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骨干对学生群体的影响机制研究

2017-07-19许钟元

卷宗 2017年13期
关键词:影响机制

许钟元

摘 要:大学生骨干是指大学生中的学生干部群体,他们生活、学习在大学生群体当中,是师生之间的联系纽带,肩负着传达学校讯息、组织班级建设等重要任务,同时,他们又来自于学生群体,是学生群体的优秀代表,通过人格魅力影响着学生、感染着学生,因此,对大学生骨干进行群体影响力的研究有助于提升大学生骨干的领导能力,并且提高大学生整体的综合实力。本文致力于大学生骨干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因素分析,探索大学生骨干的培养路径和培训方案,从而提升大学生骨干在学生群体的正向影响力。

关键词:学生骨干;学生群体;影响机制

课题来源:哈尔滨工程大学2016年度学生建设子项目“学生骨干对学生群体的影响力研究”成果。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具体地说,就是“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共青团和学生组织作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依托班級、社团等组织形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2006年,教育部第24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的第五条第(八)款要求:高校辅导员要指导学生党支部和班委会建设,做好学生骨干培养工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2009年团中央下发的《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实施细则》里明确指出:培养对象主要包括本校学生党团组织、学生会和学生社团主要负责人、优秀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这三个重要文件都指出,高校学生工作干部应当借助学生骨干力量开展工作,因为学生骨干在学生群体中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他们一方面是教师与学生群体沟通的桥梁,另一方面他们来源于学生群体,相比于教师,更能理解学生群体所想、所思、所好,学生工作干部如果掌握好这样的学生骨干队伍,将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旨在研究学生骨干对学生群体的影响力大小以及找寻关键影响因素,以便在对学生骨干进行选拔、培训、考察过程中更加公正、有效,促进学生骨干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提升,从总体上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

1 大学生骨干对学生群体的影响力因素分析

所谓的影响力,是指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状态和行为的能力。[1]每个人对周围相接触的人都有影响力,这种影响力的传递可以通过时间和空间进行传播,就影响力的来源看,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所谓权力性影响力,是指以学生骨干所处的职位而产生的威慑力和掌握的资源,是一种强制性的影响力,但是这种权力性的影响力在开放、民主的社会环境中,是比较有限制的。而非权力性影响力,主要是学生骨干通过自身的个人魅力、综合素质、工作作风等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气质来体现的,这是一种非强制性的影响力。从形式上看,大学生骨干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对于大学生群体的约束没有权力性影响力明显,但是,从长效性来看,大学生骨干的非权力性影响力比权力性影响力显得持久。权力性影响力与非权力性影响力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没有权力性影响力的制约,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作用会受到限制;而非权力性影响力如果作用不强,会极大的削弱权力性影响力的作用,甚至会产生权力性影响力的负效应。

通过梳理现有研究文献和调研报告,对大学生骨干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力因素进行分析,本文认为主要影响因素有:权力性影响力的权限因素和资源因素;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政治立场、道德修为、人格魅力、知识结构、思维方法、工作作风。权力性影响力因素中的权限因素是指大学生骨干所在的职位所拥有的权力范围,即这个岗位所能管辖的学生群体范围、涉及到的职责款项以及可应用的制度操作权限;资源因素是指大学生骨干所在的职位所拥有的信息渠道、人脉关系、设备物资等资源。权力性影响力因素主要依靠大学生骨干的职位带来的约束感来管理大学生群体。非权力性影响力因素中的政治立场是指个人在观察和处理政治问题时所处的正确地位和所抱的积极态度,指我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根本立足点;[2]道德修为是指人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包含一个人的道德情操和道德修养,体现出道德风貌和道德水平;人格魅力是指通过外在的形象和谈吐来体现出的人的内在气质,包括与人交往时的态度、语言艺术、行为表达等等;知识结构是指人的知识含量以及知识内化于心之后整合出的自身知识体系和架构,它能够影响人的内在气质和外在表达;思维方法指大学生骨干在自身学习、社会实践、组织策划、与人交往等方面所展现的处事思路,是否具有大局观,是否行之有效,是否切中要害,是否能够随机应变,等等;工作作风是指大学生骨干在完成工作任务时所展现的个人综合素质,是否胆大心细,是否踏实肯干,是否张弛有度,是否沉着冷静,等等。非权力性影响力因素主要依靠大学生骨干个人的综合魅力带来的感染力来服务大学生群体。

