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治理视角下高职高专类医学毕业生基层就业探析

2017-08-16叶颖俊刘建明徐子金俞艳华许琼英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15期
关键词:毕业生协同医学

叶颖俊,刘建明,徐子金,林 慧,俞艳华,许琼英

(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江西 上饶 333400)

协同治理视角下高职高专类医学毕业生基层就业探析

叶颖俊,刘建明,徐子金,林 慧,俞艳华,许琼英

(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江西 上饶 333400)

概述协同治理理论,提出基于协同治理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治理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医学院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率低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提高基层就业率的对策和建议。

高职高专;医学毕业生;基层就业;协同治理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安国之策,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一个敏感的社会问题,关系到千千万万学生和家庭的切身利益,是国家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跨越式大发展,然而随着高校毕业生急速增加,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

在大学生就业难形势下,医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率偏低,高职高专类医学生就业形势尤为严峻。以江西省为例,2011年专科层次就业签约率排在前10名专业中没有医学类专业,而排在后10名专业中有临床医学、药学、护理3个专业;2012年排在前10名专业中仍然没有医学类专业,而排在后10名专业中有医学检验技术、临床医学、药学、护理4个专业;2013年排在前10名专业中也没有医学类专业,而排在后10名专业中有中医学、医学检验技术、临床医学、护理、药学5个专业。

2011—2013年江西中医学院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签约率分别是85%、90%、90%,赣南医学院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签约率分别是65%、65%、87%,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分别是79%、75%、61%,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签约率分别是56%、30%、45%,而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分别是78%、82%、91%。

以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简称“江西医专”)为例,2011—2013年毕业生就业情况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近3年学生总体就业率逐年增高,2011年为78%,其中医学美容专业最高(96%),临床医学专业最低(61%);2012年为82%,其中医学美容、助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均达到了95%,全科医学专业最低(74%);2013年为91%,其中全科医学专业最高(97%),而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最低(75%)。

2011—2013年江西医专毕业生基层就业情况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近3年江西医专毕业生基层就业率在70%左右。2011年为67%,其中医学美容专业最高(89%),医学影像专业最低(56%);2012年为67%,其中医学美容专业最高(93%),护理专业最低(43%);2013年为75%,其中医学美容技术专业最高(96%),而护理专业最低(60%)。

由上可知,高职高专类医学生就业形势尤为严峻,就业率偏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在于协同治理格局尚未形成,治理机制欠缺。

1 协同治理理论及其与毕业生就业的内在关联

1.1 协同治理理论

表1 2011—2013年江西医专毕业生就业(签约)情况统计

表2 2011—2013年江西医专毕业生基层就业(签约)情况统计

协同治理研究在我国出现时间不长,尚处于起步阶段[1]。目前研究者对什么是协同治理、为什么倡导协同治理等认识尚不明确,亦不深入。

有学者从“协同”与“治理”两个概念出发,对协同治理概念和内涵进行阐述。协同是反映事物、系统、要素之间保持合作性、集体性的状态与趋势,强调协调合作产生新的结构和功能,强调协调合作的结果。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认为,协同是指系统的各部分之间互相协作而产生的整体效应或集体效应,这种效应可以使整个系统形成个体层次所不存在的新的结构。哈肯的协同观点不仅强调功能的放大,还注重新的、有序结构的产生;不仅在于量的积累,还注重质的飞跃[2]。协同学有3个基本特征:(1)开放与非平衡态:指系统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不断打破自身平衡;(2)竞争与协同:指系统内部各子系统开展竞争,争夺支配地位,同时各子系统为了产生超越自身的作用而形成整个系统的统一作用和联合作用;(3)序参量:描述系统宏观有序度或宏观模式的参量,代表着系统的“序”或状态,对系统的存在和发展起支配作用[3]。

治理原意为控制、引导和操纵。治理概念界定,学界意见纷呈[4]。治理的基本含义是指公共管理组织在一个既定范围内运用公共权威维持秩序,满足公众需要。治理是一种公共管理活动和公共管理过程,包括必要的公共权威、管理规则、治理机制与治理方式[5]。1995年全球治理委员会在《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中指出:“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或不同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这既包括正式的制度和规则,也包括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治理不是控制,而是协调;治理不是一种正式制度安排,而是持续互动过程;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治理与统治是有区别的:统治的主体是社会公共机构,治理的主体可以是公共机构,可以是私人机构,也可以是公共机构和私人机构合作;统治的权力运行方向是自上而下,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单一向度管理,治理则主要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立认同和共同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因此是一个上下互动过程[6]。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方式多样性、治理过程合作性、治理机制网络化,是此概念的核心特征,倡导多元主体合作共治是此概念的理论精髓[2]。

