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林箐至花鱼洞区域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2017-08-08周建松夏付敏游春梅

文山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文山区域旅游

周建松,夏付敏,游春梅

(文山学院 环境与资源学院,云南 文山 663099)

古林箐至花鱼洞区域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周建松,夏付敏,游春梅

(文山学院 环境与资源学院,云南 文山 663099)

以文山至河口公路中的马关古林箐乡至河口南溪镇路段为轴线,根据资源特征的相似性,全区分为古林箐自然保护区、香蕉和菠萝种植区、花鱼洞国家森林公园三个次区域,区域内垂直分异典型,具有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特点。采用特尔非评价法从可达性、替代性、竞争能力、资源密度和规模、环境承载力、社会经济旅游承载力、资源独特性、特色旅游产品、科学研究价值等方面对区域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分析认为本区域具有旅游开发价值,但限制性因素依然较多。

古林箐至花鱼洞区域;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古林箐至花鱼洞区域是以文山至河口公路中的马关古林箐乡至河口南溪镇路段为轴线的研究区,轴线全长60 km左右,是由云贵高原南缘向越南沿海平原过渡区域,属典型的高原坡。该区内最高点雷达山海拔2 028.4 m,最低点南溪镇海拔140 m,天然植被和农业种植具有典型的垂直地带性。属北热带气候,受西南季风影响显著,空气湿度大,降水充沛,属典型的湿热沟谷区。

在旅游资源调查中,主要以最北的古林箐自然保护区、中部香蕉和菠萝主要种植区和最南的花鱼洞国家森林公园三个节点为主要对象。

1 自然旅游资源

1.1 古林箐自然保护区

古林箐原始森林内属于热带北缘雨林和热带季雨林,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保护区东西宽20.5 km,南北长21.5 km,区内最低海拔160 m,最高海拔2 028.4 m,相对高差1 868.4 m,保护区总面积6 832.0 hm2生物资源极其丰富。

1.1.1 植物资源

1 86 8.4 m的相对高差,造成了区域内植被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分布,同时也造就了具有多样性的植被类型和层次的丰富性。古林箐自然保护区有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竹林、灌丛等6种植被类型,6类植被亚类型,11种群系,种类多达1 612种[1],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5种,详见表1[2],寄生和附生植物众多也是次区域植被的一大特点。从旅游的角度看,拥有众多的植物物种,是观赏奇花异草,见证植物世界神奇的理想之地。

古林箐自然保护区是茶树的发源地之一,区域内发现的一株古树茶,是目前云南省发现的最大灌木型野生古茶树,该古茶树树龄在300年以上。该古茶树的发现,为科学研究茶树的进化提供了“活标本”,对培育地方高优茶叶良种具有重大作用。古林箐自然保护区的古树茶,对茶树起源、演化发展和分类研究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古茶树的发现及开发利用,进一步提升了区域旅游价值和丰富旅游产品。此外,此地还是名贵中药材野生三七的主要产地,也是草果之乡马关主要的草果生产基地(草果种植面积已达到20 km2),该区域是当地居民靠山吃山的主要经济来源地,是区域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重要部分。

1.1.2 动物资源

优越的水热资源组合、典型的垂直地域分异不仅造就了丰富多样的植物群落,同样也孕育了丰富的动物物种资源。古林箐自然保护区共记录的陆栖脊椎动物4纲23目71科236种,鸟类110种,分属12目33科[3],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6种,Ⅱ级保护动物23种,其中鸟类和灵长类较多,也具有较大的观赏价值。可以说这是一个天然的动物园,是观赏、保护和研究动物的上好场所,详见表2。[2]

表 1 古林箐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表

1.1.3 气候气象资源

整个研究区域地处北热带北缘,同时受来自北部湾暖湿气流和孟加拉湾暖湿气流的影响,具有双雨季的特点,空气湿度大。由于受地形起伏的影响,暖湿气流沿高原坡面向上爬升,常常形成云雾缭绕的云海景观。由于湿度大,常容易形成红霞景观,尤其与形状奇特的山峰和茂密植被相辉映,画面美不胜收,是观赏奇特气象气候景观的绝好去处。观赏位置以瓢厂为最佳。美中不足的是每年可以观赏到云海的时间较少,约3个月左右,但这并不会给游客带来遗憾。这时候出现了另一种景观——雾海,在海拔1 500~1 800 m的范围,长时间被浓雾所包围,能见度通常不超过10 m,让游客置身于雾海之中,获得另一种异样的体验。

