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生计算能力存在的问题及有效对策

2017-08-09徐卫华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年15期
关键词:有效对策计算能力存在问题

徐卫华

【摘要】如何培养小学生高效准确的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能力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计算能力的高低,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直接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对学生的将来和工作也有直接影响.因此,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小学生;计算能力;存在问题;有效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直接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对学生的将来和工作也有直接影响.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不论是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数的改写,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容积等的计算,应用题的计算,简单代数知识中的解方程,简单统计知识等都离不开计算,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因此,如何落實新课标理念,为学生今后的生存、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成为教师一直关注的问题.

二、原因分析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联办小学,当前学生计算能力的状况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学生方面和教师方面.

(一)学生方面

1.缺乏学习兴趣

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学校的在校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在学习上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坚强,一遇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对学习缺乏兴趣,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2.学习知识不系统

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强,前面的知识往往是后面学习的基础.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达不到规定的要求,就造成速度慢,一节课的下来只做了三四道计算题,跟不上集体的速度,导致学习的分化.

3.学习方法不灵活

在做计算题时,有的学生能根据教师的教学采取有效的方法,而有的学生上课时由于注意力不够集,则不能把教师教的学习方法灵活运用,甚至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等,造成正确率低的现象.

(二)教师方面

教师方面的主要问题是教学中缺乏科学系统的计算教学策略,主要表现在:

1.缺乏条理性

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对小学生计算能力缺乏足够的重视,单纯为计算而计算,孤立进行,呈现分散状态,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2.缺乏目标

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生学习计算的过程中,没有明确每学年、每学段重点训练的目标,这样,就会影响小学生在计算方面知识的掌握.

三、对策与建议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我校教师迫切需要改变课堂教学现状,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整体提高.下面谈谈自己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做法.

(一)培养兴趣,激发计算欲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全身心投入到计算学习中,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单纯的计算,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集中精力进行计算,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开展游戏、竞赛等方式.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分三小组竞赛,个人回答问题正确或计算正确的小组可以加分,课后评选“计算精英组”.这样,充分调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利用口算,稳扎计算基础

在小学的数学计算教学中,口算教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因为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通过口算教学,能够节省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花费的时间,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

1.教给口算方法

口算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打好口算的基础,形成一种最生活化的基本技能.为了提高学生口算的准确率和速度,我根据学生知识结构,强调学生必须熟记20以内进位加法表和乘法口诀,教给学生正确、多样的口算方法,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方法.

如,口算除法4.8÷6=(),可以指导学生想6×()=4.8.另外,一些常见的运算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遇到,这些运算没有特定的口算规律,必须通过强化记忆训练来解决.我对此进行的强化训练主要内容有:① 有意识地让学生记一些特殊数学的组合,如,和是凑整的两个数(0.7和0.3,8.9和1.1等),积是整十、整百的两个数(25×4,125×8等);② 在自然数中1~10和15,25每个数的平方结果;③ 一些特定的计算结果,如,0.25=(),0.125=(),0375=(),0.625=()等,还有,当π≈3.14时,1π~10π的值时多少.

这些特殊的计算结果在练习、作业、生活中使用的频率是很高的,熟练地掌握、牢记,就能转化为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

2.坚持常规训练

在教学中,我坚持每节课前2分钟进行5题口算训练,口算内容要结合教学内容,并以题组形式出现.我相信这样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通过开展相应的口算竞赛的方式来激起学生的口算兴趣.

例如,学生口算的成绩用条形统计图统计,5次100分就可以上升一格,期末评选出谁是班里的“神算手”.当学生连续几次取得100分时,他们会产生自豪感,更加增强了他们正确计算的欲望.

这样做会促使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认真细心,并且持之以恒.促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变成“我要这样做”,口算的准确率自然就提高了.

