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思考自学能力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2017-07-19顾丽新

教师·上 2017年7期
关键词:约数导带独立思考

顾丽新

思考自学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由数学认知、数学思想、个人发展三个维度构成,而个人发展维度主要包括思考自学、合作交流、创新实践等素养。思考自学就是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理性思维、自主学习的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谓独立思考,更多体现在学生的认真、自主思考上,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师就要舍得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为学生提供静思的时间与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使习惯的养成成为可能。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考自学能力,首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如何培养学生思考自学能力的粗浅体会。

一、以导带读

课堂教学中的自学环节应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自学,开动脑筋边思考边自学。以导带读就是精心设计导读思考问题,引发思考,引领自学。以导带读的方法大致有两种,一是提纲式导读法,二是习题式导读法。

1. 提纲式导读法

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问题时,教师可设计下面这样的引导思考提纲:

(1)阅读课本第一自然段,弄清什么叫“按比例分配”。

(2)阅读例题1,题目的条件与问题是什么关系?

(3)仔细分析解答过程,回答:①3+2求的是什么,为什么先求这个?②粮食作物的面积为什么用2400×3/5求?③经济作物的面积还可以怎样计算?

(4)说说这道题的验算方法。

(5)“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这样的导读提纲,不仅自学内容、自学方法明确,而且自学思路十分清晰,能够把“学路”和“教路”协同起来,体现了学生对知识认识、理解、掌握、运用的全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2. 习题式导读法

如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教师可设计如下引导思考的识记型习题:

(1)举几个长方形的例子。

(2)( )叫长方形的棱,( )叫长方形的顶点,长方体一共有( )条棱,( )个顶点,( )个面,相对的两个面的面积( ),相对的棱的长度( )。

(3)指出火柴盒的长、宽、高。

又如,学习“约数和倍数”时,教师除了设计一些识记习题,还可以设计一些用以帮助理解的判断说理题:

(1)0是最小的自然数。

(2)1.5÷3=0.5,所以1.5能被3整除。

(3)1是100的约数。

(4)一个数的约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5)自然数“1”除外,其他的自然数至少有两个约数。

(6)10以内3的倍数有6和9。

这种习题式导读法,就是利用若干个简单的小问题把学生的思考一步步引向深入,使学生能深入思考,实现认知过程的转化,同时也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

儿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儿童心理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培养学生的思考自学能力,还必须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最佳氛围。

一方面,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课堂上的师生情感交流。教师态度要亲切,语言要有感染力,要不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励学生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使学生在课堂中既感到积极紧张,又感到轻松愉快。

另一方面,要给学生多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從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过河,到让学生摸着石头过河。例如,在教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后,让学生试做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在解题过程中,学生遇到了困难自然会动脑筋思考,会努力联想前面学过的知识,再由教师引导着解决问题。又如,在学习“分数和小数混合运算”时,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试做例题,结果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方法会多种多样,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总结,让学生理解解题的基本方法,同时还能比较灵活地根据题目的不同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这样,在试做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思考自学的能力就一定会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湖南省平江县瓮江镇三合小学)

猜你喜欢

约数导带独立思考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约数词语,不简单
关于某型系列产品“上下导带二次收紧”合并的工艺技术
炮射弹药滑动导带环结构设计
导带式数码喷射印花机运行过程中常见疵病
打捆机导带槽装置及捆带盘胀缩装置的改进
最强大脑
谈独立思考
谈独立思考
约数问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