1.2 以香蕉、菠萝种植为主的特色农业景观

香蕉、菠萝为热带水果,对热量和水分均有较高要求是大多数居民日常食用的主要水果。区域内的香蕉、菠萝种植在160~600 m左右。香蕉种植面积近1万亩,不同年份有所不同,但变化较小,少部分属于马关县,绝大多数属于河口县南溪镇,菠萝种植主要是南溪镇。2012年南溪镇香蕉种植面积5.74 km2、菠萝种植面积0.73 km2。后因水土流失和环境治理的需要,有所下降,但2015年古林箐乡香蕉种植规模达35.35 km2。由于香蕉、菠萝对生长环境的特色要求,适宜种植的范围较小,开展以香蕉、菠萝的种植、收割以及以香蕉花、果为特色食品的制作和品尝等为主题的体验式农业旅游对游客也会有着较大的吸引力。

此外,区域内的特色农产品还有橡胶、肉桂、木瓜等,也是开展特色农业旅游的重要资源。

1.3 花鱼洞国家森林公园

花鱼洞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口县南溪镇附近,东西长约85 km、南北宽7.2 km,面积1576 hm2,①南溪镇9 km,河口县城27 km。花鱼洞因洞中的鱼花纹奇特,色彩斑斓而得名。

水分充足、海拔低、纬度低,发育形成了热带湿润雨林,此种植被类型只有在河口和金平拥有,西双版纳和德宏均缺少,而花鱼洞区域则有分布,这是此区域旅游发展的独特优。[3]花鱼洞国家森林公园由于地理的临近性,区域动植物类型均与古林箐自然保护区有较大的相似度,但由于受海拔、光照(花鱼洞年日照时数大于古林箐区域)的影响,并不完全重合,如花鱼洞的老茎生花现象在古林箐就很少。是观赏热带濒危植物、动物的理想选择之地。此外,花鱼洞区域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还有溶洞、瀑布、暗河,是一个集山水、林木、溶洞为一体的上好旅游之地。

总体上看,上述三个区域中,花鱼洞区域旅游开发已有一定基础,但开发程度远远达不到要求,对旅游的影响和带动也不明显,有必要进行进一步开发,而其余两地的旅游开发基本算是没开始。

2 人文旅游资源

研究区域内居住着汉、苗、壮、瑶、彝、傣、布依、蒙古等民族,人文旅游主要以少数民族节日(见表3)、特色民居(见表4)、饮食文化为主。向北有马关八寨的铜火锅、荞粑粑等名小吃和阿雅土司、平坝三七古镇等景点;向南有云南与通向越南的重要口岸河口,这里有瑶族特色食品和丰富多样的热带水果、来自越南的特色小吃与民族文化;向西可以进入红河州屏边县,这里有迷人的自然景观和诸如屏边大理石、荔枝、香蕉、菠萝等特色产品,向东经河口县桥头乡、仁和镇可进入县城马关,仁和镇也是一个由汉、壮、苗、彝、回、瑶、傣、白、布依、蒙古、仡偖等11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乡镇,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可供游客游览。与自然类旅游资源相比较,人文旅游资源分散、地方特色不明显等,需要集中开发和精心设计。

表3 主要节日仪式

3 开发价值评价

本评价采用特尔非法,选取指标主要有旅游区可达性、替代性、竞争能力、资源密度和规模、环境承载力、社会经济旅游承载力、资源独特性、特色旅游产品、科学研究价值等。以上指标主要针对自然类旅游资源。每一项满分10分,最低分0分,每份问卷100分,不设权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在对问卷统计时便于分析每个项目分值的影响因素。最后对每项得分进行加总,得出此区域旅游开发的价值。发放问卷100份,收回98份,有效问卷94份。

对有效问卷统计最终得出区域旅游开发价值为67分,表明此区域具有一定的旅游开发价值。从单项上看,可达性、替代性、竞争能力、社会经济旅游承载力得分较低,均为6分。在可达性方面主要存在着两个方面,第一是区外交通,从整个滇东南来看,主要以公路交通为最主要的单一交通方式,且高等级公路的线路少,里程短;第二是区内交通,整个研究区域是以文山至河口交通通道的部分路段为轴线的,这条轴线本身存在路面质量差、宽度窄等问题,同时受到地形和气候的影响,道路坡度大、弯道多且大、雾天能见度差等,这为行车安全带来隐患。若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提升路面质量,进而可提升区内的通达度。替代性和竞争性方面,从大尺度上看,在自然景观上与德宏和西双版纳有着较高的相似度,难以和上述两地区形成竞争;在小尺度上,也与屏边大围山在景观上有较高的相似度,且大围山已开发有一段时间,拥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在旅游资源的密度和种类上均优于大围山旅游区,因此,通过一段时间的规划、开发和宣传,在竞争力上会有进一步的提升。在社会经济旅游承载力方面,一是区内现阶段依然以农业种植为主,还处于靠山吃山的初级发展阶段,缺乏支柱产业;二是游客稀少,流动人口少,还处于旅游发展的最初始阶段,主要以科研和探险人员为主,缺少相关的基础设施,如饭店和宾馆。这方面今后会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有较大提升。