由此可见,协同治理主体包括政府、企业、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体,强调社会事务处理过程中多元主体间的合作与协同能消除现实中存在的隔阂和冲突,以最低成本实现社会各方共同的长远利益,从而对公共利益的实现起到协同增效作用[1]。政府在其中扮演着发起者、组织者、领导者、监督者、负责人等多种角色,是推动协同治理展开的决定性力量。但政府应该从“国家或政府中心论”的思维困局走出去,把优化社会治理资源、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创造社会良性资本、发展基层民主政治等,作为实现服务型政府协同治理的现实选择[7]。

1.2 协同治理理论与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契合性

理论随着实践的深入而不断发展,协同治理理论亦是如此,其研究主题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变迁而不断发生变化。如公共医疗、文化教育、社会救助、环境保护等诸多民生问题,既是转型期政府的责任,也是协同治理理论研究的主题[8]。大学生就业工作多主体参与,符合开放与非平衡态、竞争与协同、序参量3个基本特征,可以用协同治理理论进行研究。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大学生就业经历了长期而复杂的变迁,并且随着市场经济完善、社会经济发展、高校功能转变,大学生就业还会不断打破现有平衡和模式,出现新的变化与趋势,因此,大学生就业具有开放与非平衡态特征。大学生就业过程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学生个人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不同主体之间产生协同效应,缺少任何一方参与或支持,都可能导致就业困难,甚至不能就业。序参量是系统内各子系统间协同合作的产物、表征、度量,同时支配着子系统的行为,主宰着系统整体演化过程,即序参量是对系统存在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短期内难以形成、竞争对手难以制造与模仿的核心变量[3]。就学校而言,学生就业体系中的国家政策制度、社会经济发展、家庭社会关系等因素依赖于政策、制度、信息、人力、资金等资源,其形成和演化速度较快,易被竞争对手获得;而学生个人因素,即学生就业竞争力,是一所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不断吸收、整合、开发和优化各种内外资源形成的,是学校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办学定位、校风、学风、教风的综合体现,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或复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体系中占重要地位。因此,大学生就业工作体系具有序参量特征。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工作与协同治理理论有很强的契合性,用协同治理理论来研究大学生就业工作,促使各参与主体进行资源重组和优化,从而建构起有序、高效、持久的高校大学生就业协同治理新体系。

1.3 基于协同治理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治理模型

1.3.1 治理模型(见图1)

图1 基于协同治理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治理模型

1.3.2 相互关系 从治理模型可以看出,在就业体系的5个主体中,政府处于主导地位,各主体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政府通过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对社会进行管理、规范和引导,通过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领导任命对高校进行引导、规范和直接管理,通过政策影响与社会舆论对家庭及学生进行引导、约束。

高校和学生间,一是通过直接教育和管理,培养专业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二是通过规章制度进行激励和制约。家庭和学生间,一是家庭环境和教育对学生个性及成长产生影响;二是家庭成员的社会资源和就业信息对就业的影响;三是家庭成员特别是主要成员的价值观和就业期望值影响学生就业选择。

2 高职高专类医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主体协同缺失及原因探析

2.1 各主体分析

2.1.1 政府 促进大学生就业,政府任重道远。大学生就业难,特别是基层就业难问题,与政府不无关系。(1)政府履行“对人民健康负有责任”职责不到位,有些政策不“接地气”,与现实情况不相适应。(2)政府对医学人才需求预测和专业设置调控存在错位及越位,宏观指导作用未能很好发挥。(3)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投入不足,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工作和生活条件差,难以吸引大学生就业。(4)双向转诊机制不健全,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和资源功能发挥不充分,卫生事业发展受阻,个人发展受限。(5)人才流动机制不健全,“一次择业定终生”现象比较常见,这对医学毕业生基层就业选择产生严重影响。(6)高效、统一、专业化的人才市场不健全,政府促进就业的政策落实不到位[9]。(7)就业评价指标不合理,当前仅以《大学生就业协议书》回收率作为就业率并不科学。

