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如何设计新型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案

2017-07-19阳正娥

教师·上 2017年7期
关键词:等量自学教材

阳正娥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理念。从这个理念出发,广大小学数学教师不断创新教学设计,改革课堂教学,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

好的教学设计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概括起来,新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一是有完整自学前提的教学设计,二是无完整自学前提的教学设计。有完整自学前提的教学,就是学生对所要学习的教材内容已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了完整自学的课堂教学;没有完整自学前提的教学,就是学生对所要学习的教材内容没有进行完整自学的课堂教学。有完整自学前提的教学设计包括课外学习与课堂教学设计,无完整自学前提的教学设计只包含课堂教学设计。

一、两种不同类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下面以小学五年级《实际问题与方程(例3)》(人教版,2013年)为例,谈谈两种不同类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式。

1. 有完整自学前提的教学设计

学习课题:实际问题与方程(例3)。

学习目标:①会通过列方程求解包含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②进一步理解列方程解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③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养成从不同角度探索问题解决方法的意识。

课外学习流程:

(1)自主学习。①请解决以下问题:妈妈买了2千克苹果和3千克梨,已知苹果每千克2.4元,梨每千克2.8元,妈妈一共要付多少钱?②请自学教材P77,把教材上提出的问题与没解答完全的问题解答在教材上。③对于例3,除了教材上所找到的等量关系,你还可以从问题中找到其他的等量关系吗?

(2)尝试演练。认真阅读P77“做一做”,尝试解答如下问题:①问题中包含哪些信息?②你能从问题中找到怎样的等量关系?根据其中一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答这个问题。③想想,自己的解答正确吗?

课内学习流程:

(1)合作探究。①小组内对子之间相互检查自主学习成果。②小组长主持,组内探讨教材例题3中有哪些不同的等量关系?③小组长主持,组内探讨“做一做”所给出的问题包含的信息、解题方法,并归纳列方程解答实际问题的步骤。④小组长主持确定本组的展示方案。

(2)展示提升。①以竞争的方式确定展示小组,由小组派组员展示各组内探索出的例3中不同的等量关系,其他小组可质疑补充。②以竞争的方式确定展示小组,由小组派组员展示各组在“做一做”问题中所发现的信息,其他小组可质疑补充。③根据学生自主、合作學习实效,老师确定解法不同的小组展示“做一做”问题的解题过程。

(3)学习整理。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各组讨论交流、总结一下,本节课有哪些收获?至少每一组总结出两条以上的收获。

(4)自我体验。用两种以上的方法,列方程解答:苏小明同学买了两套丛书,共花了22元,其中《科学家》丛书共有4本,每本2.5元,《发明家》丛书每本4元,请问《发明家》丛书共有多少本?

2. 无完整自学前提的教学设计

学习课题:实际问题与方程3。

学习目标:①会通过列方程求解包含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②进一步理解列方程解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③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养成从不同角度探索问题解决方法的意识。

课内学习流程:

(1)阅读与理解。①自主学习:请阅读教材P77例3,想想你发现了怎样的信息?②小组学:小组长主持讨论交流、整理本组组员在例3中所发现的信息。③展示提升:以竞争的方式确定展示小组,由小组派组员展示各组所发现的信息,其他组可以质疑补充。④自我体验:小组长主持讨论交流P77“做一做”中的问题包含的信息。

(2)分析与解答。①自主学习:再阅读教材P77例3的解答过程,把教材上提出的问题与没解答完全的问题解答在教材上;除了教材上所找到的等量关系,你还可以找到另外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吗?②对子学:对子之间相互检查自主学习成果。③小组学:小组长主持,组内探讨教材例题3中有哪些不同的等量关系。④展示提升:以竞争的方式确定展示小组,由小组派组员展示各组内探索出的例3中不同的等量关系,其他小组可质疑补充;根据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实效,老师确定解法不同的小组展示,由小组以独特的方案展示例3的解题过程。⑤自我体验:列方程解答P77“做一做”提出的问题。

