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到笔随 合理迁移

2017-08-08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7年21期
关键词:种树寓言树木

【前言】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训练是贯穿于语文教学全过程的核心。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写作教学与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两块难啃的“硬骨头”。教师布置写作任务,学生总感到生活平淡无奇,素材难寻,无从下手。文言文教学大多局限于花大量的时间去背诵文言字词、课文,导致文言文教学枯燥乏味,大部分学生对文言文毫无兴趣。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既能为学生写作“开源引水”,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呢?我尝试的做法是将文言文教学和写作训练相结合,以阅读带动写作,以写作促进阅读。

《种树郭橐驼传》兼有传记文和寓言的特点,作者将两种文体有机地融为一体。从历叙人物姓名、籍里、职业及对人物的正写、反衬等笔法来看,是传记文的格局;从借种树之道以喻为官治政之道来看,又具寓言性质。这种融合,有利于叙议契合,事理相生;这种寓说理论政于故事之中,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从“养树”中得“养人”的道理,这种具寓言性的思想阐发,闪耀着诗意的光辉。正如公木所说:“寓言的诗意,它总是以生动的形象触动人的感情,以弦外之音来暗示或启迪人的睿智,它是在真和善的根株上滋生出来的美。”这篇文章生动活泼,既有生活之趣,又不乏理性,我们要学习古代作家自由创作的精神,用清新活泼的语言写日常生活的真情实感,意到笔随,合理迁移。

一、事理相生,体会主旨

●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讽谏,是中国古代文人向帝王或上层统治者提意见的传统做法,它有着委婉含蓄的特点,也间杂着幽默的成分。柳宗元这篇人物传记,也是这样,它不是板着脸的严肃劝诫,而是采取婉约多讽的寓言的方式,使散文在具有较强的思想性的同时,还在艺術表现上富有创造性。一个“知种树而已”的驼者,在朴实简单的类比中,揭示出了吏治的弊端,颇具讽刺意味。

郭橐驼介绍种树经验,为了把“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这一道理阐述得更深刻,更有说服力,文章用了正反两方面对比的写法,先从种植的当与不当方面进行对比。为了弄清楚种植的当与不当,首先要了解树木的本性,究竟什么是树木的本性呢?“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这四个“欲”字,看似没有新意,平实之至,但却概括了树木的本性,也提示了种树的要领。郭橐驼在这里揭示树木的自然性格,指出顺着树木的自然性格来栽种,就是保护了它的自然生机,该管时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该放手的时候就撒手不管,这样就可以收到“天者全而其性得”的理想效果。这正是郭橐驼种树无不活的诀窍。“他植者”则不明白这个道理,不是撒手不管,就是关心太过,什么都放不下,结果违背了苗木生长的客观规律,这样折腾来折腾去,会适得其反。“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这种瞎折腾就是和树木的自然天性作对,妨碍了它的自由生长。从介绍郭橐驼的种树经验可以看出,柳宗元以种树为例,提倡在掌握事物内部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积极适应自然,他要求所有的“种树人”都能认识到“树木”固有的天性,懂得如何适应“树木”生长的规律。把种树的道理从正反两方面讲清楚后,文章自然过渡到第三大段,即第四自然段。

●第三大段正面揭示本文主旨,实为全篇之精神命脉。作者通过对话,运用养树与“养人”相照应的写法,把对树苗的管理引申到吏治上去,陈述了郭橐驼对吏治的看法,文章先简要概括,“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这与上文他植者养树管理之不善遥相呼应。接着用铺陈的手法,把吏治之不善的种种表现加以集中呈现:如写官吏们大声吆喝,驱使人民劳作,并对农民的种植业和养殖业横加干涉,把俗吏来乡,鸡犬不宁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这是整个社会的弊病,老百姓的苦难。官吏们违背了治理社会的客观规律,和那些“他植者”违背种树的规律如出一辙。

●文章的结尾,作者指出养树和养人的道理是一样的。这个“养”字很重要。可见使天下长治久安,不仅要治民,更重要的还要“养民”,要使人民得到休养生息,在元气大伤后得到喘息恢复的机会。文章通过讲述郭橐驼栽培、管理树木的方法,揭示了作者的政治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同时,嘲讽了那些“好烦其令”,名为爱民,实际上是扰民害民的官吏。

二、激活思想,合理迁移

从郭老人身上,我们所获得的,决不仅仅是种树与为官的道理,还有更丰富而深远的生活哲理。柳宗元选取郭橐驼种树、蒋氏捕蛇(《捕蛇者说》)、梓人造屋(《梓人传》)这些故事都是为了借题发挥,另有深意。后学者多将其当作“设事明理”之作,这的确是符合作者当初的写作动机的。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本文是“以寓言为本”“幻设为文”。因此,我认为本“寓言”还揭示了更加丰富的、多方面的生活哲理。所以我们可利用课文素材,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更深、更宽的拓展: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合理迁移:

●种树: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养人:顺“民”之天,以致其性——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违时令,不违背规律。

●“根拳而土易”“爱之太恩,忧之太勤”,使“木之性日以离”——凡事不能急于求成,揠描助长。这虽然是生活常识,但很多人却把握不好这个“度”,不是过分就是不及,往往达不到预设的高度,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

●“疏本”“平培”“故土”“密筑”是种树的关键——注重“过程与方法”,有过程还必须讲究方法。

●“驼业种树”,不但乐以为业,而且“术业有专攻”,才能取得“硕茂”“早实以蕃”“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事业才会有成。

【后语】

积极引导学生读课文,激活思想,着眼整体,层层深入;鼓励学生自由发挥,积极开拓,以培养、发掘学生的创造性。读文生联想,从橐驼种树与“他植者”种树的情况自然地联想到眼下自己的学习生活,对此心感身受!如此,意到笔随,合理迁移,既能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忧患意识,从而实现现实生活与语言生成之间的对接。

猜你喜欢

种树寓言树木
树木之最
时装寓言
种树
一起来种树
《伊索寓言》是谁写的?
树木之最
A FABLE寓言
寓言的马甲
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