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BL教学法在高职高专C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2017-08-16刘春华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15期
关键词:程序设计教学效果教学法

李 丹,刘春华

(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北京 101300)

PBL教学法在高职高专C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李 丹,刘春华

(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北京 101300)

C程序设计是一门计算机高级语言编写课程,目前已成为我国高校非计算机专业首选的、必不可少的计算机语言课程。我院C程序设计课程目前采取课堂讲授为主、上机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方法,存在很多缺陷。本文结合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特点,尝试以PBL教学法进行C程序设计教学,期望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C程序设计;PBL教学法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C程序设计课程是我院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涉及计算机语言编写,对于医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入门难、理解难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困难。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缺少师生互动,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因此,基于“十三五”规划第四轮教育教学改革中提倡的“以学生学习成长为核心,以提高教学水平质量为目标”理念,充分利用我院现有教学资源,结合小组交流、任务驱动、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将PBL教学法应用于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希望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 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的基本内涵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单位的自我导向学习。该方法自20世纪60年代由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推出[1],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如今已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包括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中等教育、初级教育以及继续教育等。PBL教学法将学习与问题挂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提出的问题展开探究,教师和学生合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此教学法较传统教学法更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还可以培养其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3 引入PBL教学法的可行性

首先,C程序设计课程授课对象为我校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班级人数少,有利于分组学习,而且我校PBL教室可以很好地满足课程教学需要。

其次,根据PBL教学法,在C程序设计教学中,每一个完整的程序项目,从问题的提出、算法的确定、流程图的绘制到程序的编写、错误的修改等,就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可以相互讨论、相互学习,最终编写出完整的程序。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拓思路,在得到同一结果的同时提出多种解决方法。

4 具体实施过程

4.1 联系实际,提出问题

由于PBL教学法是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因此在教学环节问题设计非常重要,提出的问题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

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重点在于实践操作,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出的问题应符合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并和专业挂钩,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问题的作用,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以医院挂号排队、病例检索等为实例提出具体问题,并让学生在课前做好相关文献检索、资料查阅工作,培养其归纳总结、逻辑推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将翻转课堂与PBL教学法相结合,进一步改革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

4.2 分析问题,分组讨论

分组讨论是PBL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每组学生的知识水平、人数多少等决定着讨论结果的好还。因此,我们要确保分组公平合理,各组成员能力相当,以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问题分析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课下收集、整理资料。课堂上由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从实际问题出发说明讨论的方法,完成初步算法的选择,并选出最优方案。

利用PBL教室小班授课,分组讨论,营造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成生动的实践活动。

4.3 协作学习,解决问题

在教师的引导下每组学生自主思考,探讨最优的代码编写方法,提出解决方案。编程语言的魅力在于在多种解决方案中选择最优的方案,好的编写方法不仅可以提高程序的阅读性,还能提高运行速度。小组讨论和协作既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强了师生互动,又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相互讨论,不断调试代码,反复修改程序,集思广益,在学习中进步。

4.4 成果展示,交流总结

问题解决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讲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思路,并进行多小组横向比较,交流编写的程序的优缺点,开拓思路。此过程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由学生讲述,教师引导并给出最终评价,进一步提高课堂效果,真正让学生自主自愿参与到教学中。

4.5 PBL教学法实施流程(见图1)

图1 PBL教学法实施流程

5 意义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具有特殊性,要求学生不仅具有一定医学专业知识,还具有较高计算机操作能力,因此C程序设计课程是该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借鉴PBL教学法的基本理念,将先进的教学组织形式运用于C程序设计课程。在小班教学过程中,将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有机融合,切实改善教学效果,在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同时,促进其素质与综合能力的提升。此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使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更好地理解程序设计思路,掌握课程基础知识,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我们将在实践中摸索更好的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互动,加深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新时期高素质人才培养需要。期望通过这些改革措施,教学效果有明显改善并提高学生考试通过率。

[1]常本勤.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在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0,21(2):125-127.

[2]徐一秋,王立伟,王海波.PBL教学法在C程序设计实验课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0,21(10):92-95.

G424.1

B

1671-1246(2017)15-0062-02

猜你喜欢

程序设计教学效果教学法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基于Visual Studio Code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探索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从细节入手,谈PLC程序设计技巧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高职高专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PLC梯形图程序设计技巧及应用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