2.1.2 社会 大学生就业是社会热点问题,而就业难原因也是多方面的。(1)医学专业性强,用人单位对就业人员要求较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人标准提高,导致学历较低的高职高专类医学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2)人事制度和用人机制不完善,就业市场不规范,毕业生就业时“关系竞争”优于“素质竞争”[8],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尤为明显。(3)乡镇、社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滞后,服务水平较低,医学毕业生需求受到限制。(4)因学校间竞争,实习市场混乱,导致医学生实习时间一再提前,在校学习时间缩短,对医学毕业生就业产生不良影响。(5)医疗卫生行业工作环境较差,“医闹”现象比较严重,医生职业风险大。

2.1.3 学校 作为“产品”的毕业生出现“滞销”,学校难辞其咎。(1)专业设置和招生与市场需求错位,人才需求大的专业没有开设或招生人数不多,而有些就业难的专业毕业生供过于求。如药学人才市场需求最大的是营销人员,但学校目前没有开设此专业,而就业难度最高的临床医学专业,每年报考和招生人数最多。(2)课程设置不合理,培养目标不明确。(3)医学专业性强,专科学制短,所以学校重视专业教学,忽视了人文素质、职业道德的培养,而这些对毕业生求职及职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4)就业指导跟不上形势发展,就业服务意识差。学校就业指导教师缺乏,素质参差不齐,课程安排不合理,学生认可度低。(5)学生实习安排不合理,就业与实习相冲突,降低了人才培养质量。(6)学校投入非教育教学的时间、精力和资源过多,教学中心地位出现偏差,人才培养质量下降。

2.1.4 家庭 基层就业率低,家庭因素不可忽视。高职高专学生主要来自农村和小城镇,家庭条件较差,因此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在教育投入相对较大的情况下,家庭对学生就业期望值更高,导致基层就业率低;二是在整体就业困难的情况下,困难家庭社会信息和资源少,就业更为困难。

2.1.5 学生 毕业生是就业主体,就业率低,毕业生自身因素最为重要。(1)部分学生在校学习不认真,自身素质不高,就业竞争力不强,不能满足用人单位要求,导致就业困难。(2)部分学生就业期望值较高,注重就业地域与薪酬,看重就业工种或岗位舒适性,不愿到农村和社区工作。(3)部分学生就业观念落后,不能适应就业市场形势变化,不愿主动出击,只是被动等待,就业观念与现实脱节。(4)由于医学专业性强,毕业生除医药卫生单位外,到其他单位就业意愿不强,这也影响了部分毕业生就业。(5)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不明确。

2.2 各主体协同度不够

2.2.1 主体职责不明确 主体职责不明确,缺位、错位、越位现象时有发生,主要表现为:政府履行职责不到位,如制度供给和法律监督缺位,就业政策执行不力,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对高校专业设置和招生等办学行为干预过多等。社会用人机制不完善,就业市场不规范。学校承担了过多政府和社会的职责,对非教育教学投入过多,忽视人才培养这一核心职责。学生和家庭就业期望值过高,偏信“关系”因素,不能正确认识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下的就业形势,忽视就业能力提升。

2.2.2 合作机制不健全 目前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合作机制尚不健全,这是导致毕业生基层就业率低的重要因素之一。(1)法律保障缺乏。法律制度是各种制度的基础,各主体的权利义务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来明确。但目前关于大学生就业多元主体的法律不健全,职责不明确,即使制定了一些制度,也不具备太大约束力。(2)集体行动困境。趋利避害是生物本能,也是生存法则。当各主体为独立封闭系统时,价值取向不同,利益追求不同,行动必然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导致集体行动困难。(3)协调机制缺失。就业工作涉及多个主体,各主体间需协调统一,形成合力,才能有序、高效完成任务。但主体职责不明确,政府主导作用不突出,协调机制不完善现象较普遍。

3 基于协同治理的高职高专类医学毕业生就业多主体协同策略

3.1 促进各主体协同

3.1.1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在构建高职高专类医学毕业生基层就业工作体系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1)事业发展。加快社会经济发展,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投入,提升基层卫生事业发展水平,扩大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就业容量,改善医疗卫生行业从业环境,这是提高高职高专类医学毕业生基层就业率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

(2)制度供给。毕业生就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社会保障、劳动人事管理、户籍管理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要形成配套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需要政府积极参与并主动作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支持体系的构建与运行。主要包括3个方面:①实施战略规划。政府要从战略高度,根据科学发展观要求,站在全局、整体高度,明确对大学生就业支持的模式、重点、目标等,在此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并加以落实。②构建制度体系。以建设法制社会和法治政府为契机,构建就业服务、管理、保障等制度体系,以制度保证大学生就业支持体系的运行。③完善运行机制。政府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完善大学生就业支持体系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大学生就业服务水平。

