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政工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究

2017-07-25于海峰

博览群书·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

于海峰

摘 要:近年来,高等学校辅导員在国内外环境都发生急剧变化、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挑战的情况下,兢兢业业工作,肯于吃苦,大胆革新,从严要求,为高校的稳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从各方面的反映中可以看出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仍需要我们及时的发现问题并合理的解决掉,避免一些问题的重复发生。

关键词:思想政治;存在的问题;原因探究

就目前高校辅导员就业发展的情况来看,主要表现为职业荣誉感缺乏,从事的工作无法激励个人的职业激情和成功冲动。究其原因:一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存在后顾之忧;年龄稍大一些的辅导员在本职岗位上工作了十几年,自己的专业荒废了,而且越来越不适应这一工作,开始考虑自己的前途。一些年轻的辅导员看到老辅导员的转向是那样的困难,所以自己也感到前途渺茫;三是政策不落实,相互比较落差较大。大学同期毕业,从事教学或其他工作的,有的定了职称,有的做出了实实在在的成绩,而唯独做思想政治工作要求高,劳神费力一无所获,一时半晌提级没戏,职称很难评上。本文根据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及看法,并针对具体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概括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处理不好教育与管理的关系

我们讲教育和管理相结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但实际工作中常常有许多偏差。许多学生对辅导员的认识就是“那是学校派来管我们的”,说明一些辅导员工作中以管代教,过分依靠强制命令而忽视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规律告诉我们,它往往比其他教学工作更为不易,掌握不好就会事倍功半,不仅耗散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而且损害辅导员工作的威信和形象。事实上,思想工作疏导若畅通则风平浪静,若阻塞不通则会积隐成患。

2.工作责任心不强,消积应付情绪较浓

许多人认为只要不出事情,学生不捅漏子就没事,就算尽到基本职责,没有能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重要性。同时辅导员在工作中信心不足,对于自己所讲的是否能得到学生积极响应,引起相互间的共鸣没有把握。长此以往,内心的负担其实很重,精神委靡惰性滋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能不管尽量不管,能不说尽量不说,使工作呈现一种疲软无所求状态。

3.不能很好调适理想与现实间的矛盾

一部分辅导员认为自己理论水平欠佳,希望有机会进修提高,而很少有人自己挤出时间来学习研究。常常只停留在抱怨不满,不能在认识现实的基础上有所行动。访谈中很多人牢骚满腹,表示混几年就不干了,工作上只要没有大的纸漏就行,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他们常常把工作上的基本要求变成了最高标准。

4.自身素质和能力较难胜任新时期的辅导员工作

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有着自己的优良传统,也有许多好的方式方法。但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己远不似以前的单纯,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又愈发增强,如果不懂得去创新,只能使工作拘泥不前。有调查表明,“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等历来受学生重视和欢迎的方法,调查显示只有的学生认为其尚好。这说明辅导员工作要深入学生,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创新思维,探索新方法,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好。

二、辅导员工作体制落后

1.管理体制落后

目前,大部分高校辅导员实行的是业务指导由学生工作部处负责,而日常工作安排、人事关系、年终考评、组织关系由院系负责的双管体制。学生工作部处作为校行政管理部门,直接受校党委的领导,是非教学管理部门,因此辅导员作为行政人员的印象就根深蒂固。辅导员的这种管理模式,使其在教师群体中难以找到其恰当的位置,为了激发他们工作积极性而设立的“双肩挑”也在现实的磨砺中大打折扣,主要表现为同职称不同待遇,同职称不同荣誉教学时数的认定不考虑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更多是实践性的活动的特殊性,其认定的最终主管部门是教务处不考虑辅导员的工作实际而过分看重科研、论文、专著,使实际工作中的优秀辅导员与辅导员中的高职称者不能很好的趋同,导致示范性、引导性消减等。另外,在辅导员的出路问题上,由于院系的自决权较大,用人不平衡的问题也一直存在,这也一定程度上导致辅导员更多受制于院系使其工作重心偏移的情况。

