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谈阅读教学中生本课堂的构建

2017-07-19罗丽

教师·上 2017年7期
关键词:周总理文字建构

罗丽

在我们身边,不时地有削足适履的现象发生。在我们的公开课上,教师妙语如珠,学生沉默不语;教师激情飞扬,学生冷若冰霜;学生努力地“迎合”着老师一个又一个问题,“协助”老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这是学生学习、发展的课堂吗?显然不是。教学要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主动发展,激扬学生的生命,挖掘学生的潜能。

特级教师周一贯先生说,小学语文除了姓“小”之外,它还有一个姓,它姓“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由浅入深,从错误走向正确,从朦胧走向清晰,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逐渐建构起自己的认知观、价值观,逐渐地掌握语言的特点。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建构起新的知识结构,营造出生本课堂。

一、多管齐下感悟为先,建构新的知识结构

在课堂上,我们观察到多数学生只停留在语言文字的表面,不能深入地体会文字背后所傳达出的信息,很难触摸到文字的“温度”。针对这样的情况,语文老师要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触觉,充分地展开想象联想,去感受语文材料的整体性,通过丰富多彩的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整体感知、感受、把握、体味、揣摩、领会、感悟,通过言语典范去感受语言现象,体验言语能力,增加文化底蕴,培养语文感知力。

笔者在执教《圆明园的毁灭》时,为了引导学生感受英法联军的可耻行径,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1)英法联军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2)读完这一段,你的眼前仿佛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3)学生想象说话。

(4)总之一句话:英法联军是能掠走的都掠走,带不走的都破坏掉,甚至放火毁灭证据。在这里教师找到了一段真实的资料(出示资料),这时候,你的心中涌动的是怎样的情感,请拿起书,把你所有的感受送到文字中去。

(5)在三天三夜的大火中,在燃烧了4320分钟的大火中,我们仿佛看到什么被烧掉了,我仿佛看到( )被烧掉了,我仿佛看到( )被烧掉了,我仿佛看到( )被烧掉了。是啊,圆明园所拥有的一切,现在都没有了:没有了( ),没有了( ),没有了( ),也没有了( )。

(6)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再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7)此时,我们再来看看这一片废墟,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同学们,你们的眼前还是一片废墟吗?圆明园毁灭了,但毁灭不了的是什么呢?

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同时也要求填充文字资料,用音乐来渲染,丰富学生的感知,尊重学生内心感受,让学生置身于文字之中。

二、遵从学生认知规律,由浅入深逐步展开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由于生活经验、生活环境不同,他们对于文本的解读都不一样。对于文本的认知,我们应该多元化地来解读,不应该一概而论;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解读、个性化解读,不应该将教师的观点强加给学生;我们应该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逐步地让学生了解到文本所透出的真知。

如《一夜的工作》这一课,我们大部分教师可能会先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中心句:“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然后引导学生去课文中寻找哪些句子写出了周总理工作劳苦,哪些句子写出了他生活很简朴,找出相关句子进行理解。

全国名师蒋军晶老师在设计的时候,充分地引导学生多元化地解读。他先带领学生研读周总理审阅一份文件的情景,再追问学生:总理极其认真、细致地审阅的仅仅是这一份文件吗?学生回答:“他审阅的是一夜的文件。”在学习了周总理一夜的劳苦工作后,课外延伸到他一生的劳苦工作中。在蒋老师由浅入深的引导下,学生对于这句“他是多么劳苦”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

三、课堂生成因势利导,点拨引导“三本”合一

课前我们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预设,课堂上学生的情况随时都会跟自己预设的不一样,这时,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案,适时进行点拨引导,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特级教师薛法根在执教《我和祖父的园子》时,呈现的是“家常课”——一本书、一支粉笔。薛老师甚至能为了学生的一个错别字花上三分钟。在公开课上,在那么多听课老师面前,这样做是需要勇气的,这样的勇气让我们佩服,因为在课堂上老师是为着学生服务的,而不是为了上给听课的教师看的,而不是为了博得听课教师的赞誉的。我相信这一节课后,那个学生肯定不会再读错那个字了,这一班的学生对这个字也不会再念错了。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我们一直在探索,我们一直在寻找,我们一直在实践,企望找出一条生本之道,让生本深入课堂、深入教育,让课堂能成为孩子们的舞台,扬起孩子们的笑脸,激荡着孩子们的情怀。

(作者单位:四川省井研县竹园镇中心小学校)

猜你喜欢

周总理文字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周总理的标准餐
走进淮安周总理故乡 追寻一代伟人足迹
种出来的“逍遥居”
周总理运筹援越扫雷——访海军原副参谋长来光祖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