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学教学》杂志近60年来发文情况的文献计量分析

2017-08-20李增娇张月明崔诗韵

生物学教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物发文

李增娇 张月明 崔诗韵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上海 200062) (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上海 200062) (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 上海 200241)

1 引言

《生物学教学》杂志创刊于1958年,创刊近60年来,《生物学教学》杂志始终坚持传播生物学科信息,推进中学生物学教育改革。《生物学教学》杂志先后在2000年、2004年、2008年和2014年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评定为我国生物学中等教育领域的核心期刊。目前,《生物学教学》是同类杂志中信息量最高,向国内外发行量最多的一种杂志。读者已经将本刊作为案头必备的参考书,开展生物学教学的良师益友。因此,在《生物学教学》杂志创刊六十周年之际,回顾生物学教学杂志论文的发表情况,对于了解我国生物学教育教学发展的历史,办好《生物学教学》杂志具有积极的意义。

2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利用中国知网对《生物学教学》杂志文献资源进行检索,文献来源选择“生物学教学”,条件为“精确”,发表时间选择从1958年1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共获得符合条件的文献15134篇。导出所有文献的题录信息,利用Excel软件对《生物学教学》杂志历年的发文量进行统计,利用浙江大学叶鹰教授团队开发的SATI文献题录分析软件对作者的发文频次及论文研究热点进行了统计分析。

3 统计结果分析

3.1 历年发文量情况 历年发文量情况可以反映出期刊的历史发展轨迹,进而达到揭示和把握该期刊发展总体趋势的目的[1]。同时作为核心期刊,期刊的发文量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中学生物教育教学的研究水平、发展方向和改革动态。

图1 《生物学教学》杂志历年发文量

新中国建立初期正是我国中学生物教育初步发展的时期,那时主要是学习苏联的教学经验,深入讲授米丘林学说、达尔文进化学说及巴普洛夫生理知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生物学教学》编辑部开始筹建,很多当时的苏联专家给予了帮助。在《生物学教学》1958年的创刊号上就有苏联生物学家亚·亚·列别捷夫发表的《关于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及约·伏什达发表的《捷克斯洛伐克中学生物学教师在实施基本生产技术教育方面的经验》等文章。1958—1965年是我国中学生物教育巩固发展阶段,当时在“大跃进”和“教育革命”浪潮的冲击下,取消了人体解剖生理学和达尔文主义基础,生物课程课时大幅削减;《生物学教学》杂志在1958—1960共出版了24期,其中1959年更是每月都有杂志出版,但受到生物课程设置的影响,刊期逐渐减少。1966—1977年间,我国生物教育发展成了“重灾区”:普通中学遭到严重破坏,上海、辽宁等地取消物理、化学、生物课程,改设“工业生产知识”“农业生产知识”课程。这一时期《生物学教学》杂志没有出版。1978年开始,我国中学生物教育发展进入复苏期: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陆续颁布,人民教育出版社开始编写全国通用教材,生物课程课时逐渐增加;从1979年开始,《生物学教学》杂志又恢复出版。1979—1989年间,《生物学教学》杂志的发文数量稳步增加,其中1985—1986年发文增幅较大,这主要因为《生物学教学》从季刊变为双月刊;1986—1989年发文数量趋于平稳。1990—2000年,我国中学生物教育进入恢复改革期:生物教学大纲和教材都进行了修订,受到国外科学教育发展的影响,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初中出现了自然科学综合课程。1992—1993年杂志的发文量增幅较大,因为当时为了更好地适应生物学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满足生物学教师的需求,《生物学教学》杂志在1993年从双月刊改为月刊,成为同类杂志中信息量最大的一本(年均发文量为388篇)。1996年开始,初中生物毕业会考和高中生物高考的取消让我国生物教育经历了短暂发展停滞时期,杂志发文量在1997年有短暂波动,随后又逐渐增加并趋于平稳。2001年以后,我国中学生物教育进入深入发展期:初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相继颁布,生物学教材进行重新编写,上海、浙江等地开设初中科学综合课程。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的入选,更加激发了《生物学教学》编辑部同仁办好杂志、为中学生物学教师服务的热情。为了增加杂志信息容量,2001年《生物学教学》杂志由16开改为大16开,2003年杂志由48页改为64页,2005年杂志改为80页,字号由五号字改为10号字。十几年间,杂志的发文量逐渐增加(年均发文量为598篇),栏目不断丰富,并逐渐成为生物学教师案头重要的教学参考书。

