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助推跨境电商转型升级

2017-08-14高艳丽路美弄

人民论坛 2017年21期
关键词:转型升级跨境电商一带一路

高艳丽++路美弄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为跨境电商的发展提供了政策红利。借力“一带一路”,发挥跨境电商的领跑作用,我们需要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开启全球品牌直供时代;鼓励中国品牌“走出去”,推进跨境电商转型升级;优化行业监管,促进跨境电商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跨境电商 “一带一路” 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标识码】A

作为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产生的新业态,跨境电商不断从各个领域渗透到国家整体经济之中,逐步从国际贸易的新兴业态,转变为驱动发展的重要创新引擎,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政府工报告中强调,“实施鼓励进口政策,增加国内短缺产品进口,扩大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在“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下,我国跨境电商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据统计,2016年中国進出口跨境电商(含零售及B2B)整体交易规模达到6.3万亿,预计2017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将突破7万亿。

“一带一路”倡议为跨境电商铸就坚实基础

国际关系、人民币汇率、海关政策、支付、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是跨境电商的生命线,一直以来都是影响跨境电商发展“最后一公里”的痛点。而我国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获得了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签署了一系列双边和区域运输协定,在20个沿线国家建立了56个经贸合作区,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政治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带一路”打造跨境电商良好区域政治环境。国际关系直接影响跨境电商行业发展,举例来说,基于良好的中俄合作关系,中俄贸易频繁,经济交往密切,物流、资金流畅通。据《中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15-2016)》显示,中国商品占据俄罗斯跨境电商交易总量的70%。在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跨境电商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预计将为中俄2020年贸易额达到2000亿美元的目标提供有力支撑。“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我国与193个联合国会员国达成共识,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惠及40亿人口、65个国家,为跨境电商提供了较为稳定的区域政治环境。

“一带一路”打通跨境物流关键节点。出口国和目的国海关政策是跨境物流发展的关键所在,对跨境电商有极大影响。报关、查验、征税、退关和退税流程存在操作程序复杂、手续繁琐等问题,再加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海关政策也存在差异,给跨境电商的发展带来了不便。“一带一路”倡议带来了一系列政策红利,在通关、税收等方面与沿线国家达成相关协议,对跨境电商发展显示出极大的正效应,有利于进一步简化通关程序、提高通关效率、节约跨境物流的时间成本。在遵循相关贸易协定的前提下,我国应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合作、对接,努力促使双边国家海关平台的互联互通,打破沿线地区传统海关贸易束缚,寻求贸易规则“最大公约数”,真正打通国内国外两个物流通道,实现发展共赢。

“一带一路”改善跨境电商支付环境。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地位,其国际影响力滞后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了跨境电商的发展速度。因此,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改善跨境电商支付环境势在必行。“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与沿线22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总额达9822亿元人民币的本币互换协议,与包括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内的23个国家实现了货币的直接交易,极大便利了跨境电商贸易结算、资金融通与直接投资,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重大机遇。为提升人民币的跨境使用率,满足国际贸易结算需求,2016年3月,央行启动了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其中。

“一带一路”拓展跨境电商物流空间。物流是跨境电商的生命线,是影响跨境电商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一带一路”倡议下,中欧班列已开至欧洲11个国家的28个城市,累计开行数量近3700列;与相关国家开通了356条国际道路客货运输线路,与43个国家实现空中直航,海上运输已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覆盖;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间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等130多个双边和区域运输协定。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使大规模的海外仓建设成为可能,有利于缩短跨境物流周期,降低成本,提高运送效率,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退货、换货难的跨境电商售后服务瓶颈。

借力“一带一路”,推进跨境电商转型升级

“一带一路”红利可加速跨境电商行业洗牌。具体来说,跨境电商由低门槛向专业化、平台化转移,跨境电商行业资源整合进程加快,跨境电商竞争由价格向品牌、质量和服务转变,一系列中国品牌有望“走出去”。借力“一带一路”,推动跨境电商的产业结构调整、健康有序发展,需要加速线上线下O2O融合、打造中国品牌、优化行业监管。

一是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开启全球品牌直供时代。消费者希望在任何地方购物时,都能得到与传统零售购物一致的消费体验。为了实现这一需求,线上线下融合的跨境电商O2O模式成为首选,即消费者在线下单后,卖家将以海外直邮或保税仓发货的方式配送商品,有利于消除消费者对海外商品的质量和购买渠道的质疑。目前来看,这种模式有四种形式:在机场免税店设立提货点,线上下单,线下自提,提升消费者在免税店的购物体验;采用仓储式超市的运营思维,在保税区开店,既可以展示跨境进口商品,又可以售卖一般的进口商品,还兼具进口商品库存的作用;在一线城市繁华地段开设体验店;与线下商家合作,优势互补、互惠共赢。

二是鼓励中国品牌“走出去”,推进跨境电商转型升级。《2017年中国跨境出口电商七大发展现状及六大趋势》显示,中国目前跨境出口电商产品仍以3C电子产品、服装服饰、鞋帽箱包等附加值较低的商品为主,价格仍是其主要的竞争手段,但是从长远来看,质量、科技和服务才是竞争的核心。因此,应当扶持一批优质、有潜力的企业,鼓励条件成熟的跨境电商企业“走出去”,入股或收购境外电商平台,深化海外营销战略,打造中国品牌;完善跨境电商支付体系,推动由中国主导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建设,借“一带一路”倡议促成人民币直接结算协议,为我国跨境电商的资金融通、贸易结算提供便利的同时,提升消费者体验;引导重点领域电商企业和有条件的电商平台推进海外仓建设工作,解决物流慢、退货换货成本高等售后服务难题,以服务求生存、以质量谋发展。

三是优化行业监管,促进跨境电商健康有序发展。我国跨境电商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产品同质化、不规范竞争、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等,一定程度上引起部分国家针对通过邮包入境的跨境网购商品进行反制措施,阻碍了我国跨境电商零售出口的增长。因此,优化跨境电商行业监督,规范跨境电商行业势在必行。首先,应建立以提供权威、便捷、精准的质量溯源信息查询服务为主要目标的跨境电商质量安全信息平台,完善跨境电商质量安全溯源体系,从源头实现监管便利化。其次,引入国际贸易法律框架,与现有跨境电商监管体系、产品质量检测标准、争端解决机制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完善跨境电商相关法律法规,以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再次,完善数据共享机制,将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有效结合,以激活政府数据,实现各类溯源信息共享、互通,使海关能够精确掌握进出口商品种类、批次、内容等基本情况,建立信息化监督管理系统。

(作者分别为衡水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衡水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2016年度衡水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大数据环境下河北衡水市智慧交通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606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李鸣涛:《跨境电子商务促进外贸转型升级》,《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6月26日。

责编/陈楠 张寒 美编/于珊

猜你喜欢

转型升级跨境电商一带一路
跨境电商与电子商务以及传统外贸电商的对比分析
河南郑州港区跨境电商发展的相关问题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温州传统外贸制造业转型研究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地面电视频道“新闻立台”的一次转型升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