(3)回顾与反思。①自主学习: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请独立回顾总结一下,本节课有哪些收获?②小组学:小组长主持,交流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至少每一组总结出两条以上的收获。③展示提升:以竞争的方式确定展示小组,由小组派组员口头展示各组的学习收获,其他组可以补充。

二、如何恰当设计新型小学数学教学方案

一个恰当的教学设计,一定是切合师生实际、有良好教学效果的。但恰当的教学设计不是生来就有的,还得依赖于教师良好的教学态度与业务素养。以下三个方面是小学教师恰当设计数学教学的关键。

1. 重视小学数学教学

有些教师认为小学数学知识太浅显,教学没必要进行教学设计。所以常常到上课了,教师才简单地浏览一遍教材;走上讲台,教到哪里是哪里,教多少是多少;只教要考的知识,随意删减教材;学生没学好不要紧,就再利用另外一些课(如自习课、音乐课、美术课、社会实践课等)或课余时间再教一遍。

不重视自己的教学,一定不会有好的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学要有好的效果,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学好数学、启发智力的基础,要认识到好的教学设计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学校管理者也要加强管理,引导教师重视小学数学教学,如要求教师按一定的教学模式教学,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规定教师不能侵占其他学科的教学时间,要求教师在规定课时内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加强教学常规督查,保障每节课教师都有良好的教学设计,都有好的教学效果。

2. 准确理解教材意图

要设计好一节课的教学,教师首先要理解这一节数学教材。例如设计小学五年级《实际问题与方程(例3)》这一节课的教学,教师至少要把握以下四個方面:

(1)准确把握教材所包含的教学理念。这节课教材以水果店购买水果为情境,提出问题,体现了教学来源于生活,或生活即教育的教学理念;教材的叙述又融入了对话与提问,这说明教材蕴含了教学要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理念。

(2)准确把握教材的内涵。这节教材讲了一个含有“倍数之和的等量关系”的实际问题。这个问题是这一单元五个实际问题中的一个,五个实际问题都是包含“和(差)等量关系”的问题,是一个由浅到深的系列。

例1:一个因数(直接常量)+另一个因数(直接未知量)=和

例2:一个因数(直接常量)+另一个因数(间接未知量)=和

例3:一个因数(间接常量)+另一个因数(间接未知量)=和

例4:一个因数(间接未知量)+另一个因数(直接未知量)=和

例5:一个因数(间接未知量)+另一个因数(间接未知量)=和

学习这节教材,学生还应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探求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3)准确把握教材隐含的教学方法。这一单元的教材明确是实际问题的解决,所以教学不能离开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背景、为素材展开教学,应成为这节课的基本教学方法。同时,教材叙述时,融入了对话与提问,这体现了教学应运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

(4)准确理解教材所暗示的教学流程。对一节课的教学,我们可以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流程,但从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看,教材希望学生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即阅读理解-分析解答-回顾反思。那么这节课的教学就可以按问题解决的基本思路来设计教学流程:第一环节,阅读理解;第二环节,分析解答;第三环节,回顾反思;第四环节,当堂检测。

3. 准确把握学情

教学设计会有不同的形式,即使归纳为以上两类,这两类也有所不同。不同的教学设计,来自于不同的学情。例如,学生自我学习习惯好、能力强,教师就可以按“有完整自学前提的教学课型”设计教学。如果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还不够强,就按“无完整自学前提的教学课型”设计教学。当然即使学生有好的自学习惯与能力,也还要看学生的认知水平、课外环境、课余时间等因素。如某节内容简单,学生只要简单阅读一下教材就能基本理解学习内容,那教师就不必设计“有完整自学前提的教学课型”。

小学数学教学与中学数学教学有所不同,小学数学教学的知识性、系统性、理论性没有中学数学教学那么强。所以,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必定是数学知识儿童化、生活化、活动化的一个过程。不管以哪种类型设计教学,小学数学教学都要生活化、形象化,要以师生合作学习作为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方式。

(作者单位:湖南省冷水江市桃园学校)

猜你喜欢

等量自学教材
等量代换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曹冲称象和等量变换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等量代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