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临床的运用

2017-08-15陈志国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24期
关键词:血瘀内科有效率

陈志国

(吉林省通化县果松镇中心卫生院,吉林 通化 134103)

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临床的运用

陈志国

(吉林省通化县果松镇中心卫生院,吉林 通化 134103)

目的 探究在中医内科中活血化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血瘀证患者116例进行研究,以入院时间为依据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58例,常规组患者行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行活血化瘀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常规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9.3%,研究组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中医内科中活血化瘀的临床应用可取得良好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活血化瘀;中医内科;效果

伴随社会经济发展,医疗水平不断提升,临床中医治疗也得到推广,且取得良好效果,且对人体伤害小。活血化瘀是中医治疗法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血瘀证治疗中较为适用[1]。本文择取我院收治的血瘀证患者116例进行研究,探究在中医内科中活血化瘀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血瘀证患者116例进行研究,以入院时间为依据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58例,常规组男30例,女28例,年龄27~72岁,平均(42.2±2.3)岁,疾病类型:头痛14例、胃痛18例、心悸11例、胸痹7例、腹痛8例;研究组男32例,女26例,年龄26~71岁,平均(42.1±2.2)岁,疾病类型:头痛15例、胃痛18例、心悸10例、胸痹8例、腹痛7例。两组患者各项资料数据对比结果提示无统计学差异。

1.2 治疗方法

常规组患者行常规治疗,主要包括吸氧、吸痰以及抗生素等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行活血化瘀法治疗:①头痛治疗。患者头部存在针刺样疼痛,舌苔颜色为暗紫色,并存在瘀血斑,治疗药方由白芍9 g、川芎9 g、地龙9 g、白芷9 g、川红花9 g、桃仁9 g组成,加水煎服,1剂/d,早晚各服1次;针对剧烈头痛患者,可另加金蝎、蜈蚣、白菊花等。②胃痛治疗。患者胃脘有强烈痛感,饭后会加剧疼痛感,舌脉较涩,颜色为暗紫色,行失笑散合丹参饮。③心悸治疗。患者有胸闷和心悸不安等症状出现,唇甲颜色为青紫色,治疗药方由当归24 g、丹参24 g、赤芍12 g、桃仁12 g、生地黄12 g、川芎12 g、红花6 g组成。④胸痹治疗。患者胸肋有明显疼痛感,且疼痛位置固定,偶有胸闷等症状出现,治疗药方由醋炒乳香15 g、全瓜萎15 g、当归12 g、三七粉12 g、生地黄9 g、赤芍9 g、川红花9 g、枳壳9 g、桔梗6 g组成,去渣取汁,1剂/d。⑤腹痛治疗。患者痛处固定,有针刺样疼痛,舌质颜色为暗紫色,可通过少腹逐瘀汤治疗。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评价:疼痛症状完全消失,且无其他不适感,短时间内未复发为治愈;疼痛症状基本消失,偶有轻微疼痛为显效;疼痛症状有所缓解,有其他不适症状出现,且疾病经常反复出现为有效;疼痛症状未缓解,甚至加重,常伴不适症状为无效。治愈例数、显效例数以及有效例数之和为总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常规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9.3%,研究组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效果比较 [n(%)]

3 讨 论

在中医临床中,瘀血证属于常见病症之一,是人体出现某种病理变化后引发的症状,但不同于能够对脏肺组织产生直接作用的病邪,瘀血证患者通常会出现局部肿块、明显疼痛以及舌苔暗紫色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对于此中医临床中可以通过活血化瘀进行治疗[2]。在活血化瘀治疗中,其配药需要按照辨证施治的原则进行,并与瘀血证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相结合给予对应治疗。针对体质虚弱患者来说,可以在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的同时另加当归、黄芪、党参等药物,达到益血养气的作用;针对有出血症状的患者来说,应在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的同时另加茅根、仙鹤草、藕节炭等药物,以达到止血的作用;针对气滞的患者来说,还需要另加香附、降香等药物,以达到行气、理气的作用;针对血热患者,还需要另加生地、丹皮、赤芍等药物,以达到凉血的作用[3]。

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6%,而应用常规治疗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9.3%,可见针对血瘀证患者行以活血化瘀治疗的效果更佳,这与何南[4]研究结果一致。总之,在中医内科中活血化瘀的临床应用可取得良好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1] 陈思慧.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的临床治疗分析[J].医学信息,2015,02(25):204-205.

[2] 刘成军.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临床的运用[J].医学信息,2015,01(20):203-203.

[3] 郭 波.中医内科医疗中活血化瘀疗法的临床应用探索[J].医药前沿,2014,02(26):265-266.

本文编辑:赵小龙

R25

B

ISSN.2095-8242.2017.24.4602.01

猜你喜欢

血瘀内科有效率
话说血瘀证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很有效率
血瘀体质知多少
政治备考:如何背书最有效率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中医特殊诊法在血瘀证辨证中的运用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PBL与CTM在中医内科教学中联合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