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性护理干预运用于结肠癌患者中对其手术耐受性及切口愈后的影响研究

2017-08-15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24期
关键词:耐受性综合性结肠癌

张 倩

(唐河县人民医院,河南 南阳 473400)

综合性护理干预运用于结肠癌患者中对其手术耐受性及切口愈后的影响研究

张 倩

(唐河县人民医院,河南 南阳 473400)

目的 探讨对结肠癌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其手术耐受性及切口愈合的临床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结肠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两组各50例,其中对照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手术耐受性及切口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手术耐受性优良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结肠癌中应用可提升手术耐受性,促进伤口愈合。

综合性护理干预;结肠癌;手术耐受性;切口愈合

结肠癌为临床发生率最高的消化系统肿瘤,好发于40~60岁群体中。以手术为主的综合疗法为当前临床治疗结肠癌的首选方法,尽早开展结肠癌根治切除术并强化围术期护理可将并发症有效减少,促进术后恢复。要想确保手术效果最优还需做好围术期护理配合,以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升对手术的耐受性,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切口愈合[1]。本院近期使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在结肠癌患者中应用效果较好,为具体探讨,现将患者100例纳入本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结肠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两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36~68岁,平均(46.7±5.4)岁;观察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38~67岁,平均(45.5±5.1)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具有均衡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如口头宣教、饮食指导及术后病情观察等。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健康宣教:结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确诊时多数已经中晚期,确诊后患者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焦虑及恐惧等情绪,再加之患者不了解结肠癌有关知识,畏惧手术疼痛,担忧手术效果,不利于患者心理健康,且影响手术顺利性。此时护士应开展健康宣教,使患者对结肠癌相关知识、手术流程与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等予以了解,使患者对自身病情产生科学认知,缓解盲目担忧。②心理护理:护士应与患者积极沟通交流,帮助找出不良情绪产生原因,并予以针对性干预,将不良情绪有效缓解。若患者过于担忧或敏感可邀请手术治疗后恢复较好者现身说法,以增强患者抗病信心,进而在手术中积极配合。③肠道准备:护士应辅助患者做好术前各项检查,及时找出合并症,且做好术前肠道准备,将术中腹腔污染减轻,有利于促进伤口愈合;指导术前对饮食予以控制,并清洁肠道。④术后护理:术后对患者病情变化予以密切观察,将各类引流管妥善安置好,对引流液量及颜色予以密切观察。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及时处理异常现象;定期翻身,术后第2天病情平稳后可辅助采用半卧位,以将腹部切口张力减轻,缓解疼痛感,便于腹腔引流,对术后坠积性肺炎予以预防。术后1天后拔除持续胃肠减压管,全静脉补充营养,确保导尿管通畅,尿管拔除前练习排尿,避免出现排尿功能障碍。若患者结肠造口开放造口前用凡士林外敷,及时更换渗湿敷料防止感染。对造口袋予以正确使用,指导有效咳嗽。结合患者情况鼓励适当运动,定时排便,保持心情舒畅。

1.3 观察指标

手术耐受性评定标准[2-3]: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下,经护理干预后在术中能够主动积极配合,经检查后表明有良好的心肺功能与肝肾功能,无糖尿病等合并症,血压控制效果较好判定为优;患者年龄为60~69岁,经护理后在治疗中愿意主动配合,经术前处理后心肺、肝肾功能对手术耐受性高,术前控制与纠正血糖和血压,可手术,判定为良;未达到上述标准判定为差。同时记录两组伤口愈合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手术耐受性对比及切口愈合时间对比。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耐受性对比及切口愈合时间对比(±s)

表1 两组手术耐受性对比及切口愈合时间对比(±s)

组别 优 良 差 优良率(%) 切口愈合时间对照组(n=50) 28 16 6 88 12.4±2.1观察组(n=50) 38 12 0 100 8.2±1.6 x2/t 4.347 - 5.168 P<0.05

3 讨 论

结肠癌为临床发生率较高的消化道肿瘤,手术为主要疗法,但还需开展护理干预,以促进康复。术前心理护理可将患者不良情绪消除或缓解,增强抗病信心;术后护理因患者病灶被切除,将重担卸下后在治疗与护理中更加主动配合。护士对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患者需给予特别关怀,对术后腹壁造瘘改道注意事项予以讲解,使其逐渐适应[4-5]。本组研究结果表明综合性护理干预在结肠癌中应用可提升手术耐受性,促进伤口愈合,值得推广。

[1] 李丽芳,张国琴,连彦军,等.结肠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全系膜切除术的护理及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62-64,76.

[2] 于海英,赵海峰,侯士华,等.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及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4):238-239.

[3] 王 娟.老年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4,7(21):169-170.

本文编辑:赵小龙

R473

B

ISSN.2095-8242.2017.24.4643.02

猜你喜欢

耐受性综合性结肠癌
4个地被菊新品系对湿热胁迫的耐受性研究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综合性医院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探索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MicroRNA-381的表达下降促进结肠癌的增殖与侵袭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巴氏醋杆菌核酸修复酶UvrA对大肠杆菌耐受性的影响
结肠癌切除术术后护理
miR-29b通过靶向PI3K/Akt信号通路降低胃癌细胞对顺铂的耐受性
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效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