统计结果(图1)证实,《生物学教学》杂志历年发文量的发展趋势与我国中学生物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保持较高的一致性。

3.2 作者发文情况分析 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6—2015这十年间在《生物学教学》杂志发文作者的单位类型及所在区域进行分析,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我国中学生物教育教学的发展与改革,了解杂志的作者对象。

3.2.1 作者所在单位类型 对发文第一作者的单位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该杂志的目标作者和读者群,反映杂志的权威性,也有助于评价各单位的学术发展水平[2],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发文作者所属单位分布

从表1可以看出,在近十年间,《生物学教学》杂志的主要作者群是一线的初高中生物学教师,占73%,当然中学一线教师也是杂志的目标读者群;其次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教师,占21%,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校教师的文章在逐渐减少,而中学一线教师的文章数量在波动中稳步上升,也反映了杂志对中学教师研究成果的重视。各级教研室及教育学院的发文数量不多但相对比较稳定。而报刊出版单位作为教材的编者也常常会发表生物教育教学方面的相关研究论文。

3.2.2 作者地域分布 对发文作者所在地域进行统计分析,不仅可以了解不同地区在生物教育教学研究方面的开展情况,也有助于杂志、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发文较少地区生物学教科研进行关注和支持[2],统计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近10年间,全国有3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在《生物学教学》上发表论文,甚至有国外的作者在杂志发文。这说明《生物学教学》杂志是一本面向全国的期刊,尤其是注重对边远地区的扶持,例如甘肃作为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10年间的发文量达到85篇,超过了东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发文量。但从表中也可看出,我国中学生物教育教学研究的发展仍然很不平衡,10年来,内蒙古、宁夏、青海及西藏等地区的发文较少。这反映了中学生物教育教学在我国的现实状况。因此,在全面推行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应加强对西部偏远地区的投入,同时也鼓励这些地区的更多教师向杂志投稿。

表1 发文作者地域分布

3.3 研究热点的变迁 关键词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只是简单几个词,在论文中所占篇幅很少,但却是论文的精髓,通过关键词不仅可以检索文献,还可以了解到文献涉及的领域和内容[3]。文献计量学相关理论认为,通过关键词的词频分析(关键词出现频次的多少)可以侦测一段时间内众多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问题,也就是研究的热点和前沿。

本文利用文献题录分析软件SATI软件对《生物学教学》杂志不同历史阶段发文的关键词进行频次的统计,并筛选出频次排在前10位的关键词(表3)。

表3 《生物学教学》杂志不同历史阶段排名前10位的关键词统计分析

(注:括号中的数字表示该关键词出现的频次)

从表3中的统计数据来看,在我国生物教育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高中生物始终受到重视,这主要源于高中生物学知识相对更加抽象以及高考评价方式的影响,也反映了《生物学教学》杂志的作者更多的是一线高中教师,而相比之下,对初中生物学的研究就比高中要少,为初中生物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更多政策扶持和具体的专业支持也应成为今后教育改革关注的问题。与此同时,教学质量或教学效果始终是生物教工作者关心的问题。生物教师本身也成为了重要的研究对象,对该关键词进行二次文献检索发现,1958—1965年以及1979—1989年,涉及“生物教师”研究的论文主要探讨如何提高生物教师的业务水平,这两个阶段一个是建国初期,一个是“十年浩劫”结束之后,中学生物教师都比较缺乏,如何提高教师自身水平成为研究重点,典型的论文包括《谈谈中学生物教师在提高业务水平方面的几个问题》(1959年第12期)、《也谈中学生物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问题》(1960年第3期)、《我县怎样提高生物教师的素质》(1987年第3期)、《深受中学生物教师欢迎的“城市环境生态学”讲座》(1987年第4期)等;1990—2000年,涉及“生物教师”研究的论文主要探讨中学生物教师的发展去向,典型的论文包括《中学生物教师应该如何面对现实》(1996年第9期)、《中学生物教师不应受到冷落》(1993年第12期)、《中学一级生物教师不改行了》(1995年第2期)等,这主要缘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初中生物会考和生物高考被相继取消,很多生物教师纷纷改行,中学生物教学受到一定影响;2001年之后,涉及“生物教师”的论文主要探讨如何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包括教育教学及研究能力,典型的论文包括《生物教研网络的构建和运作》(2001年第8期)、《生物学教师专业提高的课程和内容》(2004年第11期)、《生物学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探寻》(2009年第6期)等。在具体的教学内容方面,呼吸作用和减数分裂方面的知识作为生物教学和考试的重点、难点,无疑成为了从1979年以来不同历史阶段生物教育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其中涉及“呼吸作用”研究的论文主要探讨呼吸作用教学内容的设计、考试评价、实验、概念教学及复习等,涉及“减数分裂”研究的论文主要探讨减数分裂教学内容设计、一轮复习、模型构建及染色体行为方面的研究。

