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通天地德贯古今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在湖北十堰武当山成功举办/本刊综合报道

2017-08-07本刊

民族大家庭 2017年3期
关键词:武当山武当道教

特稿

道通天地德贯古今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在湖北十堰武当山成功举办/本刊综合报道

20 17年5月10日至12日,由中国道教协会和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联合主办,国际道教论坛湖北组委会承办,香港道教联合会、澳门道教协会、台湾中华道教总会协办,以“道通天地、德贯古今”为主题的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在湖北十堰武当山成功举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为论坛发来贺信。全国政协副主席马飚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出席。

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蒋超良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潘岳,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张连珍,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晓东,湖北省政协主席张昌尔等出席开幕式。

俞正声向出席论坛的海内外道教界朋友和嘉宾表示诚挚欢迎和亲切问候。他在贺信中说,道教崇尚自然,倡导天人合一、上善若水、和谐共生、慈俭济人等理念,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思想,充满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对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华文化传承提供了重要滋养。道教文化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也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可,对促进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人们和谐相处,维护人类和平与安宁发挥了积极作用。

俞正声指出,当今世界,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中国政府支持举办国际道教论坛,就是要推动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促进民心相通,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理解和友谊。本届论坛以“道通天地、德贯古今”为主题,体现了道教圆通包容的精神,表达了道教尊道贵德的理念。希望大家围绕这一主题,深入挖掘道教思想宝库,为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宗教间的和谐关系,为形成共建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和平、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马飚在致辞时说,中国政府一如既往地支持道教界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鼓励中国道教更加积极参与人类文明交流互鉴,自觉服务于促进社会和谐、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与各国人民携起手来,共同应对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挑战,为增进全人类福祉作出积极努力。

蒋超良在致辞时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让中华文化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化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我们期望通过举办这次国际论坛,深入挖掘道教文化精髓,弘扬忠孝诚信的伦理道德、仙道贵生的人文情怀、上善若水的道德品质、道法自然的生态理念、有容乃大的开放胸怀,进一步彰显道教现代价值,为破解全球性问题探索路径和方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蒋超良说,湖北省道教文化源远流长,经过千百年的洗礼,形成了许多道教名山古观,产生了众多高道大德,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湖北道教文化。我们愿与海内外道教界、学术界和其他有识之士深入交流合作,共同传承和弘扬道教优秀文化,共同促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英国菲利普亲王等12个国际组织、外国政要向大会发来贺信贺电。

国务院台办副主任龙明彪、全国政协民宗委驻会副主任晓敏、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谢元、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蒋坚永、国家图书馆馆长韩永进,湖北省领导尔肯江·吐拉洪、梁伟年、周洪宇、郭生练、肖旭明,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赵斌,湖北省政府秘书长王祥喜、省政协秘书长翟天山出席开幕式。中国道教协会会长李光富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开幕式上,参会领导和嘉宾将手中的名山之水缓缓注入鼎中,共同启动本届论坛。之后的《道典武当》文艺演出由“序·气之象、天·大道天成、地·太极之岳、人·堰清人和及尾声·和之远”等篇章构成,将歌、舞、乐、武、朗诵融合在多媒体营造的幻境中,让观众赞叹不已。

本届论坛旨在深入挖掘道教文化思想的深刻内涵,积极探讨道教理念的当代价值,回应现代社会的种种关切,为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道教文化的智慧,展现了道教界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

为筹办好本届道教论坛,湖北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省委书记蒋超良专门听取论坛筹备工作情况汇报,要求认真贯彻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努力把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办成一次安全、绿色、文化、政策的论坛;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晓东亲赴十堰市调研指导;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长于绍良,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长尔肯江·吐拉洪深入武当山调研指导论坛筹备工作。省委、省政府成立由省委常委牵头负责、38个单位为成员的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湖北组委会,细化任务分工,建立责任清单,逐项加以落实。

论坛筹备期间,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副局长蒋坚永等亲赴武当山检查工作,对筹备工作及时予以指导。

湖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宗委党组书记马萍介绍说,论坛湖北组委会联络处办公室全体人员持续扎根在工作一线,齐心协力、团结协作,为论坛的成功举办付出了辛勤汗水。

