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妙散联合西医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2017-08-16杨云峰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7期
关键词:急性期带状疱疹西医

杨云峰

(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人民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1430)

四妙散联合西医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杨云峰

(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人民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1430)

目的观察四妙散联合西医治疗带状疱疹患者急性期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四妙散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48%,高于对照组的73.91%(P<0.05);治疗组止疱时间和结痂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增加而IL-4、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2含量高于对照组而IL-4、IL-10及TNF-α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四妙散联合西医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疗效明显,且可减轻患者炎症反应,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四妙散 西医 急性期带状疱疹 疗效 炎症因子

带状疱疹主要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造成的一种疱疹性皮肤病,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1]。带状疱疹临床特点主要是有疼痛和沿身体一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水疱,并且伴明显神经痛[2-3]。目前,单纯采用西医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疗效并不十分理想。中医学认为带状疱疹属“缠腰火丹”“蛇串疮”等范畴,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取得良好临床疗效[4-6]。笔者近年采用四妙散联合西医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所选病例诊断标准参照 《皮肤性病学》[7]中关于带状疱疹诊断标准。纳入标准:1)带状疱疹急性期,带状疱疹出诊出疱期、溃病期,且患者皮损主要分布于臀部、胸背部、下肢、面颈部;2)年龄30~75岁;3)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带状疱疹恢复期或者后遗神经痛期;2)特殊类型的带状疱疹,并发耳部感染带状疱疹、并发脑膜脑炎带状疱疹、无疹型带状疱疹;3)哺乳期或者妊娠期妇女;4)有感染病灶、皮肤破损者;5)精神疾病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急性期带状疱疹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中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31~75岁,平均(52.41±5.46)岁;病程1~5 d,平均(3.02±0.45)d。对照组中男性24例,女性22例;年龄33~74岁,平均(53.47±5.18)岁;病程1~6 d,平均(3.08±0.49)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伐昔洛韦片(成都恒瑞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3 g;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20067614)每次300mg,每日2次;甲钴胺胶囊(北京银建药业有限公司,规格0.5mg;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20060828)每次0.5 mg,每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四妙散:黄柏30 g,苍术30 g,牛膝30 g,薏苡仁30 g。每日1剂。水煎服,取汁300mL,每次服用150mL,分早晚2次服用。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4 d。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止疱时间和结痂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改善情况,采用视觉模拟量表法(VAS)评价,评分10分,评分越高疼痛越明显。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4、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3 mL,以3000 r/min离心,分离血清,放置于-20℃下保存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2、IL-4、IL-10及TNF-α含量。观察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1.5 疗效标准 参照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8]中标准。治愈:患者症状、阳性体征消失,以及患者皮疹消退,且患者无疼痛后遗症。好转:患者症状、体征改善,以及患者皮疹消退50%以上,且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无效:患者症状、体征、皮疹及疼痛均无改善。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 100%。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采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止疱时间和结痂时间比较 见表2。结果治疗组止疱时间和结痂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止疱时间和结痂时间比较(d,±s)

表2 两组止疱时间和结痂时间比较(d,±s)

组别 n 止疱时间 结痂时间治疗组 46 3.49±0.87△6.25±1.62△对照组 46 5.14±1.28 8.19±1.80

2.3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分别为 (2.35±0.51)分、(3.76± 0.69)分,分别低于治疗前的(8.10±1.54)分、(8.03± 1.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治疗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

2.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见表3。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2含量增加而IL-4、IL-10及TNF-α含量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2含量高于对照组而IL-4、IL-10及TNF-α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 别 时 间IL-2(pg/mL)IL-4(ng/mL)IL-10(pg/mL)TNF-α(ng/mL)治疗组治疗前(n=46)治疗后对照组治疗前10.42±1.21 34.92±3.24 22.15±1.87 56.73±4.59 14.19±1.39*△19.82±2.05*△16.57±1.18*△28.97±3.12*△10.61±1.24 35.16±3.18 21.98±1.84 56.09±4.87(n=46)治疗后12.45±1.31 27.68±2.54*18.83±1.34*45.32±3.85*

