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生活,主动体验,让习作舞出异样的精彩

2017-07-19刘洪杰

卷宗 2017年13期
关键词:体验提高习作

刘洪杰

摘 要:体验式习作教学以学生为习作主体,教师通过积极创设生活习作情境,多种感官和谐互动,充分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求。习作中恰当运用“多元习作训练表”,详细记录生活感受,引导学生深度体验习作的美妙情境。创新习作教学评价过程,使学生能在进行“本我”的积极习作体验中提高自我评改的能力,使学生乐于习作。

关键词:习作;体验;情境;能力;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具体实施建议中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1]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引领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感悟,最终能创造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达到与人交流的目的。但在现实生活中,长时间以来,小学习作教学的效果不佳,许多老师对如何上好作文课深感困惑,很多学生只要一提上作文课,就发出了“作文难,作文难,一提作文我就烦”的感叹。那么,做为一线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进行有效习作呢?笔者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摸索出的具有农村特色的“体验式习作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使学生的习作技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1 绝知此事要躬行——积极创设生活习作情境,多种感官和谐互动,充分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求

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空口念是没有用的,应该去寻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这源头就是我们的充实的生活。[2]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必须精心为学生提供一种与习作内容相似的“生活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尝试中、体验中有滋有味地进入习作过程。

1、采取多种激趣手段,引导学生充分体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习作课上,教师可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资源,引导学生通过“做做——说说——写写”,眼耳口鼻嘴手等多种感官充分体验,写出属于自己的“个性习作”。如:在三年级作文《写写我自己》中,我设计了“猜猜我是谁”和“我的亮点你来说”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由于孩子的天真和丰富的观察力,在激烈的竞争中孩子们很快发现了自己的优点和平时不为人知的特征。

2、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让学生享受体验习作的“快乐之旅”。教师引发学生进行积极快乐的情绪体验,满足学生的动态习作需求。如在写《我们家的小动物》时,学生认真阅读《我们家的猫》,通过小猫的不同动作和作者的不同反应,找出小猫的可爱之处。然后,我再让学生互动,同学们对小动物特点进行了“快速素描”,放手再让学生进行“放胆文”的习作,结果学生们都写出了比较满意的习作,表达出了自己的真实体验。

3、创设相似生活环境,诱发学生主动体验。生活是语文的源泉。教师可以学生熟悉的景、人、事创设良好的习作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习作动机。当习作动机与日常生活相联系,能为生活增添色彩时,习作就会变得有趣起来。例如在《我的未来设计》这一习作课,学生们说出自己互赠20年后的礼物的创意,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做。这节课学生兴致很高,很有兴趣的完成了本次习作。

2 深入庐山识真面——运用“多元习作训练表”,详细记录点滴感受,引导学生深度体验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体验,即通过自身的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从人的各种感官的作用来看,体验可分为:动眼看、动耳听、动手做、动情读、动口议、动脑思。教师要让学生“全身活动,身心体验”,并让学生对其所经历的活动情景进行回忆重现,便于学生在头脑中进行再体验、再想象、再加工。

1、利用“多元习作训练表”,详细记录情感体验过程。针对小学生“兴趣高、遗忘快”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多元习作训练表”。此表分为横竖两行:横行为学生在活动中边体验的具体事物,竖行为人的各种感觉器官体验方式。学生在活动中边体验边记录,重点体验则重点记录。如从2001年起,每年我都让学生写《20××年的第一场雪》。我设计的“习作训练表”为:横行有校园、雪松、公路、麦田、小河、远山、活动、树木等等,竖行为视、听、嗅、触、说、做、思七项内容,让学生逐项填写此表,记录在此过程中的真实体验。活动结束后,师在学生主动观察、主动体验的基础上,对学生选取的材料重点指导一二,再参以“习作训练表”,何愁学生无题材可写呢?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体验,精心叙写独特感受。生活是真实的、有趣的,我们只有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主动发现事物或活动的独特之处,详细叙写自己的独特感受。在《考试以后》这一习作课中,我先让学生表演喜怒哀乐四种表情,再让学生畅谈不同生活下的四种表情,结合刚过的期中考试,畅谈自己的“独特体验”,这样写出“个性化”习作就容易多了。

3、诱导学生深层体验,激发习作激情。活动刚做完时,学生的大脑还处在高度的兴奋状态,此时教师可进行适度调控,与一两个学生当众交流,稳定学生的情绪,锻炼学生的说话和选材能力。教师再适时点拔,将习作进一步升华。如我设计的“人的各种动态”习作课,课前让学生准备了12根火柴和一个圆瓶盖。习作课上,我先用粉笔在黑板上以简笔画的形式分别画了人走的姿势,再让学生自己做走、跑、跳等动作,用火柴和瓶盖摆动作,学生自觉进入了“玩”的境界,兴趣盎然。学生很快有了习作的激情,进入了“高度自我”的自动习作状态。

3 万紫千红总是春——创新习作教学评价过程,使学生在 “本我”积极习作体验中提高自我评改的能力

习作教学评价过程通常是“导入——审题——习作——评价——修改”固定不变的五部曲,学生对此深感厌恶。体验性习作教学这一过程既要忠实于学生的真实感受,又要对所歷事物有所取舍,还要写出自己的真实的独特体验,这样写出的作文才会有独到之处。习作写好后学生再对“毛坯”进行精心的打磨,教师采取“多就少改”的原则,学生自能修改,琢磨出美玉来。

对学生习作评价时,教师要把握发展性原则,多元评价学生习作,多肯定学生习作优点,使学生乐于习作。体验式习作教学在活动中有时要求学生集体查阅资料;有时要求学生走访相关专家,去生活中实践体验。我在上《我给自己画张像》这一习作课时,针对个别学生好动好说的特点,先让他们“众说纷纭”,再让他们对照自己的习作,进行再次修改。最后让他们互相交流,互相弥补不足。对体验性习作的评价应该是动态的,它促使语文教师全面、多层次看待学生的习作,积极采用多维、多层次的评价方式,并以积极鼓励、多样的评价手段,从正面加以引导,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总之,体验式习作教学实践表明:在小学生习作活动中,师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得到充分利用,创设了一个放心、创新的习作空间,学生真正成了习作的主人。学生的组织合作能力、语言交际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在习作练习中都有所提高。学生在有兴趣的个性实践中,习作水平不同程度都有提高,达到了新课标中规定的预期效果。“我口写我心,我手抒我情,”他们只要有充足的体验,教师指导得法,学生就会创作出一篇篇充满个性的美文。长此坚持下去,一棵棵习作的幼苗就会很快地茁壮成长起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3

[2]全国中语会编.《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S]. 北京:开明出版社,1995.70

猜你喜欢

体验提高习作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