5月12日下午,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圆满闭幕。论坛通过《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武当山宣言》。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会长王作安,中国道教协会会长李光富,湖北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尔肯江·吐拉洪,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张连珍,香港道教联合会主席梁德华道长,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蒋坚永,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副省长郭生练,省政协副主席肖旭明,十堰市委书记张维国,十堰市市长陈新武等领导出席闭幕式。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共有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名嘉宾会聚道教圣地湖北十堰武当山,交流思想,分享经验,表达关切。14位代表围绕大会主题举行开放式论坛主旨发言,100多位代表围绕5场紧扣道教自身发展建设与对外合作交流的主题分论坛,3场充满精彩跨界交流的电视论坛,以及2场紧扣时代与社会热点的新媒体论坛展开研讨,阐述了各自对于道教与人类、自然、社会的精辟见解,可谓亮点纷呈,成果丰硕。

武当道教特色鲜明,武当道教文化底蕴深厚。武当山是世界著名的道教圣地、道教尊神真武大帝的道场。它集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太极拳发源地于一身,一直以绚丽多姿的自然景观、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博大精深的武当武术闻名于世,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

近年来,随着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和不断开发,形成了以武当武术、武当建筑、武当道教音乐、武当庙会等为骨干的武当文化体系,“武当派”成为中国道教文化的重要一脉。武当武术等多次代表国家文化体育界、中国道教界,到国外和港澳台地区交流,产生了重大影响。可以说,在武当山举办国际道教论坛,既是道教界的高度共识,也是社会各界的众望所归。

太极和道医养生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惠及民生。近些年,武当山道协特别重视太极和道医养生文化的推广,开设了道医养生传承基地和很多太极修炼馆。论坛期间,通过举办太极神韵专场电视论坛,组织养生咨询、道医义诊等活动,大力发掘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

5月10日上午,作为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特色活动之一,千人打太极和道医义诊活动同时展开,4000多名太极拳爱好者在武当山境内的19个点,分批分次进行太极拳表演,其中还包括数百名来自国外的太极拳爱好者。道医义诊活动则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9位在道教医学和养生相关领域具有一定造诣的医生,为市民提供义诊服务。道医义诊活动不仅展示和弘扬道教养生文化,也为参加论坛的嘉宾和当地民众创造一个近距离接触正统道教医学的机会。

网络新媒体即时报道,新媒体技术嵌入论坛中。本届论坛充分利用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增强论坛的即时性和互动性。5月11日下午,以“大道无疆——互联网时代的道教文化传播”和“上德若谷——道教为人处世的价值理念”为主题的2场新媒体论坛举行,论坛就如何在新时期更好地利用新媒体传播道教文化,更好地发掘道教文化中蕴含的伦理道德思想进行了探讨。十堰头条、云上十堰客户端、秦楚网同步直播。

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砄达认为,互联网时代,道教发展的方向和举措可以变被动为主动。道教相关人士应充分借助互联网强大的分析、统计、考证功能,深入挖掘、系统梳理道教文化,借助新媒体进行广泛的互动和传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服务社会、利益大众。陕西省道教协会副会长刘世天认为,新媒体技术促进了道教的传播,但新媒体仅仅是传播的手段和工具,其核心是道教文化本身。中国AcFun弹屏视频网CEO刘焱焱认为,今天的“传统”和今天的“时尚”是相互催生、相互转化的,应批判地继承过去的传统,在继承中敢于创新。

充满精彩跨界交流的电视论坛。本届论坛安排了3场电视论坛。5月11日下午,由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刘芳菲主持的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儒道两行”电视论坛在武当山太极湖酒店无极厅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著名语言学家许嘉璐与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儒学研究院院长王博教授,就“儒道两行·文化自信”这一话题展开精彩对话,并现场回答观众提问。在“太极神韵”电视论坛上,知名武术家、太极拳大师、中国传统武术史学家、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授于志钧,武当太乙五行拳第十八代传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武术传承人杨群力,养生名医、作家武国忠等参加 “太极神韵”电视论坛。他们围绕太极武术养生、太极文化养心等话题,从 “太极出武当,功夫行天下”“太极养生与道家养生”“太极拳与太极文化的传承”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并与现场观众进行互动交流。同时,本届论坛还录制了一台“天下有道”英文电视论坛。

