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配合手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观察

2017-07-25黄玮

中国疗养医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腰部组间腰椎

黄玮

针灸配合手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观察

黄玮

目的 探讨针灸配合手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选择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2014-06—2015-12收治的90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针灸联合手法,45例)和对照组(针灸治疗,45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8.9%,对照组为75.6%,组间比较,P<0.05;两组VAS评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缓解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 针灸配合手法是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理想方法。

针灸;按摩;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也称为第三腰椎横突炎,是指腰部肌肉在第三腰椎横突的附着点外反复损伤,主要是第三腰椎横突处的肌肉,筋膜的慢性劳损,是腰腿痛的常见病因。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一侧腰臀部疼痛并沿大腿后侧向下肢放射,一般多见于体力劳动者[1-2]。理疗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本研究探讨针灸配合手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06—2015-12收治的90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2~49岁,平均(37.8±2.2)岁,平均病程(10.2±1.9)个月;对照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19~52岁,平均(39.1±2.9)岁,平均病程(11.5±2.6)个月,所有患者均为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相关标准[3]。①长期体力劳动史和腰部长期慢性劳损史。②受寒或劳累后症状加重,不能久坐,很难固定一种姿势久睡。③疼痛沿大腿向下放射至膝平面。④腰部活动受限。⑤X线片检查示可见第三腰椎横突过长。

1.3 排除标准 ①年龄<16岁。②心脑血管疾病者。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④腰椎骨折、脱位者。⑤不同意本次研究者。

1.4 方法

1.4.1 观察组 针灸:患者俯卧位,局部皮肤消毒,取阿是穴、委中、风市、殷门、梁丘、阳陵泉。有坐骨神经痛者加环跳穴。刺阿是穴时(第三腰椎横突部的痛点),选用30号2寸或3寸毫针,痛点采用傍针法,深度5 cm,得气后提插捻转片刻,以患者感觉局部有酸胀麻并向下肢放散时为度,在针柄上套上燃烧艾柱,进行温针灸,温针灸时间为15 min。余穴根据临床表现随证加减,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15 min,留针期间行针1~2次。出针后出血点拔罐,拔罐时间为5~10 min,1次/d,10次为1个疗程,间隔5 d后进行下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手法:主要采用按揉法,推法,滚法。①患者俯卧位,属患者全身放松,医生立于患侧,采用滚法和推法放松患者腰部两侧肌肉,手法由轻到重,由健侧到患者,时间约5 min。②用拇指依次点压患侧肾俞、腰阳关、华佗夹脊穴、环跳、委中等穴,手法由轻到重,以有酸胀痛感且患者能忍受为度,每穴1 min,掌根按揉阿是穴(痛点),时间约5 min。③患者取仰卧位,手掌按揉大腿内收肌,在内收肌部位采用滚法行“4”字形被动运动。手法治疗1次/d,10次为1个疗程,间隔5 d后进行下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

1.4.2 对照组 对照组单纯采用针灸治疗,方法同观察组。

1.5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腰痛消失,活动自如;有效:腰痛减轻,腰部活动轻微受限,劳累后仍有轻微疼痛;无效:症状无减轻或加重。

根据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0分为无痛;轻度疼痛:1~3分,可忍受;中度疼痛:4~6分,影响睡眠,尚能忍受;重度疼痛:7~10分,无法忍受,严重影响睡眠。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包,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9%和75.6%,组间比较,P<0.05(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2.2 两组疼痛程度改善情况 两组VAS评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缓解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表2)。

表2 两组疼痛程度改善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疼痛程度改善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VAS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5 5.7±1.5 1.5±0.3对照组 45 5.6±1.3 3.9±0.8P>0.05 <0.05

3 讨论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以第三腰椎横突部位明显压痛为特点的慢性腰痛,又称之为“腰三横突周围炎”或“腰三横突滑囊炎”,属中医学“腰痛”范畴。本病多发生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第三腰椎为腰椎生理性前凸的顶点,是腰椎活动的中心和腰部活动受力的支点,当腰部突然前屈和侧屈时,在外力的作用下,附着在第三腰椎横突肌肉、筋膜超过了正常的承受能力,使肥大的第三腰椎横突周围的软组织被牵拉,造成深筋膜被撕裂而出现损伤,进而出现急、慢性损伤,甚至出血、渗血筋膜增厚、肌腱膜挛缩等病理改变[4-5]。随着时间的延长,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不及时治疗极易造成结缔组织痉挛及变性、纤维化、钙化,更会造成顽固性疼痛。中医认为该病病因为受寒、外伤、久坐等原因导致肾虚腰府失养或寒湿侵袭腰背,经脉痹阻,筋脉拘挛或劳损闪挫致气血经络不畅,使脉络阻塞不通。治疗的关键在于舒筋活血,解痉止痛,消肿散瘀,行气止痛。

单纯通过针灸治疗,因治疗途径单一,无法最大程度的作用于经络以外部位,作用力相对较小、较弱,总的有效率不如综合治疗效果[6-7]。本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88.9%,对照组为75.6%,组间比较,P<0.05,结果也证实了针灸配合手法的有效性。结合揉、推、滚等手法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松解肌筋、放松紧张的肌肉,活血化瘀,促进肌肉的营养代谢,机体炎症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分解,并配以温针灸温通去寒,从而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起到了明显的治疗效果[8-9]。临床研究表明[10],推拿手法具有舒筋通络、理筋整复的作用,进一步松解粘连的软组织。针、手法二者配合,可互相促进,相互增强,局部微循环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改善,代谢物得以吸收,有效缓解了病变部位对脊神经后支的刺激和卡压,疼痛得到缓解。本研究中,两组VAS评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缓解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果证实了针灸配合手法具有更显著的缓解疼痛的作用,有助于增强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针灸配合手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缓解疼痛,是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理想方法。

[1]王伟,刘华辉,王莹,等.小针刀配合手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40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6,32(3):240-241.

[2]王保锁,邸宝林,林红猛.点压手法并功能锻炼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89例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研究,2015,7(18):131-133.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2.

[4]刘建国.温针灸配合手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5(2):74-75.

[5]梁益钧,张林灿.中医推拿膏摩手法治疗腰椎横突患者43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5(3):308-309.

[6]王进.理筋推拿法结合扬刺滞针温针灸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4(9):1960-1961.

[7]陈明祥.腰三横突综合征90例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1(12):47-48.

[8]沈军.推拿及自我锻炼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2):82-83.

[9]柯娟,王俊华.温针灸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48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5(14):88-90.

[10]唐杰,张军,孙树椿,等.规范手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医正骨,2011,23(6):3-5.

2016-08-02)

1005-619X(2017)02-0151-02

10.13517/j.cnki.ccm.2017.02.015

266071 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第一疗养区

猜你喜欢

腰部组间腰椎
护腰最多戴3个月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局部血流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观察
CT及MRI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应用
腰椎滑脱可以靠按摩恢复吗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