3 讨 论

带状疱疹属于中医学 “缠腰火丹”“蛇串疮”等范畴,主要由肝气郁结、情志内伤,久而化火,及湿热内蕴、外感邪毒,造成经络阻塞,气血凝滞所致[9-12]。临床应以清热利湿、行气止痛、活血解毒为主。本研究采用四妙散治疗,方中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功效,苍术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功效,牛膝具有补肝肾、活血通经、散瘀功效,薏苡仁具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清热排脓功效。纵观全方可奏清热利湿、行气止痛、活血解毒功效。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四妙散联合西医可提高治疗疗效;治疗组止疱时间和结痂时间优于对照组,说明四妙散联合西医可加快患者止疱时间和结痂时间;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降低,治疗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四妙散联合西医可减轻疼痛。

现代医学认为带状疱疹感染引起的免疫功能紊乱会导致多种细胞因子分泌和释放异常[13]。T淋巴细胞不同亚群可分泌和合成不同类型的细胞因子,且经内分泌和旁分泌产生方式作用于外周组织、引起疼痛反应[14]。其中Th1亚群分泌的IL-2主要介导细胞免疫应答,其中Th2亚群分泌产生的IL-4主要介导体液免疫应答。Th17和Treg是近年来新发现的T细胞亚群,其中Th17分泌TNF-α,可造成组织损伤且引起疼痛;Treg分泌IL-10等抑制性细胞因子[15]。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2含量增加而IL-4、IL-10及TNF-α含量降低,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2含量高于对照组而IL-4、IL-10及TNF-α含量低于对照组,说明四妙散联合西医可提高IL-2含量,降低IL-4、IL-10及TNF-α含量,从而增强患者免疫功能。

综上所述,四妙散联合西医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疗效明显,且可减轻患者炎症反应,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1] 李维维,王策,李淑明,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产生机制[J].生物技术世界,2015,21(3):84-84.

[2] 夏天保.带状疱疹的治疗及后遗神经痛发病机制的研究[J].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5,18(2):124-127.

[3] 孔宇虹,李元文,杨碧莲,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相关因素流行病学分析[J].环球中医药,2014,8(12):909-914.

[4] 赵平丽,刘建东,张平.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13(7):640-642.

[5] 郑玉莲,赵善萍,陈光林,等.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老年患者带状疱疹急性期29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4,46(5):46-47.

[6] 宋欢,陈丽敏,赵金涛.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30(4):297-298.

[7] 吴志华.皮肤性病学[M].5版.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6:87.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98-100.

[9] 刘勇,韩莉,王亚男,等.龙胆泻肝汤联合刺络拔罐应用于耳部带状疱疹急性期30例[J].河南中医,2015,35(3):584-585.

[10]陈建勇.加味龙胆泻肝汤配合臭氧注射疗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36例[J].湖南中医杂志,2016,32(9):72-74.

[11]郑建华.中药内服配合外敷治疗肝胆湿热型带状疱疹32例临床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9):1352-1353.

[12]刘红华,魏国奇,单筠筠.中医清热利湿法辅助治疗急性带状疱疹30例分析[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5,13(3):180-182.

[13]张弘,徐晓丹,杨娇,等.电针联合紫外线治疗对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5,35(2):145-148.

[14]周彩霞,张鹏,张学文.电针结合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对带状疱疹患者T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调控[J].针灸临床杂志,2015,14(6):14-17.

[15]刘勤.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临床效果及对患者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和疼痛物质P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21):13-15.

R752.1+2

B

1004-745X(2017)07-1264-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7.07.044

2017-02-06)

猜你喜欢

急性期带状疱疹西医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壮医药线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带状疱疹疫苗该不该打?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威伐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儿童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
独参汤治愈面部带状疱疹之目赤案1则
两手
张竹君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西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