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有效教学评价

2017-07-19刘燕

教师·上 2017年7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核心素养

刘燕

摘 要:做好有效的教学评价工作,是当前教师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文章立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教学实际,通过建立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力求“学会学习”的核心素养及时落地,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达到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有效教学评价;核心素养

《课标》的实施,让一线教师有了明确的方向。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课堂上,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值得我们思考。

一、评价目的明确化,增强评价实效性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评价时,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可忽略。教师要结合预设的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内容有步骤地、科学合理地分析,设计教学环节,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教师在每次评价时,都要有所收获,进行有效评价。不偏离课堂教学目标,增强评价的实效性,同时注重课堂教学的过程性评价,充分体现学生的真实学习过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给出差异性评价。例如,在探究有关“中华灿烂的文化”问题时,我会根据对当前世界形势的分析和中国现在的发展,引导学生对国家的历史、文化做充分的探寻,让学生发表各种不同的见解,根据学生实际给予不同类别的教学评价。对在价值观上有偏差的学生进行适时的引导,对以国家自豪的学生进行肯定。在评价的语言选择上,我从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评价,引导学生学会辨析,有清晰的语言和明确的态度,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评价形式多样化,增强学生“介入感”

小学“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与其他基础学科相比较,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对于问题的理解往往因角度不同,答案也千差万别。我对各种不同类别问题的解答评价也不尽相同,打破教师主体格式,创设学生、家长主动参与氛围。“品德与社会”教学评价需要以家庭、社会和学校为背景的大课堂。在这个大课堂中,学生是主角,老师、家长和社会人士要帮助学生发现个人学习的成就和意义,指导学生检查和反思学习过程,激励他们有效地开展学习。在课堂上,我建立“小组合作学习”体系,让优秀学生带动组内的其他学生,合作完成作业,进行“捆绑式”有效评价,让弱势学生作为团队的一分子,跟着优势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进而树立弱势学生的自信心,触发他们积极学习的劲头。比如,在探究《每天都有好心情》《我们的快乐大本营》《购物有学问》等教学内容时,我都会采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如评选“动作最快团队”“最精美作品”“配合最默契家庭”等。结合学生个体、家庭和他人参与评价,采用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等方式,不仅让学生获得良好的认知,还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三、评价手段多元化,增强评价有效性

教师教学评价的时机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把握不好,会影响评价的结果,甚至适得其反。因此,评价时机应把握准确。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激励性口頭评价属于瞬时评价。在对学生进行瞬时评价的时候,我会首先面对全体学生并会十分留意学生不同的个性、气质、特点和学习水平,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地做出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我觉得只要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评价的认知和接受,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另外,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我也会设计很多让学生讨论的问题,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这时,我会利用延缓性评价把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分析、论证,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每当一种意见提出时,我都会请学生给予评判,他们或分析、或争论、或统一,都让他们自己来处理。例如,在学生讨论问题时,我对学生解答的评价不是标准答案,而是用语言提示诱发,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独创性。对学生理解不正确或不完善的地方,我会根据学生错误所在,补充引导,引起深入思考,让学生在不断的讨论中明确认识,从而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在学生理解得不够准确、表达得不够完整时,我会运用反问,使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产生疑问并进行比较,进而排除错误,获取真知。

总之,“品德与社会”课程采用多主体、开放性的评价,强调在评价过程中的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评价的主体不仅有教师、同学和学生本人,还可以有家长和社会力量的参与。综合各方面的意见,才能对学生做出较全面的、准确的评价。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并不是固定的,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综合地运用这些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使其更加完善,以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我们应认识到新课程标准关注的是每一个儿童的成长,情感、态度认知多于知识认知,作为教师,我们不仅仅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明白几个道理这么简单,而是要通过学习“品德与社会”课,转化为孩子们一种内在的动力,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的人。

(作者单位: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朝阳小学)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核心素养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