创新论坛的举办方式。本届论坛为在节目创意、活动形式上充分彰显论坛“道通天地、德贯古今”的主题,坚持“主题突出、特色鲜明、隆重殊胜、务实节俭”的原则,精心策划,秉承国际理念。论坛以国际视野高标准定位、高标准策划、高标准筹备,聘请专业团队对论坛活动进行整体设计,力求精心、精致、精准。每一个分议题,都由专门的团队精心策划。“孝忠诚信与伦理道德”分论坛的下半场,以自由辩论方式代替传统发言的模式。在“仙道贵生与身心健康分论坛”上,在论坛现场搭建一座魏晋时期的天师道靖室,复原当时道民的朝真谢罪仪式,以此来探寻历史上道教所倡导的“宗教化生活意识”。 据论坛举办地负责人介绍,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将遗存两大文化成果:组建全国藏书最齐全、馆藏量最大、资料最权威的中国道教图书馆;留下一台开幕式山水实景文艺演出。

展示武当山精美的道教文物和近年来丰硕的道教文化成果。5月10日,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道教文物展、道教文化出版成果展、道教书画展暨摄影展在武当山地质博物馆拉开序幕。本次道教文化出版成果展规模空前,共征集了近200家出版单位的 9000余种、30000余册图书杂志 (包括音像作品),各地道协、主要宫观主办的20余种道教杂志,以及各地高道公开或内部发行的100多种书刊,集中展示我国出版界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内外出版发行的道教古籍文献、道学研究专著、道教文化艺术作品,以及道教经书典籍、有关道学研究和道教文化杂志期刊。

此次道教文物展汇聚了北京白云观、十三陵,湖北省博物馆,武当博物馆等珍藏的道教文物精品近500件 (套),其中万历皇帝御用金冠铁盔、明永乐年间宫廷画师绘制的“武当祥瑞图”、泥金书《高上玉皇本行集经》等珍贵文物首次面向社会展出。

道通天地,德贯古今。“本次论坛虽然已经圆满闭幕,但关于道教的精髓要义的探求与追寻将会一直延续,论坛所留下的价值财富将永传后世,必将开出和谐之花、结出善行之果。”湖北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长尔肯江·吐拉洪在闭幕式致辞中说,“湖北将认真汲取论坛思想成果,大力弘扬包括道教在内的各宗教的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推进‘五个湖北’建设,加快推动‘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进程,率先在中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增进人类福祉作出积极贡献。”

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武当山宣言

当今时代,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信息交流日益迅捷,文明进步有目共睹。 然而,环境恶化、贫富悬殊、冲突战乱等问题也在困扰着人类。

从传统中汲取智慧,乃返本开新之途。 时值丁酉初夏,四海之云朋霞友,五洲之高道大德,共聚武当仙山,阐道德之真谛,觅济世之良方。

道通天地,德贯古今,道教先哲在静观玄览中,体悟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因而历来秉持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主张共生共荣。但是私欲和偏见会蒙蔽人们的本心,从而导致冲突与不公。故致治之道,始于正心;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为挖掘道教文化精髓,服务当代社会,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我们倡议:

(一)弘扬随方设教传统,加强经典的收集、整理、注释、翻译,建构适应时代进步要求的教义思想体系,推动道教思想的现代诠释与世界传播。

(二)弘扬齐同慈爱精神,导人向善,净化人心,服务社会,利益人群,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促进人类社会和谐。

(三)弘扬贵生乐生理念,挖掘探索道教养生理论和方法,总结整理道教养生功法和医药成就,促进人类身心和谐。

(四)弘扬天人合一思想,助天生物,助地养形,保护自然环境,促进生态文明,构筑知止知足的可持续发展世界。

(五)弘扬有容乃大精神,加强各国各地区道教界人士的联系与交流,推动道教与其他宗教之间的对话与合作,增进了解,化解冲突,促进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让我们超越一己之私,不自是、不自矜,循理而动,遵道而行,相信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以诚相待,互敬互爱,凝聚向上向善力量,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而携手共进。

2017年5月12日于武当山

(本刊综合报道)

责任编辑:祥 子

猜你喜欢

武当山武当道教
武当山道人消防队荣获第五届全国119消防先进集体奖
武当佳境
轻轻松松聊汉语:湖北武当山
武当山武术馆发展现状研究
武当还馍录
武当山特区欢欢喜喜过大年
西夏道教补议
道家道教研究
茅山道教楹联意蕴审美
武当秘传太极拳图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