,农民“旱改水”的趋势明显增加;在气候条件正常的情况下,稻谷产量增加幅度将比面积增加的幅度更大一些。预计2017年度全国稻谷播种面积将比上年增加2.0%,在正常气候条件下产量将增加3.5%左右,总产量达到21500万吨以上。受稻谷最低收购价格小幅下调和优化稻谷种植结构措施的推动,优质稻谷种植比例将明显上升。

(三)稻谷收购量上升

预计2017年,由于稻谷产量增加和国家最低收购价格水平仍然较高,稻谷收购量还将进一步增加,其中稻谷托市收购量增加更多,预计将达到3500万吨左右。

(四)大米消费量下降

虽然2017年稻谷最低价格全面下调,但下调幅度较小,且稻谷消费刚性较强,因而对稻谷消费影响不大。而受人口增加、老龄化发展、务工人口回流、与小麦相比价格下降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大米食用消费将略有减少;受玉米价格下降冲击,稻谷饲用消费将有较大下降。由此预计,2016/2017年度全国大米消费将进一步减少,总消费量18370万吨,比上年度减少170万吨,减幅0.9%。其中食用消费约16750万吨,饲料消费695万吨,工业消费800万吨,种子消费125万吨。

(五)大米进口量减少

2017年大米进出口形势开局良好,1~2月进口量45.4万吨,同比减少1.9%;出口大米12.56万吨,同比增加381.3%。从后期看:一方面受国内稻谷收购价格下调和人民币贬值的影响,进口大米成本增加,国内外价差明显缩小;另一方面随着打击大米走私力度加大,大米走私进口数量也将减少。有关信息显示,3月15日,越南破碎率5%大米FOB报价360美元/吨,同比持平,到我国广东口岸完税价约2990元/吨;泰国破碎率5%大米FOB报价366美元/吨,同比下跌17美元/吨,到我国广东口岸完税价约3010元/吨;同期广东口岸标一普通早籼米批发价3940元/吨,国内外大米价差930~950元/吨。虽然3月下旬东南亚新米上市后与国产米的价差还会有一定程度拉大,但价差逐步缩小是总趋势。由此预计,2017年我国大米进口量会进一步下降,进口量将比上年减少50%,为150万吨左右,折合稻谷210万吨。

(六)供大于求,高库存矛盾突出

根据前面分析,预计2016/2017年度我国稻谷产量20693万吨,进口量210万吨,供给量20903万吨。消费量18370万吨,出口量50万吨,年度需求量为18420万吨。供需平衡结余2483万吨,期末库存继续增加。由此计算,到2017年9月底,政策性稻谷期末库存仍将高企,库存消费比约65%;其中粳稻库存占65%以上,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如再加上国家与地方的专项储备和少量的社会库存,总库存量和库存消费比还要更高一些,高库存矛盾更加突出。稻谷储存时间短,消费刚性强,储存费用高,损失大,比玉米去库存更加困难。因此预计,到2018年,稻谷去库存和减面积将提上重要日程。

(七)稻米价格走低

2016年四季度以来,国内稻米市场出现了一波较为强劲的上涨。2017年初,各地稻米市场涨势稍缓,3月份粳稻米价格小幅下降。

从后期看,影响2017年国内大米市场价格走势的主要有以下因素。

1.最低收购价格下调。2月份,国家发改委已公布,2017年稻谷最低收购价全面下调,虽然下调幅度较小,但也对市场价格产生下压力,使国内普通稻谷价格底线下挫0..06~0.10元/公斤。

2.政策稻谷拍卖打压。由于稻谷库存过高,需要拍卖的超期稻谷较多,而要增加超期储存稻谷拍卖成交量,就必须降低拍卖底价,这样就会对市场价格形成打压,影响下一年度社会主体收购稻谷的积极性,使国家政策稻谷收购压力加大。笔者认为2017年国家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拍卖底价,增加超期稻谷拍卖数量,虽然会对打压市场价格,但市场价格下降有利于2018年再次下调稻谷最低收购价格。这对部分库存量过大的加工企业经营会带来一定影响。

3.供大于求下压。2016年稻谷虽然减产,但仍是历史上第二高产年,而稻谷消费低迷,数量继续下降,产大于需较多,库存数量也非常高,供应充足。

4.进口大米减少托升。虽然2017年大米进口量将有较大减少,但由于进口大米在国内大米供给中所占的比例较小,按净进口大米减少150万吨计算,也仅减少了1%,对国内大米价格托升作用有限。

5.稻米价格高企。经过上年四季度以来的持续上涨,目前稻米价格已处于高位,部分地区的中晚稻价格已高于最低收购价,继续上行动力不足。

综上判断:目前南方稻米价格已经涨至高位,挤压了后期上涨空间;东北粳米与苏皖产区相比,距销区较远,由于运费升高,后期上涨动力不足;国内稻谷总体供大于求,政策价下调和拍卖都将对市场价格形成打压,4月份后,随着最低收购价收购结束,稻米上涨动力正在衰减,下行压力却在持续增加,稻米市场走势难以乐观,价格下降的可能性较大。

(八)国际市场供给增加,价格下行压力加大

根据美国农业部2017年3月份发布的粮油供需预测报告显示:预计2016/2017年度全球大米产量4.8035亿吨,比上年增加819万吨,再创历史新高,消费量4.7884亿吨,比上年增加791万吨,贸易量4123万吨,比上年增加84万吨,处于历史中等水平。期末库存1.1765亿吨,比上年度增加150万吨。尤其是世界主要大米生产国泰国和越南大米生产从由于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两年干旱中恢复过来,出现较大增长。世界大米供给增加,供给大于需求较多,价格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

(作者单位: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玉米分会、吉林省粮油信息中心、吉林省粮食行业协会)

猜你喜欢

收购价格收购价粳稻
我国双季早粳稻实现“零的突破”
印度农业部将国内小麦收购价格调高2.6%
解读粳稻品种南方种植播期
2019年小麦最低收购价公布 每50公斤112元
积极应对2018年稻谷最低收购价的调整
稻谷最低收购价格下调对化肥市场有何影响?
小麦最低收购价再次下调
豫南粳稻机械化适应品种筛选及利用研究
播期播量对晚粳稻宁84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主产各省子棉11月收购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