3.多样化口算练习

创设天天口算,争当班里的“神算手”是一学期的长远目标.为了时时激起学生的数学口算兴趣,要注重口算练习的多样化,创设短期目标为学生带来新鲜感和成功感,让他们更加乐意地参与到口算学习当中.例如,每个星期五下午我班都通过听算、视算、抢答、游戏等方式进行口算训练,鼓励学生自我出题,教师把关,大胆地改变以往总是教师出题、学生计算,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看谁算得又快又对,看谁进步得快,选出五名学生成为这周的“计算高手”和“进步之星”.通过竞赛练习,能够激发学生的计算潜力,同时锻炼学生的敏捷度,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激活学生的计算欲望,对提高学困生成绩也起到很大的作用,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重视算理,会算会说

在计算教学时,教师要重视讲清算理,揭示计算的规律,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例如,在计算125×4.8时,很多学生是这样算的:125×4.8=125×(4+8)=125×4+125=500+125=625.这部分学生知道这道题能够用简便方法计算.但在计算时由于乘法分配律用错和把4.8拆错而导致最后的计算结果错误.教师在教乘法分配律时,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知道该定律是把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变为这两个数分别与第三个数相乘的和.我在教学中不喜欢用固定的语言文字来概括计算法则,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避免机械记忆.我喜欢用简洁的词语或符号表示.例如:

125×4.8=125(4+0.8)=125×4+125×0.8

=500+100=600.

125与4相连线,表示这两个数相乘,125与0.8相连线,也表示这两个数相乘,再计算两个积的和.学生通过简单明了的形象操作,减少运算的错误,对提高学困生的计算能力起了很大的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种理念下,算法多样化成为计算教学的一大亮点.这样,计算教学就会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例如,125×4.8除了上面的计算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吗?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并在小组中交流计算方法.学生汇报情况:

接着让学生对比算法、优化算法,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经历比较、分析和选择的过程,既培养学生科学有效的思考方法,也能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四)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的前提和保证.许多学生对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会发生错误,主要是缺乏严格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1.规范书写习惯

低年级的学生计算出现错误经常是书写不规范,他们在计算时,有的字写得模糊不清,如,0和6,7和1,8和3;高年级的学生计算时,有的竖式书写不规范,数位不对齐等等,都可能使计算出现错误.因此,在教学中,要督促学生把数字写端正、写清楚,保持作业的整洁美观.保持良好书写习惯,能减少出错机会,很好地提高运算准确性.

2.认真审题习惯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由于看题目过快,有时会把数看错,如,23看成32,有时会把运算符号看错,如,“+”看成“×”,前后颠倒等,都可能使计算出现错误.例如,学生做脱式计算2.4+0.6÷3时,审题时要强调学生做到:一看(看清题中的数字和符号)、二画(先算哪一步,就画哪一步)、三想(什么时候用口算,什么时候用笔算)、四算(认真动笔计算)、五验(验算计算结果).这样也能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3.养成估算习惯

估算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对学生的数感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估算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运算”,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与否,运用估算的方法可以快速地确定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通过计算前的估算和计算后的检查,可以避免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教师应该指导让学生看计算结果的末一位,如,个位是8和7,结果的个位相加就肯定是5,相乘就一定是6;如,12×28积不可能是两位数,积大约接近300等等.这样学生计算时就心中有数,减少出错的机会.

(五)收集错题,有效纠错

1.收集错题,对症下药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出错总是难免的.教师应该善于收集错题,让学生对比分析、交流.例如,课堂练习6.41-4.5时,有个别学生写成以下竖式:

我把上面的竖式展示出来,通过小组讨论,找出错因,这样就能减少计算的错误.平时学生做作业出错时,我要求学生把错题写在错题本上,用红笔圈出错的地方,写出错因,再把正确的答案写出来,对正确的知识再次加深认识巩固.每隔一段时间,组织学生拿错题本看看,看看自己是否重犯错误.另外,要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经常错的题目的类似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再次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

2.制造错误,引起注意

在计算教学中,学生计算有错误是难免的,但教师有错误就奇怪了.有时候教学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我故意制造错误.因为被学生找出教师计算错误之处并加以改正,学生的学习热情就更加高涨了.他们会产生一种满足感、成功感,感覺自己比教师聪明.这种满足感有助于学生对数学计算兴趣的提升,减少以后计算犯错.例如,在学习小数除法时,我故意列下面的竖式,试探性地问学生答案对吗?这样一下就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不但提高听课效率,而且创造高效课堂.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联系现实生活经验,联系游戏活动,让枯燥的计算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样一定会为学生今后的生存、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龚凡.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M].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11.

[3]郑毓信.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

[5]张玉煅.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误区与对策[J].中小学数学教育,2011(11):19-20.

[6]林丽卿.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教育,2011(12):42-43.

猜你喜欢

有效对策计算能力存在问题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策略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当前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房地产土地拓展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