2 大学生骨干对学生群体的影响力现状调研

本文通过对学生群体的调研来探究大学生骨干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力因素程度大小,找寻到其中影响广大学生群体看法和行为的关键点,挖掘大学生骨干在管理和服务大学生群体的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以便找到优化大学生骨干选拔、培养、培训、考核的路径。通过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的形式,对大学生骨干的影响力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294份,有效问卷292份,有效率为97%。292份调查问卷中,参与调查的大一学生102人,大二学生75人,大三学生78人,大四学生37人;其中包含学生干部87人,非学生干部205人;中共党员23人,共青团员264人,群众5人。在对权力性影响因素的调查中,93%的学生认为学生干部的权限和资源“重要”或者“非常重要”,在对非权力性影响因素的调查中,被调查者认为该影响因素的排序重要程度由高到低为:个人魅力、道德修养、思维方式、工作作风、政治立场和知识结构。在问及“学生干部对被调查者的影响程度”时,被调查者的选择和排序基本上与前者持平。对于目前学生干部队伍工作情况在学生群体影响情况的调查显示,学生干部对于权力性影响因素的掌握存在着一定问题,集中在“资源”这一因素中,一方面他们对于自己的职责范围没有十分明确的认识,另一方面对于对学生群体有益的资源没有进行公开,导致学生群体的利益受限;而非权力性影响因素中,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学生干部整体的个人魅力均需要提升,思维方式和工作作风也差强人意。

3 大学生骨干对学生群体影响的运行机制优化

通过大学生骨干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力因素以及作用大小来看,大学生群体对于大学生骨干的道德修养、个人魅力、工作作风更为看重,而且最容易让他们感觉到不满意的地方也来源于这几个方面,学生骨干在这几方面普遍弱势,主要由几个原因导致。第一是自身素质差强人意,这主要是自身知识水平、视野格局所带来的局限,且在任职学生干部之后没有意识地修正它,使得在某项具体任务的安排中体现出不尽如人意的素质修养,给学生干部整体带来负面影响,与广大学生群体形成对立,思想不统一、目标不一致,工作难以开展;第二是自身魅力吸引力弱,这主要由学生干部的个人性格、知识水平和外在表达等综合在一起而体现出来;第三是自身定位的偏离,学生骨干对于自己职位的认知没有明确的认识,部分学生干部将自己定位为管理者而显得颐指气使,部分学生干部将自己定位为服务者而显得谨小慎微,都不利用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团队的健康成长。因此,本文根据学生骨干存在于学生群体当中的这三个问题进行影响力运行机制的优化。

一是对前期选拔路径的优化。在前期选拔环节,要敢于尝试新方法,在传统的个人自荐、民主集中等方式的基础上,要想办法选出个人魅力更强、工作作风硬朗、道德素质更高的学生干部,打破完全由第一印象判断或者“群体中老好人”来担任的局面,比如,采取学生干部备选群体的开放式讨论、即兴演讲、案例展示等等,综合考察候选人处理问题、化解危机的能力,在开放式讨论中观察他们的思维方式、在即兴演讲中考验他们的知识结构、在案例展示中考验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是对任用培养路径的优化。在培养过程中,要沿着“认清本职工作、提升责任意识、提高综合素质”这条路径下功夫。要开展专题培训,介绍任职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范围以及能够掌握的资源;要设定专项任务,在具体工作的操作和开展过程中,强化学生干部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要针对自身弱势抓住重点方向进行学习提高,以期全面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

三是对成长培训路径的优化。在对学生干部的后续培训中,需要将影响学生群体比较广泛的非权力性影响因素中的个人魅力作为核心,进行进一步强化。从帮助学生干部改善个人思维方式和工作作风方面入手,提升他们的个人魅力,将非权力性影响因素这项软性因素发挥出作用,增强学生干部的领导力和公信力。

依據以上三个方面的优化,根据学生骨干对学生群体的影响力的关键因素及其之间的关联性,致力于建设一条学生骨干培养的选拔、培训、考察路径,形成一套学生干部选举、培训、考核方案及相应制度,是提升学生骨干影响力、增强学生群体凝聚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赵国祥,杨巍峰.管理心理学[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2]邵惟炜.论当代高校辅导员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形成机制与作用发挥途径[M].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猜你喜欢

影响机制
房地产投资对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