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2017-08-11

中国扶贫 2017年15期
关键词:全村村民农产品

2016年5月,四川旅游学院教师杜臻贤来到距成都近千公里的高原藏区——甘孜州白玉县麻绒乡麻绒村,就任第一书记。

麻绒村海拔3500米左右,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贫困程度深,村民收入主要依靠国家政策资助及挖虫草、捡野生菌等。2015年,全村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仅2500元,是典型的贫困村。

贫困积弱的山村、陌生孤独的环境、举步维艰的局面,成为刚到麻绒村的杜臻贤面临的第一道难关。

难事也怕有心人

一座座破败待建的房屋,一条条蜿蜒崎岖的村路,一个个衣衫褴褛的儿童、病重孤弱的老人……加之语言不通,全村仅有几个村民会听说简单的汉语,杜臻贤不由得担心起来,自己能做好驻村工作吗?面对棘手的现实,他没有退却,而是快速摸索出一套“望闻问切”的工作方法,迅速进入状态。

眼明多“望”。杜臻贤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死任务——必须在两周内熟悉村情,尤其是对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要摸透。入村伊始,他每天顶着烈日,挨家挨户了解情况。哪一家收入少、生活艰苦,病人多、家境困难;哪一家有孩子读书、重教育;哪一家有技术、人勤快;哪一条路危险、常塌方;哪一条河洪水泛滥、无堡坎,他都了然于胸。

耳聪多“闻”。杜臻贤经常与乡、村干部和村民聊天。每次和他们交流谈话,他都会认真听、用心记,了解村民的所思所想。

嘴勤多“问”。在村子里,杜臻贤经常与那些思想观念先进的村民及党员交流,向村里的离职村干部、老党员咨询问计,听取他们对发展本村的意见和建议。

问计多“切”。在麻绒村,杜臻贤理清了村里有什么、缺什么、用什么计之后,积极与麻绒村对口帮扶单位四川省政府法制办、四川旅游学院、川发展慈善基金会联系,以获取帮扶单位的支持。

为了精准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杜臻贤结合“两学一做”,发动这些对口帮扶单位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通过党支部互助共建的方式,每家帮扶单位的党支部对口帮扶一户贫困户。四川旅游学院有18个党支部,对麻绒村18户贫困户提供力所能及的帮扶,在易地搬迁过程中,有些贫困户资金困难,结对党支部便在木材、沙石、水泥等备料购买方面,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既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凝聚了人心,又促进了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实效。

首抓产业 助力脱贫

随着驻村的深入,杜臻贤了解到麻绒村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较为严重,整个麻绒村至今没有任何产业支撑。要想麻绒村整村脱贫,就必须发展能让广大村民持续增收的产业。在和驻村工作队、村委会多次研究之后,结合麻绒村实际情况,杜臻贤决定利用村林下资源及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三大”产业。

特色农产品开发项目。结合麻绒乡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樟子菌、松茸菌等野生菌类及虫草、贝母、芫根等特色产品的开发及销售。

民居接待项目。结合白玉县旅游资源及察青松多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在麻绒村开发民居接待项目,包括家庭酒店项目和餐饮接待项目。

建立农产品展销馆项目。结合村特色农产品开发项目及民居接待项目,建立100平米麻绒村农产品展销馆,展出及销售开发出各类特色农产品,服务乡村旅游建设;开设村便民服务超市,经营副食等各类生活用品,为游客、麻绒村及全乡村民提供生活服务。

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后,杜臻贤立即同对口帮扶单位联系,寻求到产业帮扶基金200余万元。2016年8月,麻绒村成立了白玉县麻贡嘎高原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白玉县最早成立专合组织的贫困村之一。

杜臻贤利用四川旅游学院食品研发、艺术设计等专业优势,为麻绒村特色农产品进行产品研发、包装设计等。2016年底,麻绒村专业合作社成功推出“野生獐子菌”和“野生松茸菌”等产品,芫根爽口菜等产品也在有序研发中。

此后,杜臻贤积极与四川省扶贫基金会联系,对麻绒村特色农产品进行推广销售。2016年12月24日,在四川省扶贫基金会组织的“精准扶贫,善购年货”2017“金鸡唱响”年货节中,麻绒村“野生獐子菌”和“野生松茸菌”等产品成功展出,并由四川省扶贫基金会在成都会展中心、春熙路等进行了为期近十天的展销。

杜臻贤多种渠道的销售推广换来的是当地农产品不断增长的销量。2016年,麻绒村产品销售额近20万元,纯利润3万多元。在村农民专业合作社2016年分红中,合作社成员每户分红680元。

产业发展极大提高了全村農牧民的积极性,村合作社成员也由最初的15户发展到38户,产业扶贫基本覆盖到全村。2017年,杜臻贤计划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平台,进一步拓展产品的销售渠道,打造麻绒村特色农产品品牌。

强推教育 提升素质

“扶贫先扶志”,到村后,杜臻贤对全村的入学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麻绒村近40名适龄儿童中,仅有20人在校就读,全村仅有不到10人能说简单的汉语。教育意识薄弱,已成为制约麻绒村发展的最大问题。

为了激励更多的适龄儿童入学就读,一方面,杜臻贤经常深入村民家中,向他们宣讲教育的重要性,动员他们将子女送到学校读书。一次,他走访单亲孩子尼安拉姆家时,得知她今年刚刚初中毕业,没有考上定向班,其母准备让她回家务农。杜臻贤通过和尼安拉姆的交流,了解到她仍然想继续读书,便耐心地做其母亲的思想工作,同时与县教育局联系,了解“9+3”入学政策,当天便带着尼安拉姆到县招办办理报名手续。第二天,尼安拉姆高兴地给他打电话表示感谢,并说自己已被南充市职业技术学院录取。

另一方面,杜臻贤还积极与川发展慈善基金会联系,在麻绒村设立爱心奖助学金。从2016年开始,村民子女凡是入学的,每年都可获得2000元助学金,直到毕业为止。这样极大调动了村民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促进了麻绒村教育事业的发展。目前,麻绒村所有的适龄儿童均已入学就读,失学率为零。

解决了孩子的教育问题,杜臻贤又把目光瞄向了众多村民。在麻绒村,很多农牧民无技术、无经验,缺乏先进的创业理念。作为四川旅游学院教师,杜臻贤充分发挥和利用学校优势,为村乃至白玉县开展农牧民劳动技能培训。

2016年7月下旬—8月中旬,杜臻贤联系四川旅游学院派出10余名教师赴白玉县开展了精准扶贫创业就业技能大培训,主要包括烹饪及酒店管理服务技能培训、会务礼仪培训、财务从业人员培训、白玉县特色筵席制作及培训等内容。杜臻贤的目标更为长远:他计划在2020年前培训村民1000余次,并努力将培训转换为就业,促进农牧民增收。

漫漫扶贫路,成效已初现。目前,麻绒村贫困群众已初步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三个有、四个好”。2016年下半年,白玉县委将麻绒村作为预脱贫村进行考核,原定于2019年退出的村已达到退出标准,脱贫目标提前完成。

可喜的变化,与杜臻贤的努力分不开。一年来,他仅回家两次,其余时间均奋战在高原上。铭记脱贫使命,务实负重担当,正是他的写照。

(作者系四川旅游学院宣传部副部长)

猜你喜欢

全村村民农产品
B站UP 主停更,游戏成“全村”希望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全村唯一收件人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