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品自然卖好价

2017-07-27张朝阳

做人与处世 2017年10期
关键词:拉面德国人用餐

张朝阳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内联升制鞋技艺第四代传承人何凯英,20岁出头就到内联升当学徒,现已逾60岁。何凯英介绍过千层底布鞋的制作技艺:千层底,并不是说它真有一千层,而是表示它用布比较多,是用一层一层纯棉白布叠加起来的。千层底的实际层数是35层。可别小看这35层纯棉白布做的鞋底,少一层则软,多一层则硬。从切底、圈边到纳底、缉口、绱鞋,内联升一双鞋要经过90道工序,使用工具达40种。光是纳鞋底,就需花费一个熟练工人3天的时间。工人纳底时选用产自温州的上等麻绳,针脚要密实匀称,保证鞋底每平方寸81针。这样的针脚不稀也不密,穿着舒适、柔软有度,并且易吸汗、透气性好。如此算来,一双最普通的平针千层底需要纳制2100针。如今,何凯英收有几个徒弟。每次收徒,他给徒弟上的第一课内容,必是内联升延续一百多年的“五为师训”:工必为之纯,品必为之精,业必为之勤,行必为之恭,信必为之诚。

千万不要抱怨自己的东西不能卖上一个好价钱,扪心自问,你的产品是不是太粗枝大叶了?我一直坚信,只要夠精细,一定能卖上好价钱。

一个叫山田树人的人,在日本大阪一条著名的小吃街,租下了一间不足80平方米的小饭店,由于竞争激烈,两个月还不到,饭店就到了关门的地步。生意怎么才能起死回生呢?他想到一个办法:自己那么小的店面,固然不能和周边的大酒楼相抗衡,但何不因地制宜,做成精品啊。他首先在银行贷了一笔款,接着把店面重新设计装修。通过考察,他发现来这里用餐的多是世界各地的情侣。于是,他在设计上采用了一种极其温馨的风格,在大厅内栽种玫瑰、百合,室内弥漫着香气,更平添了几分浪漫。可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他在经营上严格控制顾客数量,整个大厅只设一张桌子,每次只接待两个客人。但是,这张桌子却是用上等檀木精雕细刻而成,所有的餐具都极其考究,不仅如此,饭店还提供代购机票、免费购物等一系列免费服务。“您只需坐在这里,所有的事情都交给我们代劳。”餐厅后墙的标语,逐渐成了该店一块响亮的招牌。由于用餐环境的优雅、菜肴风格口味的精益求精及其所提供的人性化服务,渐渐地,“二人餐厅”在当地有了名气,很多人慕名而来。再后来,到这里用餐都需要提前预定。

对自己的服务,做到尽善尽美、无微不至,这就是一种现代的服务意识,是走向成功的标配。

德国人生产的圆珠笔摔在地上十多次,捡起来依然可以用。德国建造的居民住房120年也不倒,就是被战火摧毁了,德国人也一定要按原样将其重建。德国有座王家歌剧院在二战中被美国飞机全部炸毁,德国人心疼得不得了,那座歌剧院是建了200年才建好的,结果毁于一旦。怎么办?二战后,德国人就把这片废墟圈起来,找了一批科学家、文化学家、考古学家、建筑师、技术工人,上百号人,花了35年时间,把这堆破砖烂瓦又重新装回去了。你现在再看这座王家歌剧院,怎么也看不出来是炸烂了以后又重新装回去的,这座建筑成了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说:“这个行动本身就属于世界文化遗产。”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位外国记者问彼得?冯?西门子:“为什么一个8000万人口的德国,竟然会有2300个世界名牌呢?”这位西门子公司的总裁这样回答:“这靠的是我们德国人的工作态度,是对每个生产技术细节的重视,德国的企业员工承担着要生产一流产品的义务和提供良好售后服务的义务。”

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就是一种工匠精神。工匠的核心不是去制造什么,而是一种追求卓越的心态,而这种精神正是当下很多国人所不具备的。中国人开拉面店,煮面的师傅通常穿件破了洞的老头衫就上阵了,但日本拉面店的师傅却不行。他们得穿上拉面店定做的衣服,衣服上还得写上大大的“拉面”二字,再在头上扎一条显得极帅的头巾——先将煮拉面的派头和架势准备好了,然后才身手矫捷、满脸虔诚地开始煮面。拉面煮好,上面还要一丝不苟地摆放上半片鸡蛋、一枚海苔,再将若干枚叉烧肉精致地在面条上围出一朵花。好了,一碗拉面端到客人面前时,那已经不叫拉面,而叫“作品”了。连一碗拉面都煮得像作品,由此可见,为什么在日本手艺有高低,而职业却无贵贱了。无论你是拉面店师傅或豆腐店老板,还是顶尖级文豪或世界级设计师,除了身份的外壳不同,其内在的核心气质,却原来都是一样的:大家都是匠人。文豪为自己流芳百世的作品而骄傲,拉面店老板也一样为自己的百年老店而自豪。因为那一碗碗的,不是拉面,而全是作品。

精,就是讲究质量,当你用心打造精品的时候,自然离成功越来越近。卖个好价钱,更是不在话下。

(编辑/张金余)

猜你喜欢

拉面德国人用餐
文明用餐
文明用餐
德国人的德式阅读
德国人的“方便”让人惬意
看看德国人的家庭界限感
用餐时间
神奇的拉面
奇妙的用餐之地
德国人为什么1年能休假17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