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2017-07-19李妍

教师·上 2017年7期
关键词:预防心理健康大学生

李妍

摘 要:当今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水平迅猛发展的同时,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危害性越来越大。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就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预防

大学时代是学生们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大的阶段。从高中的紧张学习中解脱出来,迈入了充满自由氛围的大学校园,短时间内的巨大转变极易导致大学生们心理发展的不平衡和情绪的不稳定,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常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1. 难以适应环境的改变

刚刚离开了高度紧张的高中生活,很多大学新生们会对陌生的大学环境有着难以适应的现象。突然转变到大学相对自由的环境中,曾经的种种限制消失了,外界的大量信息也不断地向自己涌入,很多同学就会在此时变得迷茫,父母不在身边的牵挂和集体生活的不适应也会引发种种心理矛盾。

2. 学习压力大

大学的课程相对于高中来说具有更高的难度,很多同学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到非常吃力,明明努力了但成绩还是不理想甚至还出现了挂科,这就会让一些内心脆弱的同学产生烦躁、压抑的情绪。

3. 情感问题处理不当

作为成年人的大学生在大学校园中有着自由恋爱的权利,但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往往也是他们心理最脆弱的时候。对于情感问题的处理他们并不成熟,而感情本身就具有复杂性,所以更容易引发一系列的情绪波动,让他们变得更加敏感。而日益敏感的心理状况极易导致部分学生走向极端,做出一些危害自身甚至伤害他人的行为。

4. 人生目标迷茫,就业压力大

大多数学生是抱着雄心壯志,为了实现人生的目标而步入大学的。但慢慢地,初入大学的新鲜感渐渐消失,当时的目标也渐渐变得模糊。在这个时候,很多学生的心理就会被一种迷茫感所主导,他们稀里糊涂地过着大学生活却不知道自己以后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曾经宏大的人生目标变得遥不可及甚至是不切实际,这种变化就会使大学生产生严重的落差感,而强烈的落差感又是许多情绪垃圾产生的根源。

面对突如其来的一系列问题,导致少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呈现出不健康的状态,多数的大学生则呈现亚健康状态。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危害性

1. 对于学生本身的危害

人的健康并不只是身体上的健康,心理上的健康在很多时候有着更重要的地位。不健康的心理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导致无法完成学业。

2. 对于他人的危害

大学生活是集体生活,人的心态会很容易地影响到和他一起生活的同学们。一个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很有可能将心里的抑郁、不满和焦躁在生活和学习中传递给其他同学,这就是心理疾病的传染性,而这会给其他同学的心理和情绪造成极大的危害。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

“防患于未然”是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非常重要的方法,只有早预防才能尽可能阻止其发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并不是一门必修课,有的学校会开设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选修课,但其影响力往往不够,而且在教学质量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预防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要有完备的心理健康课程做基础。

1. 心理健康课程的授课方式

心理健康课程的开展并不能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授课,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设置网络课堂,学生们可以在学校网页上查找和学习相关心理健康知识。这样既方便又快捷,而且还增加了课程教授的灵活性,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需要来了解课程,更有针对性,也更有效率。

2. 心理健康课程授课老师的选择

心理健康教育关乎到学生们的心理健康状态,所以此课程对于教师的选择要更为慎重。教师要有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研究,要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待学生要亲切热情,善于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能够准确地发现学生中隐藏的心理问题并及时地给予指导,帮助学生走出心理的阴霾。

3. 开展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让学生尽早地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帮助其增强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防范意识。但许多学校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多关注那些存在或隐含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而忽略了对心理健康状况较为良好的同学的预防。

4. 调动各科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不能只依靠心理专业的教师,因为这对于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预防工作来说他们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学校要积极调动各科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除了教好自己所负责的专业课之外,还要给学生们渗透积极、健康的情绪,在课外之时多与学生们交流,及时发现他们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积极帮助他们疏通心理障碍,发现问题比较严重应及时与其辅导员沟通或上报学校。

(作者单位:山东政法学院信息学院)

猜你喜欢

预防心理健康大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