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语言暴力行为的治理之策

2017-08-14毛向樱

人民论坛 2017年21期
关键词:网络暴力互联网

毛向樱

【摘要】随着我国网民数量持续增长和便携式移动设备的增加,网民在网络上发表言论更加便利。现阶段,网络语言暴力行为有愈演愈烈之势,网络语言暴力行为也带有很强的集群行为特性。在净化互联网环境这一大方向下,未来对网络语言暴力行为,需要采取措施加以遏制。

【关键词】互联网 网络暴力 集群行为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网络语言暴力行为作为一种伴随互联网发展而出现的行为,近年来成为了一种较为普遍的问题。通过对网络语言暴力行为的实质与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网络语言暴力行为带有极强的集群行为特性。集群行为是一种在人们激烈互动中自发的、无指导的、无明确目的、不受正常社会规范约束的、人数众多的短暂性狂热行为。在集群行为视野下对网络语言暴力行为原因进行分析,也能为网络语言暴力行为的解决提供帮助。

网络语言暴力行为使相关人员与组织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

语言暴力是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他人的精神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的一种暴力行为。网络语言暴力行为则是语言暴力在互联网领域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暴力行为。网络本身具备高度的开放性,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可以突破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这使得网络语言暴力极容易变为一种实际影响巨大的暴力行为。近几年,网络语言暴力行为引起了较多关注,如何解决网络语言暴力行为,是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

网络语言暴力行为的频发,不利于我国互联网的发展,也表明当前互联网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不够好。此外,网络语言暴力行为往往是针对特定人员与组织的一种暴力行为,随着网络语言暴力行为愈演愈烈,相关人员与组织的合法利益会受到严重侵害。例如,在药家鑫案的处理中,网络语言暴力行为以及网络谣言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司法审判活动的进行,网民的意愿在很大程度上“绑架”了司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法治社会的背景下,网络语言暴力行为的存在更加不合时宜,并且容易对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与制约。

集群行为视野下网络语言暴力行为的形成原因

很多网民欠缺理性是网络语言暴力行为产生的原因,这部分网民往往会忽视正常社会规范,也缺乏对于法制、事实以及相关方的尊重。当前我国网民在年龄构成上较为复杂,未成年人与青年人作为网民的主力军,在无法正确看待问题时,往往容易在网络上发表带有攻击性的言论。在网民理性程度高低存在差异时,网民与网民间更是容易出现“派别”,秉持不同意见的网民群体也很容易在争辩的进程中互相攻击,使得很多新闻门户网站的评论区里显得“乌烟瘴气”。更为严重的是,在网民理性程度有所欠缺的情况下,一些网民无法对自身的网络语言暴力行为进行反思,缺乏是非观念,也导致网络语言暴力行为极为普遍。

网络行为的产生也与思想意识层面的认识有关,其中,网络语言暴力行为的产生与扩散,与网民内部存在的仇富等不良心理有莫大关联。在我国网民群体中,中低收入者的占比较高,这部分人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仇富心理。部分网民会将社会问题的发展走向与最终解决和金钱相联系,其行为也会具有很大的冲动色彩。正是由于仇富等不良心理极为普遍,网络语言暴力行为也符合集群行为的无目的性且自发存在的基本特征。

网络语言暴力行为的产生也与当前互联网的法制教育缺失有关,目前国内教育体系中并未就互联网使用相关知识进行普及,这也使很多网民即使接受过高等教育,但是依然可以成为网络语言暴力行为的发起者与传播者。网络语言暴力行为作为一种短暂性狂热行为,如果无法得到遏制,极容易侵害相关方利益。由于互联网法制教育内容缺失,很多网民对于网络语言暴力的性质无法有明确认知,网络语言暴力行为的解决也难以实现。此外,很多自媒体平台对网民的约束与管理极为松懈,这也在无形中扩大了网络语言暴力行为的负面影响。

