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mi-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7-08-15莫凯迪吴胜明杨建荣李碧锦何二松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24期
关键词:浸润性分组淋巴结

莫凯迪,吴胜明,杨建荣,李碧锦,何二松,

林昌荣1,许宇彪1,唐 毅1,潘颐聪1,李 军1,凌凯南1,季志强1

(1.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普通外科,广西 南宁 530021;2.广西壮族自治区肿瘤医院病理科,广西 南宁 530021)

Bmi-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莫凯迪1,吴胜明2*,杨建荣1,李碧锦1,何二松1,

林昌荣1,许宇彪1,唐 毅1,潘颐聪1,李 军1,凌凯南1,季志强1

(1.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普通外科,广西 南宁 530021;2.广西壮族自治区肿瘤医院病理科,广西 南宁 530021)

目的 探究Bmi-1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集60例乳腺癌和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mi-1的蛋白表达水平和组织定位,再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癌和癌旁的表达差异。结果 Bmi-1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其表达水平在癌组织中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Bmi-1表达水平在浸润性导管癌和其他病理类型的乳腺癌组织中无显著差异(P>0.05);在肿瘤组织<2 cm和≥2 cm的乳腺癌组织中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的Bmi-1表达水平则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 Bmi-1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病理类型和肿瘤大小无关,但是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Bmi-1蛋白;乳腺癌;表达

Bmi-1基因是多疏基因家族中的一员,其能够对cmyc相互协同,从而达到帮助细胞转化和细胞增值的作用,所以其在某种程度上也与肿瘤的生成有关。本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探究Bmi-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从而探究Bmi-1基因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之间的关系。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医院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患者年龄在4 3~7 5岁,平均年龄为(68.5±7.3)岁。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并且经过手术病理组织全部确诊为乳腺癌,根据病理类型分组,浸润性导管癌占有50例,其他病理类型为10例;根据肿瘤的大小分组,37例患者的肿瘤直径为2 cm以下,23例患者的肿瘤直径超过2 cm;根据肿瘤发生转移的情况分组,其中33例患者发生了淋巴结转移,27例患者没有出现淋巴结转移。

1.2 实验试剂和方法

本实验通过免疫组化SP法对乳腺癌组织中Bmi-1蛋白的表达进行分析。

主要实验试剂:鼠抗Bmi-1单克隆抗体购自ABCAM公司(货号:ab14389)、免疫组化SP法试剂盒购自中杉金桥公司(货号:sp9000),DAB试剂盒、苏木素、中性树脂、PBS粉末等相关试剂均购自中杉金桥公司。

实验方法:将石蜡标本置于二甲苯中脱掉石蜡,时间为15 min,2次;使用乙醇进行梯度水化处理,并用蒸馏水冲洗3 min;EDTA修复液进行修复4 min,高火加热使其沸腾,然后中低火加热20 min充分暴露其抗原位点,自然冷却之后用PBS漂洗,使用3%过氧化氢孵育10 min,从而将其内部的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活性消除,PBS漂洗,滴加鼠抗人Bmi-1单克隆抗体,孵育过夜,使用PBS漂洗,使用DAB进行显色,5 min之后终止显色,使用苏木素复染,然后使用盐酸乙醇分化,乙醇梯度脱水,二甲苯透明处理后,中性树胶封片。最后进行观察。以上PBS漂洗步骤均为3 min×3次。

1.3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14.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癌和癌旁的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根据临床特征分组的结果使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Bmi-1在乳腺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Bmi-1在乳腺癌和癌旁组织中均有表达,其表达位置主要集中在细胞核(图1)。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Bmi-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P<0.05)。

图1 Bmi-1在乳腺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注:A:乳腺癌癌旁组织;B:乳腺癌组织

2.2 Bmi-1表达水平与乳腺癌临床特征的关系

根据肿瘤大小、病理类型以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对这60例样本分组进行比较(表1),结果显示,根据肿瘤大小分组,Bmi-1的表达水平在肿瘤直径<2 cm和≥2 cm的乳腺癌组织中并无显著差异;根据病理类型分组,浸润性导管癌和其他病理类型的乳腺癌组织的Bmi-1的表达水平亦未见统计学差异;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Bmi-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未见淋巴节转移组。

表1 乳腺癌组织Bmi-1的表达水平(±s)

表1 乳腺癌组织Bmi-1的表达水平(±s)

注: ★与<2 cm组比较,P>0.05;◆与浸润性导管癌组比较,P>0.05;▲与有淋巴结转移组比较,P<0.05

±s) 0.66±0.42 0.61±0.21★0.68±0.33 0.61±0.22◆0.75±0.38 0.60±0.31▲肿瘤直径 病理类型 是否有淋巴结转移<2cm ≥2cm 浸润性导管癌 其他 是 否病例数 37 23 50 10 33 27平均光密度值(x

3 讨 论

Bmi-1基因是1991年由荷兰癌症中心在转基因鼠的淋巴瘤细胞传代的过程中发现的,由于Bmi-1基因能够阻断在细胞周期中两种关键性蛋白(两种蛋白为p16INK4a和p14ARF),并且其与原癌基因MYC具有相互协同作用,从而在某些程度上帮助细胞转化和细胞增值,因此推测Bmi-1基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也有一定的关系。Bmi-1基因表达产生的蛋白质是一种转录抑制因子,其隶属于Ployccmb家族当中,其主要定位于染色质、染色体或者是细胞质进行表达。

Bmi-1基因通过一定的作用和途径与乳腺癌浸润转移的相关基因进行作用,然后对肿瘤细胞的浸润转移进行调节。其中Bmi-1基因在某种程度上作为一种癌基因,在乳腺癌细胞中高度表达,并且适当调节细胞周期,从而抑制癌细胞的P53蛋白和PRb蛋白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导致细胞肿瘤化。另外一方面,Bmi-1基因还能够进一步激活端粒酶逆转录酶,从而诱导端粒酶的复活,从而阻止癌细胞的衰老。端粒DNA一般存在染色体的末端,随着细胞复制次数的增多,端粒酶DNA的长度逐渐缩短,在细胞复制到足够多的次数之后,缩短的端粒使染色体相互融合,从而造成细胞的死亡。而端粒酶的作用就是恢复缩短的端粒,从而是端粒恢复原来的长度,这样就会造成癌细胞的永生。

乳腺癌的发生和治疗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均会有不好的后果。从本实验的结果能够看出,Bmi-1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而且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了Bmi-1基因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为乳腺癌的预后判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依据。

[1] 崔美子.miRNA-1及相关基因调控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机制.《吉林大学》,2016.

[2] 陈梦婷.miRNA-37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遵义医学院》.2016,31(1):159-161.

[3] 刘亚梅,郭兴伯.疏肝健脾补肾方对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脾T淋巴细胞及病毒载量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

[4] 芦春斌,张 伟,刘 标.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饲料对雄性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大豆科学》,2012.

[5] 李振宇,鲁 光,牟伟伟.Wnt3a转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中华血液学杂志》,2011.

[6] 林之光.共培养诱导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系Toledo向干细胞样细胞转化及其机制研究.《复旦大学》,2013.

[7] 黄影薇.SALL4与BMI-1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表达的研究.《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

本文编辑:吴 卫

R737.9

B

ISSN.2095-8242.2017.24.4606.02

吴胜明

猜你喜欢

浸润性分组淋巴结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分组搭配
浸润性乳腺癌超声及造影表现与P63及Calponin的相关性
怎么分组
分组
浸润性肺结核临床治疗转归与MSCT特征变化分析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治现状及进展
结直肠黏膜下浸润性腺癌活检病理特征分析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