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走进“购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017-07-19于莆

教师·上 2017年7期
关键词:面值面额记忆法

于莆

培养创新意识,训练创造思维,传授创造方法,提高创新能力是中小学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创新意识”就是根据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于现状,执意于创造、创新的要求的动力。身临三尺讲台,“三寸不烂之舌”是我们教师传播创新意识的媒介,发现、创新无处不在。走进“购物”,巧用生活中的数学,从小学数学课程总目标的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创新知识技能

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购物机会少,部分学生在认识、掌握各种人民币面值的学习中,记忆模糊,缺乏清晰、系统的认识。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创新了人民币面值记忆法。

(1)故事记忆法。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记者问道:“中国一共有多少钱?”周恩来总理幽默地回答说:“我们有18元8角8分”。事实上,当时使用的第二套人民幣共有10种面额,即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和1分,把这些钱加起来刚好是18元8角8分。桑代克的“相同要素说”中指出:只有当两种情境中的刺激与反应都相似时,迁移才会发生,而且两个情境中的相同成分越多,迁移就越大。利用这一迁移理论,现在我们使用的是第五套人民币,只是在第二套人民币的基础上增加了100元、50元、20元的面额,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知识的迁移,幽默记忆“现在我们有188元8角8分”。

(2)“我爱你”记忆法。潮流生活,时尚用语。“521”是信息时代网络流行用语中的“我爱你”,而刚好人民币除了大额100元以外,都符合这一定律: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要求学生在仔细观察后,大胆建立抽象数感思维“我爱你人民币”记忆。

二、创新数学思考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的教材《买文具》《买衣服》课程中,都涉及“怎样付钱”的问题。这不仅要求学生对人民币的单位、面值有深刻的认识,还要有较好的计算能力。因此,在授课中,讲解不同的付钱方式时,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运用,展示多种呈现方式,以适应学生表达方式的最优化、创新化发展。

例如,一件衣服78元,你应该怎样支付?①连加法,利用人民币面额列连加算式:50+20+10+5+2+1=78元;②连减法,利用人民币面额列连减算式:78-20-20-10-10-10-5-1-1-1=0元;③针对数感较差的学生我们可以采用形象画图法; ④针对计算能力较弱的一些学生可以采用分步法:

突破点:一直分到是人民币面值为止。购物无论用什么方法付款,需付款的总额都一样。

三、创新问题解决

掌握购物情境中有关钱款的简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例如,酱油4元5角;面条2元6角;盐1元2角。问:买一瓶酱油和一包面条要多少钱?正常的做法是列式:4元5角加2元6角;元加元,角加角,分加分。但是对于人民币单位换算能力一般的学生,可能将其拆分为:4元+2元=6元,5角+6角=11角=1元1角;所以6元+1元1角,又拆分为6元+1元=7元,0角+1角=1角,7元+1角=7元1角。

运用知识的一般迁移,根据学生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已有的认知水平,结合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换算以及生活经验,创新方法,可列竖式:

4元 5角

+2元6角

7元 1角

四、创新情感态度

(1)欣赏美。人民币底衬采用了中国著名花卉图案,背面主景图案分别选用了人民大会堂、布达拉宫、桂林山水、长江三峡、泰山、杭州西湖,拓宽了学生的欣赏美的角度。

(2)感悟美。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教学活动中,要使学生逐步体会为什么要分类,如何分类,如何确定分类的标准,在分类的过程中如何认识对象的性质,如何区别不同对象的不同性质,使学生逐步感悟分类的美。根据人民币各面额的特点进行分类:第一种按照材质分为硬币和纸币;第二种是根据面值把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和1元归为一类,5角、2角、1角归为一类,5分、2分、1分归为一类。学会分类,不仅有助于学习新的数学知识,还有助于分析和解决新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创造美。突破传统,将“商店”搬入课堂,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购物活动,将学生分为两类,分别充当售货员、顾客,并为售货员佩戴上徽章。让学生在充分而真实的购物情境中,体验如何算钱、付钱、找钱,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运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与人合作,体验合作的乐趣,感受团队意识,享受集体归属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在于一朝一夕,贵在循序渐进。教师应注重学生“经历、体验、探索”不同层次的发展,重视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走进课堂,走进生活,用心品,悟创新。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城县洪门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面值面额记忆法
第一套人民币共有12种面值
百万“大”钞
10元钱有多少种面值组合
高中数学学习中公式的记忆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