网络世界虽然是现实社会在网络上的一种延伸,但互联网世界中的隐蔽性依然较强,对于一般用户而言,其更是无法得知网络语言暴力行为的实施者。网络隐蔽性强的这一特征使得很多人在利用互联网发表言论时极为随意,且网络语言暴力行为的实际违法成本较低。网络隐蔽性强使得很多人不仅是网络语言暴力行为的发起者,还很可能成为网络语言暴力行为的受害者。由于网络世界透明度低,很多网民在遭受网络语言暴力行为攻击时,容易利用网络语言暴力进行回击,这导致网络语言暴力行为多发。

要从多个角度对网络语言暴力行为进行规制

注重网民素质的持续提升。网络语言暴力行为的治理需要提升网民素质,如果网民素质有了提升,很多网民就不愿意对他人进行语言攻击,网络语言暴力行为的治理难度也能有效降低。网民素质的提升需要成为一种常态化工作,政府及监管部门应当在各大门户网站等进行多种形式的网民素质标语展示以及相关知识宣传。此外,网民素质的提升需要从常规教育体系入手,各个阶段的学校教育都可以将合理使用互联网的知识向学生讲授,并将做一名合格网民的方法、重要意义向学生灌输,从而为网民群体整体素质的提升打下基础。

加强对网络舆论的良性引导。由于网民的网络语言暴力集群行为特性十分明显,网络语言暴力行为一旦转化为一种群体性行为,其在治理上的难度便会上升,其负面影响也会逐渐扩大。因此,集群行为视野下的网络语言暴力行为治理需要加强对网络舆论的良性引导。例如,在某一社会热点性事件爆发后,政府或警方需要在第一时间对事件原因、发展状况及解决方案等进行公开告知。在此基础上,应结合网络上的舆论走向,进行辟谣或舆论引导工作,从而避免网络语言暴力行为的影响扩大化。

依托法律進行互联网环境净化。网络语言暴力行为的治理也需要持续对互联网环境进行优化,并依托法律对于网络语言暴力行为进行治理。依法治国理念下,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具备较好的法制基础,我国国内应就网络语言暴力行为进行专项立法研究,并在法治社会建设进程中,对于主观恶意明显的网络语言暴力行为进行打击。现阶段,很多营销号以及水军团体在舆论引导方面的能力较强,其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容易成为网络语言暴力行为发起点,对于此类营销号及水军团体的治理也需要成为阶段性治理重点。

深入推行网络实名制。网络语言暴力行为的治理需要深入推行网络实名制,降低网络的匿名性,从而使网民在互联网上发表的言论无法披上隐蔽外衣。深入推行网络实名制,要求网络使用者予以较好配合。政府也要注重对于舆论的正确引导,就网络实名制的推行过程进行合理规划,避免“一刀切”似的政策措施对于互联网使用环境产生负面影响。此外,网络监管部门应当在互联网实名制推行后,对于各种恶劣的网络语言暴力行为进行打击,从而增加网络语言暴力行为的实际违法成本。

总之,集群行为视野下,网络语言暴力行为的治理应当成为一种常态化工作。创设一个良好的互联网环境具有深远意义,网络语言暴力行为并非不可解决,但完全杜绝网络语言暴力行为具有极大难度。这就要求政府以及网络监管部门从多个角度对网络语言暴力行为进行规制,多管齐下进行治理,网络语言暴力行为才能得到抑制。

(作者为钦州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地区青年基金项目“网络语言暴力及其治理研究”(项目编号:15XJCZH005)成果】

【参考文献】

①吕聪:《集群行为视野下网络语言暴力行为与治理思考》,《法制与社会》,2017年第4期。

②李根强、方从慧:《复杂网络视角下网络集群行为主体的观点演化研究》,《情报科学》,2017年第5期。

责编/张寒 美编/于珊

猜你喜欢

网络暴力互联网
网络暴力的危害及产生根源
“网络暴力”
大学生网络暴力语言分析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网络暴力的法理学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