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经济发展的世界贡献

2017-08-14钟茂初

人民论坛 2017年21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

钟茂初

中国经济发展内嵌的和平基因

中国经济发展具有“和平基因”,这种“和平基因”将成为推动全球和平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作为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责任担当,能够推动全球经济体系朝着多样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并对原有全球经济秩序中的既得垄断力量形成一定的抑制和制衡作用。

当前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对全球经济社会的稳定起着重要的关联作用。与此同时,中国也在以实际行动与世界各国编织和平的经纬。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到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等,中国为全球各经济体带来共享发展的机会。

【摘要】中国经济发展是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利益为主,努力维护全球化等国际经济秩序,并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分享发展红利,从而为全球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和平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新发展理念 中国经济 全球化 【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标识码】A

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对全球经济社会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全方位地融入到全球经济体系之中,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之间已经形成了高依存度。中国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高依存度、多数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双边贸易的高依存度,都反映了这一现实状况和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也就是说,中国经济稳定增长与全球经济的稳定是密切关联的。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发展,有赖于稳定的国际环境。所以,中国必然竭力维护国际经济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是维护全球市场需求稳定、资源价格市场稳定、金融市场稳定、就业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反之,如果中国经济不能保持稳定增长或出现某些方面的非稳定因素,那么全球市场需求、资源价格、金融市场,以及就业也将随之引发诸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中国经济保持中高水平的稳定增长,是对全球经济社会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的有利因素,而不应当作是对全球经济社会构成威胁的因素。

从国际经济秩序而言,作为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责任担当,能够推动全球经济体系朝着多样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可對原有全球经济秩序中的既得垄断力量形成一定的抑制和制衡作用。中国“开放发展”的目标是: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以全球货币的多元化为例,201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这将使得货币篮子多元化。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既是对中国在世界经济和全球金融市场中地位的确认,也促使更多经济体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结算货币、投资货币。也就是说,以人民币为表征的中国经济,可以由此渠道强化全球各经济体的多样化选择,既可对单一结算货币、单一储备货币的既得垄断利益有所抑制,也可对单一货币形成的系统风险有所化解。同理,中国经济以各种方式参与产业技术、国际投资贸易、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资源市场价格等国际经济领域的治理活动,可对既有垄断利益和单一化风险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对维护全球经济、全球各经济体的良性发展秩序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国主导的国际经贸活动,为全球各经济体带来共享发展机会

中国经济发展,对全球各经济体而言,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因其溢出效应会带来更多共享发展机会。随着中国经济影响力的增强,有更多的国际经贸活动参与者和更大规模的国际资本参与到由中国主导的投资活动、贸易活动和金融活动之中,他们相信这些经贸活动具有良好的发展预期和收益率。

例如,中国倡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都积极参与其中。全球各主要经济体之所以有积极参与的意愿,一是“亚投行”,作为新的经济秩序的“探路者”,其潜在发展前景被看好。对亚洲发展中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政策性投融资”,参与者能够形成共同的利益分享基础和共享发展机制。二是“亚投行”,在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项目,有着诸多潜在机会的潜在“接口”。参与者有机会去发现合适的“接口”,并可能形成相应的利益来源。

推进全球化进程,维护了发展中国家行之有效的发展路径

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坚定不移的方向是,坚持对外开放,积极推进并努力维护全球化。中国经济的各个发展过程,从以改革开放作为推动经济建设的着力点,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再到确立包含“开放发展”的新理念,都是以推进开放和全面融入到全球经济体系为重要动力的。这表明,中国经济发展既是全球化的实践者、受益者和贡献者,也是全球化的积极推动者和维护者。

从发展经济学来看,发展中国家从低收入水平起步,通常都伴随经济开放过程,即从相对封闭的经济体系逐渐融入到全球市场。中国经济从改革开放阶段起步,逐渐由低收入水平,进入到中等收入发展阶段,符合上述发展模式的一般机理。这一发展模式,也是发展中国家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中国继续坚持“开放发展”的理念,坚决维护全球化的国际经济秩序和发展方向。一方面,是自身经济体系长期形成的“开放型”发展模式的继续。另一方面,也是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行之有效的“开放型”发展路径,这一点在国际上出现“逆全球化”势头的情境下尤为重要。

经由国际经贸投资活动传播的中国发展经验,有助于发展中国家借鉴

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近40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许多有效发展经验,这些经验对于发展中国家具有示范效应和借鉴价值。以下发展经验,将通过“一带一路”“亚投行”,以及中国企业的国际投资活动,向相关发展中国家传播、推广和产生示范效应。

第一,工业化的资本聚集方式,分步骤逐步推进:首先,初始累积(农业剩余与乡镇企业的发展、个体私营企业的起步、国有企业股份制转型)。其次,引入外资(中外合资企业、对原有企业的并购或参股、跨国企业的引入)。再次,民营企业崛起。最后,资本市场和产业金融逐步兴盛。在聚集要素过程中,各级政府部门起着主导性作用,如招商引资、产业资本形成、基础产业建设、出口促进等方面都由政府所主导,对经济高速增长构建了基础条件。这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聚集发展要素的经验,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第二,以制造业为主轴推进工业化阶段。制造业的规模扩大和技术水平的提高,由前向联系带动了基础产业(铁路、高速公路、电力、能源开采、原材料等)的规模发展,由后向联系带动了国内消费市场的规模和结构升级,同时也带动了“外向型”经济的规模化发展(外贸经历由资源出口获取制造品进口,到制造业出口、制造业高竞争力出口,或是制造业跨国生产的不同阶段)。这一制造业为主轴的产业发展步骤,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路径选择具有借鉴价值,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等国际投资活动,也自然会引入这一发展思路。

第三,中國工业化过程中,以非平衡策略带动全局发展。如先后推行了以深圳特区推进珠三角发展、以浦东新区推进长三角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以局部带动全局发展。在非平衡策略下,各地适应自身条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开发、开放园区模式。这种以点带面、发挥先行示范效应、先发带动后发的发展经验,对于发展中国家也具有启示作用。

第四,产业技术发展方面,通过选择适用技术、引进吸收、集成创新等方式,使得产业技术发展能力不断提升,高铁、“互联网+”等技术及其产业发展,是其典型经验。这一产业技术发展路径,对发展中国家具有参考借鉴价值,也是中国企业参与相关国际投资活动的基本路径。

中国经济发展以“绿色发展”为理念,关切“人类命运共同体”利益

经济活动必须在生态环境承载力的约束范围内进行,否则就将损害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系统,这是当代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准则。那么,中国经济以中高速度持续增长,是否会对全球生态环境造成损害呢?这也是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疑虑。

中国对此问题,已有充分认识并积极作为。中国作为一个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负责任大国,以“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中国表达,积极应对工业化阶段高速增长累积形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起着引领示范作用。因此,全球各国各地区可消除相关疑虑。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不再是以“共有地悲剧”和“成本外部化”为手段的发展方式,不再是不顾及全球、区域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的耗竭性增长模式,不会以牺牲全球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实现自身的发展。中国将通过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行“绿色发展”理念,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利益为关注目标,为探索全球工业化阶段累积问题的解决路径而积极作为。

综合而言,中国经济发展是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利益为主,努力维护全球化等国际经济秩序,并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分享发展红利,从而为全球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和平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为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3&ZD158)首席专家)

【参考文献】

①《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之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2017年6月21日。

责编/肖晗题 美编/李祥峰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经济日历
图读龙江经济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中国经济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