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程性评价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7-08-16罗丽蓉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15期
关键词:护理学实验组满意度

罗丽蓉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过程性评价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罗丽蓉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目的 探讨过程性评价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护理专业大专二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两个班,分别设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实验组采用过程性评价。教学结束后,比较两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学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且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过程性评价有利于提高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及教学满意度,值得推广。

过程性评价;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满意度

为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目前国内很多高校进行了课程改革。课程评价不应是简单地检查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而应着眼于学生知识、技能掌握过程和方法。当前绝大多数学校仍采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易使学生进入为了考而学的误区,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相对于终结性评价而言,过程性评价更侧重于对学生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的评价,强调将评价贯穿教学始终[1]。本研究尝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过程性评价对学生进行考核,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法,随机抽取某院2015级护理专业两个大专班(120人)为研究对象,均为女生。其中,60人为实验组,年龄17~19岁,平均年龄(18.46±5.66)岁,上一学期主干课程期末考试平均成绩为(70.40±6.78)分;另外60人为对照组,年龄16~19岁,平均年龄(18.01±5.32)岁,上一学期主干课程期末考试平均成绩为(72.24±6.11)分。两组护生在年龄、主干课程考试成绩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以传统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式和以终结性考核为主的评价方式,终结性总评成绩包括外科技能(占20%)、作业(占20%)和理论考试(占60%)。学习内容为外科护理学“腹部”章节,共22学时,理论14学时,实验8学时。

1.2.2 实验组 实验组在终结性考核的基础上增加过程性评价。将60名学生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10个组,每组6人,各组选举一名组长,并建立小组QQ群。课前一周,任课教师将下次课要学习的内容、重难点,通过QQ群布置给各组。各组在组长带领下,查阅资料并制作PPT、教案,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课上,各组派代表汇报学习成果,提出自学过程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对于仍未解决的问题,教师给予解答,并与小组长针对每位学生的表现打分。章节学习结束后进行终结性考试,最后将所有分数相加取平均值。实验课前一周,教师将技能操作视频及操作流程发至班级QQ群,各组观看视频后,去实验室练习。课上,各组成员进行技能操作,教师指导并纠正错误,最后由教师和各组组长根据护生表现打分。

1.3 调查工具

(1)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采用林毅[2]编制的“护理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进行测评。该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86,包含3个纬度:信息能力(11个条目)、学习合作能力(7个条目)、自我管理能力(10个条目),共28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从“完全符合”到“完全不符合”分别计5~1分,得分越高表明护生自主学习能力越强。

(2)教学满意度量表。采用自行编制的教学满意度量表,包括教学手段、教学效果、教学过程、教学态度、专业素质5个维度,每个维度5个条目,共25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从“完全符合”到“完全不符合”分别计5~1分,得分越高表明学生教学满意度越高。在正式调查前,随机抽取20名学生进行预调查,经分析,该量表的Cronbach’α为0.85。

1.4 资料收集

章节学习结束后发放调查表,当场收回。共发放120份,回收120份,有效回收率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s,分)

信息能力学习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总分项目 实验组50.38±5.42 29.12±5.09 46.27±4.78 126.44±5.75 t值-4.548 -3.317 -9.456 -15.631 P<0.05<0.05<0.05<0.05 46.27±4.43 25.86±5.66 38.38±4.35 110.55±5.38对照组

2.2 两组教学满意度比较(见表2)

3 讨论

3.1 过程性评价的意义

长期以来,很多学校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针对理论知识和技能采用终结性考核,虽然操作方便,但是以一次考试成绩来反映学生学习效果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表现的评价,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过程性评价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习过程中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特别是无法用纸笔测试的内容进行的评价[3]。与终结性评价相比,过程性评价具有以下优势:(1)更加灵活多样,可以从学习方式、学习参与度、协作能力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动态反映学生学习过程;(2)过程性评价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发挥特长,明确不足,充分锻炼自学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合作能力;(3)终结性评价的主体只有教师,因而教师有绝对的话语权,而过程性评价的主体包括教师与各组组长,由教师和各组组长共同制定评价标准,共同评价,避免了学生不知晓评价标准、不明确评价过程等情况发生[4]。

表2 两组教学满意度比较(±s,分)

表2 两组教学满意度比较(±s,分)

教学手段教学效果教学过程教学态度专业素质总分项目 实验组19.01±4.31 23.42±4.86 22.20±4.11 21.56±4.64 24.91±4.08 112.48±5.78 t值-3.453 -4.273 -4.964 -2.909 -2.665 -14.299 P<0.05<0.05<0.05<0.05<0.05<0.05 16.18±4.66 19.57±5.01 18.36±4.36 18.99±5.03 23.55±3.77 97.84±5.43对照组

3.2 过程性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表1显示,实验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表明过程性评价对于提高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效果显著。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以一次考试成绩决定学生学习效果,导致学生一味追求高分而死记硬背甚至搞题海战术,忽略自身能力的培养,也让学生以为接受教育的过程就是单纯地记忆、背诵。

过程性评价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评价过程,强调学生学习过程、参与过程,并对学生学习的每一环节进行评价。因此,想要取得高分,学生必须积极参与到每个环节中。通过查找资料,使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得到提高,共同制作PPT、教案,使学生合作能力得到提高。

3.3 过程性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教学满意度

传统讲授法虽然可以使教师在较短时间内向学生传授大量知识,但不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学生参与度低。过程性评价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主导的方式,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授课方法从讲授法变为全员讨论法。过程性评价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和课堂表现的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锻炼学生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增进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满意度。

[1]张曙光.过程性评价的哲学诠释[J].齐鲁学刊,2012(4):69-72.

[2]林毅.护理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构成、测评工具和现状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03.

[3]马晓丽.高中历史学科实施过程性评价的探索[J].考试研究,2014,46(5):60-64.

[4]景建玲.过程性评价在护理本科生《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16,24(3):198-200.

G424.74

B

1671-1246(2017)15-0043-02

猜你喜欢

护理学实验组满意度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波形蛋白的变化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
仲景护理学思想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