(3)支持鼓励。政府应积极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大学生就业支持体系构建与运行中来。①积极扶持就业中介机构,并在强化监督的基础上促使其成长成熟。②鼓励和支持各主体合理运用政策、制度、资源等,以促进大学生就业。

(4)服务监管。政府应该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与监督各主体在大学生就业体系构建与运行中的各种行为。①规范政府部门行为,改善政府部门不作为、乱作为、各自为政现象。②规范高校办学行为,改善无序招生、管理混乱、以工代学等各种不规范行为。③规范就业中介行为和就业市场。④规范就业协议、劳动合同的签订和执行。⑤引入第三方机构对高校就业率进行更科学、准确地评价。

3.1.2 加强各主体间的协同 协同治理的核心是参与主体多元性和治理过程协同性,从而达到善治目标。协同治理强调的是多元主体间的互动与协同。就促进我校毕业生基层就业而言,加强各主体间的互动和协同具有重要意义。

(1)政府和社会协同。第一,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各种检查、评估、考核等进行必要改革,以服务为导向,引导用人单位树立正确的人才消费观念,合理使用各类人才。第二,以网络技术为依托,及时收集和发布社会用人信息,建设网络招聘平台。

(2)政府和学校协同。第一,在加大对学校投入的基础上,支持学校依法治校,加强内涵建设,形成办学特色,提升育人水平和人才素质。第二,支持学校根据市场需求设置和调整专业。对于高职高专院校而言,办学要以就业为导向,专业设置应多考虑市场需求。

(3)学校和社会协同。加强校企、校院(医院)合作,加强双方的了解、沟通和协调,学校积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以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4)学校和学生协同。第一,学校应在加强引导与管理的基础上,对学生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教育,培养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能力,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与创造性,为学生成长成才营造良好氛围和环境。第二,关注、关爱、关心各类困难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自强之心,使他们更好地成长。第三,结合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和社会人才需求,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第四,为毕业生搭建“双选会”就业平台,邀请用人单位参加,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就业选择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

(5)学生和家庭协同。学生在就业选择和就业期望方面应与家庭成员进行充分沟通,获得家庭的理解、认同和支持,并共同努力。

3.2 构建和完善合作机制

构建和完善合作机制是实现各主体间协同与合作的重要基础,这种合作机制必须遵循利益相关原则,确保每个主体的自利行为与总体目标一致。

(1)责任机制。即建立以岗位责任为核心的责任机制,把就业过程中各项工作纳入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做到有人做事,事有人做。

(2)约束机制。为了落实岗位责任制,应通过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建立和完善约束机制,从而使大学生就业工作在正常、规范的轨道运行。

(3)信息沟通机制。建立社会人才需求与个体求职信息交流平台,如建立区域性和全国性、专项和全面性相统一的人才需求信息网(库),及时收集并发布就业信息,平衡需求与供给,缩短毕业生就业时间,降低就业成本。

(4)组织协调机制。在多元主体间建立组织协调机制,明确政府的协调主体地位和责任,各参与主体积极协作,规范协调程序,主动提出协调建议,高效解决所遇问题。

(5)激励保障机制。在促进大学生基层就业过程中,对工作出色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关怀激励、尊重激励、荣誉激励、参与激励、薪酬激励、晋升激励等,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能响应国家政策,自愿到艰苦、边远地区就业的毕业生,也应该给予相应的激励。

[1]刘伟忠.我国协同治理理论研究的现状与趋向[J].城市问题,2012(5):81-85.

[2]李辉,任晓春.善治视野下的协同治理研究[J].科学与管理,2010(6):55-58.

[3]王俊,黄陕生.基于协同学理论的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的构建与运行[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20):48-50.

[4]何水.协同治理及其在中国的实现[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02-106.

[5]陆世宏.协同治理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6):102-106.

[6]郁建兴,任泽涛.当代中国社会建设中的协同治理[EB/OL].http://www.usc.cuhk.edu.hk/PaperCollection/Details.aspx?id=8802,2014-08-02.

[7]孙萍,闫亭豫.我国协同治理理论研究述评[J].理论月刊,2013(3):107-112.

[8]陈晨,朱俊勇,许斌.浅析新形势下医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1):129-132.

[9]李卉.论政府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的职责[J].工会论坛,2009,15(3):105-106.

G455

A

1671-1246(2017)15-0020-04

江西省2015年高等学校教学改革课题“专科层次药学人才就业市场调查与对策研究”(JXJG-15-45-6)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毕业生协同医学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医学的进步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