2.考核评估工作缺乏科学性、连续性、严肃性

评估集中体现了评估者对被评估者的要求,也直截影响被评估者实际工作中心和重心的确立。现在许多高校对辅导员工作有较为详细的规定,并规定量化考核标准,具体到每周加班几次,和学生谈心几次,到宿舍、饭堂几次,每学期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几人等等。管理者想通过较易操作的方式对辅导员工作有科学公正的评价,从而不断督促他们的工作,并使一些基本工作的开展有保障。然而实际上却使工作有了更形式化的倾向,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为这种考核标准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只是制定者臆想出来的,并且辅导员的工作全然不是两个数据可以说明或者一个月甚或一学期就能效果显著的。只能在对比的基础上去看,并且只能是以工作对象原有层次水平为参照。评估工作的难度还来自于辅导员工作本身的模糊性,根源在其角色的不确定性,多面性。缺乏科学性的考核评估工作开展起来是难以有连续性、严肃性的,很难坚持到底。首先,考核者对此缺乏信心,执行中的懈怠、拖沓,使评估工作成了一种形式。其次,缺乏过硬的激励措施,权威性、影响力大打折扣。如对工作考核不合格的,批评、停发奖金或调到其它岗位就完事了。既不能开除公职也不能解聘。像这种不能对实际工作产生较强的、直接的激励作用的评估工作,如果不是作为对比研究,在实际中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3.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缺乏长效机制

中共中央在十六号文件中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要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选拨、培养和管理机制。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门人才。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人才培养工程,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基地。要建立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专职队伍激励和保障机制。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中普遍存在这支队伍有相对削弱的趋势,表现为人员配备不足,工作重心偏移,队伍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是学历层次低、兼职偏多、返聘人员偏多、人员流动无序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方面:一是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院系有些领导认为要减人先减专职辅导员,或改用兼职或返聘人员,这样可以减编减酬;二是照顾关系,降低进人的门槛,导致辅导员素质下降;三是在辅导员的流动上出现两种不好现象。一是对优秀的年青辅导员工作不久就转为行政或到学校其它部门工作,流动太快;二是工作时间较长的优秀辅导员,院系不放且暂时又不能很好地自行安置,使合理流动受阻。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辅导员工作不安心,跑关系,争短期“业绩”,不注重细致深入的日常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都是不利于辅导员工作的现象。

三、辅导员自身的原因

目前高校的辅导员大多是大学毕业没多久的年青人,作为九十年代甚至新世纪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而引发社会上和校园里发生的思想变迁,浪潮冲击,他们都经历过,并继续体味着市场经济下大学校园人的百般滋味。他们本身存在着剧烈的矛盾冲突,在不断进行着价值选择。读书期间受到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愈来愈受到冲击,助人为乐,无私奉献,报效祖国,而实际上碰到的却是有偿服务、等价交换、留学镀金的热浪翻滚。人们开始注重功利,在难以保持良好的道德选择上的心理平衡的情况下,他们还要面对一群更加迷茫的青年学子,又何尝不是一种不易呢?辅导员的知识储备和人生阅历比起学生来往往不具备高势能优势,也就是说他们在这些方面的丰富程度不够,那么他们的优势是什么呢?应该是热情,责任感和事业心。而目前辅导员对工作最欠缺的则是热情和责任感等,这些都是辅导员自身修养函待提高之处。

四、问题原因分析

发现问题就要去分析问题,分析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至少辅导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自然也有缘由在里头,相信对此作以分析是很有必要的。辅导员从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与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特别是与之相关的主、客体及环境、教育方式、方法关系犹为密切。人们普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和受教育的思想实际状况,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在分析和把握这种特殊的教育过程规律时,教育者主体、受教育者客体、教育环体教育环境、教育介体教育内容、方法是其关键的四要素。他们紧密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其中任何一个要素或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处理不当,都会削弱或破坏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完整性,影响教育的效果。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必将使高校在各方面的压力增加目前普遍存在辅导员所带學生数超出的范围。后勤服务社会化,使作为学生教育管理重要阵地之一的宿舍与学校逐渐脱离。学生公寓及学生校外住宿日益成为学生教育管理中的新课题学分制的实行,淡化了传统的班级概念,集中统一的教育管理模式将被逐步打破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加剧了人才市场的竞争,使大学生面临更多的职业选择冲突。缴费上学,缴费重修、弹性学制、在校生结婚、在校生服兵役等新情况不断涌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对这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发扬光大,这无疑给高校辅导员提出了新的挑战。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
基于微课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改探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