资源密度和规模、环境承载力、资源独特性、特色旅游产品得分为7分。旅游资源的密度和规模均被低估,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参与评价的人员中,大部分都只了解轴线附近,对古林箐自然保护区和花鱼洞国家森林公园缺乏整体的了解。环境承载力得分不高的因素源于研究区土层薄、坡度大、降水多,考虑到大量游客的进入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以及对保护区内动植物生活和繁殖的影响。在资源独特性方面主要影响因素是与附近大围山自然保护区在自然景观上有着较高的相似性以及区内人文资源数量少、分散、特征不明显。特色旅游产品得分不高主要是因为区内主要以特色农业的初级产品为主要旅游产品,在深、精加工和包装上有很大的不足。

科学研究价值得分为8分。科研价值得分最高主要得益于研究区属于典型的高原坡,土壤、植被垂直地域分异明显,动植物物种丰富,具有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科学家进行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研究有重要意义,对于研究云南高原的形成、地质特征、气候特征都有重要意义。是研究人员和高校教学基地较为理想的选择地。

另外,随着周边地区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近域性的旅游(以周末为主的临近地区的旅游)流量会有大幅度的增加,为研究区提供游客保证。

4 小结

古林箐至花鱼洞区域垂直地带性特征明显,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均有显著优势,通过问卷调查同样也得出具有发展旅游的资源基础和可行性。需要进一步强调的是,此区域包括了一个自然保护区和一个国家森林公园,拥有众多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植物和濒危动植物,在对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应该适度开发,保护为主。与周边合作,三个小区域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自然景观、农业景观和休闲游览与乡村旅游结合发展。开发重点在生物景观、农业经济景观和休闲游览景观方面。且要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和划分禁止开发区,重点保护区等。与周边的旅游资源形成系统的一个整体,借助周边的优势,弥补区域的不足。

注释:

①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云南省古林箐自然保护区(内部资料)[R].2001.

[1]孔德昌.马关古林箐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及综合评价[J].林业调查规划,2008(2):22-26.

[2]杨桂华,王跃华.云南省河口县热带生态旅游景观开发研究[J].生态经济,1997(5):33-36.

[3]陶犁.云南河口县自然旅游资源形成条件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69-73.

(责任编辑 杨爱民)

An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f Regional Tourism Resources from Gulinqing to HuaYudong

ZHOU Jiansong, XIA Fumin, YOU Chunmei
(School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Wenshan University, Wenshan Yunnan 663000, China)

Taking the road from Gulinqing of Maguan to Nanxi town of Hekou on the way from Wenshan to Hekou as the axis, the reg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ub regions of Gulinqing Nature Reserve, banana and pineapple planting area, Huayudong national Forest Park and regional vertical differentiation is typical with species diversity, ecosystem diversity and genetic diversity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similarity features. Regional tourism resources are evaluated from accessibility, substitution, competition ability, resource density and scale,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tourism resources, social and economic capacity, unique tourism products and scientif i c research value using Delphi evaluation method. The paper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region has the value of tourism development,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limited factors now.

area from Gulinqing to Huayudong; tourism resources;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F592.7

A

1674 - 9200(2017)03 - 0069 - 04

2016 - 10 - 20

文山学院科研基金项目“古林箐至花鱼洞路段旅游开发——可行性、效益及保护研究”(14WSY05)。

周建松,男,彝族,云南广南人,文山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助教,硕士,主要从事人文地理研究;夏付敏,女,云南昭通人,文山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2012级地理科学专业学生;游春梅,女,云南砚山人,文山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自然地理研究。

猜你喜欢

文山区域旅游
分割区域
Modulational instability of the coupled waves between fast magnetosonic wave and slow Alfvén wave in the laser-plasma interaction
文山肉丁
文天祥与文山肉丁
山歌唱文山
旅游
区域发展篇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区域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