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国匠心

2017-07-27王梅

做人与处世 2017年10期
关键词:匠人钢笔匠心

王梅

慢中求美,韧中有恒

各位好:

在传统的手工行业里有一群这样的人,他们经过幾十年的磨炼,有着这个行业最为高超的技艺。对于完美,他们有些异于常人的近乎严苛的标准。在他们心中,一生的目标,就是要致力于打造那些最完美、再完美、更完美的作品。

那些人,我们尊称他们为“匠人”;那些精神,我们称之为“工匠精神”。

在北京有这样一家钢笔修理店,店里只有一个人,是一个89岁的老人。这个店每天只能开2个小时,因为老人的身体实在是吃不消。老人就在店里面等着寥寥无几的客人,修理着我们现在很多人都不怎么常用的钢笔。这个店刨去开支,每个月的营收大概是2000元钱。

曾经有人想花上百万的价格把这个店给盘下来,然后改成一个咖啡厅。可是老人说,只要我在一天你就别想,没门儿。这就是典型的“工匠精神”。

坚持原则不想妥协,坚持完美敢于死磕。我们为什么今天还需要这样的“工匠精神”呢?

几百年来的工业时代给我们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享受到了人类前所未有的高度文明和繁荣。同时我们也接受了一套简单明了的成功法则和判断利弊的标尺,很简单叫作“要有用”。什么叫“要有用”?我们曾经认为生产一些快销品是有用的,昨天设计,今天下单,明天出成品,后天就能挣钱。

而与此同时,我们觉得十年磨一剑是没那么有用的,在手机行业,一个新产品的推出,每晚一天,你就会被你的竞争者夺取上百万的市场份额。我们花8年的时间去做一部电影看上去是没那么有用,8年的时间,谁知道8年以后的观众买不买这笔账呢?我们在追求有用的路上,走得越来越远,我们的脚步变得越来越快,快到我们容不得任何的等待、煎熬与酝酿。

十年磨一剑没有用?可是乔布斯就是靠着这样的精神掀起了手机行业翻天覆地的革命。8年的时间拍一部电影没有用?《阿甘正传》《大圣归来》这样经典的影片,无论外国、还是中国,都是经过这样长时间地打磨和推敲才得以问世的。那些我们曾经觉得没那么有用的,漫长的,笨拙的,其实有着不动声色的强大的力量。那些一针一线的细腻,那些一板一眼的推敲,那些一字一句的斟酌,越来越被我们所怀念和需要。

那个固执的木匠砸坏了花瓶,客人拂袖而去,而接下来半年的时间里,他无数日夜地打磨,反复地雕琢,终于出现了更完美的作品。年迈的老人固执地拒绝了精明的投资商,独自一个人白发苍苍守护着北京城最后一家钢笔修理部。时至今日,这样的匠人,也许离我们越来越远,可是他们身上的“工匠精神”却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得到了延续。在精益求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原来我们可以做得这么出色。

“工匠精神”是一种我们需要传承的东西,是一种我们需要留下来的美好。留住这样的匠心与精神,而也只有留下这样的“工匠精神”,我们才能留给世界一副挺直的民族脊梁,才能留给世界一张由中国人打造的漂亮的名片。

这就是那些怪人和偏执狂们所有的光荣与梦想,这是那些已经远去的匠人们,留给这个世界最好的礼物,而这也是一个大国最珍贵和细腻的灵魂。愿这样的灵魂在我们这片土地上可以永存,谢谢各位。

(摘自“我是演说家”)

(编辑/杨逸)

猜你喜欢

匠人钢笔匠心
三支钢笔
我的钢笔
三生 致敬匠心
致敬匠心
匠心,一种倔强的坚持
青年匠人
旗袍匠人:坚守与传承
汽车匠人
老钢笔
“神级”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