当然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论文的研究重点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也体现了不同时代对生物教育提出的不同要求。例如,1958—1965年,“米丘林”“人体解剖生理学”“共产主义风格”等关键词说明当时学习苏联教育经验的痕迹较重;“生产劳动”“农业生产”等关键词反映了当时国家发展的需要和特点。1979—1989年间,出现了“盖玻片”这一高频关键词,对其进行二次文献检索发现,这一阶段十分重视实验装片的制作,这与当时我国中学开始配备显微镜有关。典型的论文包括《如何更好地观察根霉的假根》(1980年第1期)、《怎样观察果蝇唾腺染色体》(1983年第4期)、《徒手切片:一种有用的实验技术》(1987年第5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染色装片的制作》(1989年第4期)等。1990—2000年间,“思维能力”“知识的理解”逐渐成为高频关键词,查阅相关文献发现,这一时期,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文件中提到了“思维能力”,但在生物课程的相关文件中并未提到这一理念。然而,当时的生物教育研究者和教师意识到了教学不仅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学生并不是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而是科学地理解知识。“思维能力”也与当前生物课程改革中倡导的“理性思维”一脉相承。在上世纪90年代《生物学教学》杂志能够选择并刊发这些热点与前沿,说明杂志对于我国生物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涉及“思维能力”的典型论文包括《生物学教学中注重“过程”与思维能力的培养》(1988年第7期)、《教学中的科学思维训练》(1993年第5期)、《优化大脑 拓宽思维》(1994年第11期)、《形象思维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功能》(1998年第9期)、等;涉及“知识的理解”的典型论文包括《谈生物教具的自制》(1993年第8期)、《谈“副板书”》(1994年第11期)、《设计先行组织者 提高教学有效性》(1999年第11期)等。2001—2016年,实验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与我国基础教育第八次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倡导探究式学习”的理念密切相关。对实验教学类的论文进行二次文献检索发现,论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涉及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实践、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与实施、实验的改进和优化、实验教学的策略、如何基于实验进行学生能力的培养等。其中,对于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孟德尔杂交实验及质壁分离等实验的研究较多。从1958年—1989年,生理卫生始终是论文研究的高频关键词,说明相当长的阶段,我国的中学生物教材以分科教材为主;而在1990—2000年间,同时出现了“生理卫生”和“《生物》”,2001年之后只有《生物》一词,说明教材的编排已经转向学科内小综合的教材编写方式,人教版生物学教材也逐渐成为全国范围使用较广、影响较大的教材版本。

从这些研究热点来看,《生物学教学》杂志发文的研究热点始终与生物教育改革的热点保持高度的一致性甚至对课改起着一定的引领作用。作为一本老牌期刊、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生物学教学》杂志不同历史阶段高频关键词的统计分析从侧面反映了我国生物教育教学研究热点的变化,帮助生物教育工作者了解我国生物教育的发展脉络,为今后的生物教育教学研究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物发文
中学生物教学中课本插图的应用研究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中学生物细胞相关知识的解读
优化生态课堂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浅谈类比推理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思维的可视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利用微课辅助高三生物核心概念的理解
中学生物实验室化学药品的科学化管理
中学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