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花生》与《丑石》的主题与技巧比较研究

2017-08-21刘瑜

魅力中国 2017年22期
关键词:落花生主题思想比较研究

刘瑜

摘要:本文将围绕该两部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表现技巧,对其进行比较研究。首先分析影响作品主题的不同因素;其次分析其主题思想并进行比较;再次对作品的表现技巧进行分析比较;最后是总结两部作品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对两部作品及其作家有更深的理解。

关键词:主题思想;表现技巧;比较研究

《落花生》散文是中国现代作家许地山的作品。它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默默奉献的品格;《丑石》散文是中国当代作家贾平凹的作品,这篇借物说理的散文,借助了一块平凡的顽石,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一、主题思想的比较

《落花生》与《丑石》两篇散文都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實物进行记叙性地描述,从而揭示其中心思想及间接传达出作者创作的真实目的。以下将从两个方面来比较分析两部作品主题思想的异同。

(一)创作背景及创作观分析

“五四”时期是“人的自觉”和“个性解放”的时代,许地山在该思潮影响下,冷静地观察和思索着人生的真义,创作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落花生》;因为当时正在对文革以及以往的一些冤假错案所造成的大大小小的“丑石”落实政策,所以贾平凹的《丑石》之类散文的面世,无疑也激起不少人的共鸣。

许地山和贾平凹两位作家创作其散文时均是在特殊时代背景下带着一定个人情感和目的完成作品。当然,两人的出发点都是积极向上的:一个是在五四时期通过《落花生》呼吁人们要做一个有用的人,这是许地山在冷静思考过人生真谛后的内心独白,同时也符合当时时代主题和潮流;一个是在文革混乱时期通过《丑石》间接表达对一些冤假错案的不满与反抗,表达作者对于当时状况的声控宣泄,告诫人们不能仅凭事物的外表,去评论它的价值;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只有用心灵看到的才是真的。

(二)作品内容比较分析

《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从一粒花生映照出人生,花生深埋土中不为人所识,花生以自己的牺牲而使自己有用。“无我”故能破除对物质的贪恋,“有我”方能主动选择与承担自己的责任,使牺牲成为可能。爱既“有我”又“无我”,以“有我”来实现“无我”的爱兼有博大与慈悲的境界。“落花生精神”以出世的态度来入世。一方面保持锐意的进取之心,一方面又保持平和的生存态度;一方面积极地去做一个有用的人,一方面也明白人的命运被限定。

《丑石》是一篇借物说理的散文,作品中丑石的命运是悲惨的,它从天上陨落到地上的那一刻起,便遭到了人们的白眼和咒骂。对于世俗的种种误解、冷眼,丑石已默默地承受了二三百年。即使陨落凡问,它也保持自己的高傲、顽强,而是在误解中执着地生存。后来因为天文学家的出现,才让世人明白真相:丑石并不是一块平凡的石头,而是一块陨石,陨石自有陨石的美的标准,它的丑正是它作为陨石美的所在,它所拥有的价值是不可比拟的。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美的标准。

两篇散文均从生活中一个平凡事物着手,引出崇高理想与希望。中心思想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于人生的深刻反思与真切感悟,对于当时的时代大众思想的改观与促进都起到了不可估量作用。

从以上分析来揭示其主题思想:《落花生》呼吁我们做一个有价值的人,《丑石》告诫我们不要仅凭事物的外表去评论别人的价值。我们似乎可以从中发现其中的连接点:我们处于人世,扮演着自己世界里的一个角色,别人世界里的一个观众。我们在扮演角色时,要真实地去表达自己,脚踏实地才可真正意义上仰望星空;而在别人的世界里扮演一个观众时,我们又要以一双单纯美好的眼睛去看待他们,用心灵去感受世界,拒绝庸俗狭隘。

在一定意义上,这两部作品结合起来可以看成是我们人生的指南书。我们学会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参与者和优秀的旁观者,更好地演绎人生和发现人生,形成完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表现技巧的比较

(一)相同点

该两部作品在表现技巧上均用到了借物说理,托物言志的手法。《落花生》虽属记叙散文,却也是托物言志的典范。作者正是借“ 落花生”这个最常见,而又有益于人类的小植物,寄托了他“要做有用的人”的朴实又珍贵的志向;《丑石》主要表现手法是借物喻人,体物言志,通过“丑石”的经历来告诫人们不能用自己的无知蒙蔽双眼,而错误地认知世界,我们对于世界的探索是一个永不停歇的过程;同时也赞颂了那种不屑于误解、寂寞生存的伟大精神,启迪人们如何正确地对待曲折的人生。

同时,两部作品在哲理意味上的教育意义都是比较深刻的。《落花生》以意取胜,具有超越时空的象征意蕴。它的象征和暗示,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都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唤起那种朴实无华而又优美崇高的思想情感,使人们能倍受其熏陶,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丑石》中通过欲扬先抑的手法体现的丑石是“以丑为美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这里边是包含着这个极为深刻的辩证的耐人寻味的哲理。

(二)不同点

《落花生》与《丑石》都是记叙类散文,但在语言运用上有着不同:《落花生》一文在家人闲谈中流露出的一种朴素思想,却可以使人们站得更高,望得更远,引起遐想和深思;其行文简洁明快,语言平易质朴,一望而知其寓意,但它并不浅薄,由此达到了美的极致。而《丑石》的精美之处体现在遣词造句的精当,如文章第一句“遗憾”一词,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含义,起了统领全文的作用。通过丑石的一系列伟大精神,表达了“我”遗憾它的忍受精神,遗憾它寂寞的生存,以及遗憾自己的无知。同“遗憾”一词一样,“惊奇”一词与它像两颗明星遥相辉映,也蕴含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意义。

在构思上,两部作品运用的技巧也有所区别。贾平凹在对“丑石”的描写上,运用到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人们由于无知对丑石“丑”的态度的前后变化形成鲜明对比。而《落花生》中的父亲是直接将花生与“苹果、桃子、石榴”相比,揭示了花生的可贵品格:质朴无华,不慕虚荣显赫,只求有用。在这里,作者将对花生好处的知识,自然贴切地移到对人生社会的知识上。

三、总结

通过对两部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表现技巧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两部同是叙事性的散文作品,它们一个由中国现代作家创作,一个由中国当代作家创作;一个是在“五四”运动时期创作的,一个又是在文革混乱冤假错案出现的状态下创作的;但在主题思想上还是有着相通的连接点,在表达技巧上也有着相似点。

贾平凹的散文创作大多都闪烁着哲理的火花,这种哲理多出自作家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非前人言论的重复,哲理的诠释过程也就是文章的重心,极富情致和个性。他常用轻淡的笔墨,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习以为常的又经常忽视的景象,但却能引人入胜。他的散文,浓的如酒般醇厚绵长,淡的如溪水清纯透明,在一种古朴而又平淡的氛围中,贾平凹道出他对生命、历史、宇宙的深深思索,使他的散文具有一种深邃的沉思。

参考文献:

[1]陈鹤、丁颖.“人生多苦”与苦涩韧力[J].安徽文学,2012,1:24-27.

[2]王禹.《丑石》艺术特色浅说.《中学语文》,1983(7)

[3]王国祥.生动的形象 精辟的哲理——《丑石》简析.《安徽教育》,1983(11)

猜你喜欢

落花生主题思想比较研究
各极其妙的《落花生》
论功能对等理论下的散文翻译
中外数据新闻编辑流程比较研究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
紧扣细节文字,着眼文章“分歧”
论电影《建党伟业》的主题思想和叙事结构
落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