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效阅读,孕育精彩课堂

2017-07-19吴智慧

教师·上 2017年7期
关键词:课标自然段语感

吴智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教学应该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考中、在相互讨论中、在小组交流中、在合作学习中动口、动手、动脑去学习朗读和默读,去理解词句,去培养语感,去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在深入理解这段话的基础上,我认为:以读为本,可以体现语文教学的学科本质特点,符合语文的学习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全面促进学生发展。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神;读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思想教育和情感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表达情意的技巧。

为此,语文教师应发挥朗读的优势,大胆地带着学生读书,创造一个书声朗朗的语文学习环境。那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高效阅读呢?

一、初读生疑

在初读这个环节中,主要强调的是“自主地读,充分地读”。学生拿到一篇新课文,教师首先要在课堂中营造一个有利于主体阅读的气氛,使他们能主动地、专注地、兴致勃勃地读。让尽情的朗读代替烦琐、生硬的讲解,这样既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又可以调节学生情绪,增强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在书声朗朗中感知全文,产生疑惑,奠定情感,诱发激情。为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 自由读

自由读具有全面性和全体性。让全班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读课文,重点要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 接段读

按段读是点面结合的朗读。可以分组或个人轮流依次按自然段朗读课文,也可以一个人朗读第一自然段后,再推荐另一人读第二自然段,依次类推,读完全文。这样,学生觉得自己是真正的主人,朗读积极性也很高。

3. 选择读

选择读应在点上着力。在自由读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或读得最好的一段来读,然后师生共同评价,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充分地展示自己。学生也会在无形中学会选择,学会评价。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间的互相学习与共同提高。

二、精读探究

《课标》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在精读的过程中,可指导学生采取读、画、圈、议等方法,形成个体感悟,而后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在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的基础上形成共识。

1. 抓住重点词句精读探究

如在教学《三个儿子》时,梳理疑难,归纳出学生难理解的问题: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到一个儿子?在读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进行理解。

(1)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2)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3)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通过朗读比较,分角色朗读、扮演读、重点圈议等手段,学生明白了“只有能帮妈妈分忧的孩子才是好孩子”的道理,从而弄清老爷爷说的“只看见一个孩子”的原因。

2. 集中研究主题精读探究

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精读探究,这种读是鲜活的,是学而有用的。读活了语言文字,读活了心中的感受。

如在教学《草船借箭》这一课时,我们把精读探究的主题定为:从哪里可以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学生在读课文时找出句子,然后分别站在鲁肃和诸葛亮的角度去读。这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很高,同时对课文中人物理解得更为透彻,实现了读、悟的结合。

三、赏读品味

在朗读中,人的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诸多心理功能被调动起来,处于无障碍状态,从而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超脱、愉悦。在此教学环节中,要采用浏览、略读等朗读方式,对文中的内容进行仔细揣摩、玩味。尤其要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置身于课文的角色中美美地读,读出感觉、读出精彩、读出美感,最终达到语言的内化、语感的培养、情感的升华、审美能力的提高及思想境界的飞跃。

四、活读延伸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中要突出阅读行为的自主性,重在学生自己的体验感受、整体把握而不是理性的机械分析。”因此,尊重和珍惜学生阅读中的独特体验是我们应该十分注意的。

如在教学《坐井观天》這篇课文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拓展延伸环节:“青蛙如果跳出井口,它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请你先说一说,再写一写。有个小朋友写道:青蛙跳出井口,看到了广阔美丽的世界,心理十分高兴。但在接下来的日子,它看到它的同伴们有的被人类抓走了,有的吃了农药被毒死了……于是,它不得不又跳回了井里,感叹地说:“还是井里安全啊!”多么独特新颖的感受啊!

学生在和文本展开卓有成效的对话后,引导其说出心中的感受将变得水到渠成。在“活读”阶段,可让学生通读全文,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后想到了什么,也可鼓励学生开展批判式的阅读,激励学生说出所读所感,使作者、文本、读者三者之间情感达到高度的融合,并由此形成一个课堂高潮。

以读为本、高效阅读,尊重学生自己在阅读中的体验、感受与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教学中有指导、有感悟、有提高;在读中有思考、有收获、有发展,这才是真正的以读为本。以读为本,高效阅读,才能孕育精彩的课堂,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湖南省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港小学)

猜你喜欢

课标自然段语感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美丽的秋天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