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2017-07-19李艳霞

教师·上 2017年7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运用实践活动阅读教学

李艳霞

摘 要: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文章从营造良好的语言文字学习环境、重视对语言文字材料的积累、依托阅读教学这个主渠道、认真上好口语交际课、设计形式多样的“小练笔”、积极开展各项语文实践活动这六个方面阐述如何才能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关键词:语言文字运用;阅读教学;实践活动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然而纵观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仍然有不少教师把语文课上成了内容情节分析课、思想品德课和常识课。再看看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现状,可以说有很多欠缺。例如,在考试和作文中错别字泛滥、成语误用、写作文病句连篇,等等。这些都说明学生学会“运用”或“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确实有待加强,因此,努力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成为了当务之急。下面我来谈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一、营造良好的语言文字学习环境

语言文字的学习是个耳濡目染的熏陶过程。我们首先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条条标语、一句句名言等都是语言文字运用的范例,能让学生们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比如,在餐厅里应该张贴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看见有人摘花时,应该用“花儿也是有生命的,请爱护她”等标语来提醒;当有学生成天玩乐时,我们要用“名言栏”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来劝告。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创设与生活贴近的语言文字环境,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他们思维发展和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例如,我在不同的讲话场合,特意把新学的词语、修辞、优美的语句和名人名言运用到讲话中。比如,学习了“饥肠辘辘”这个词后,我对一个刚打下课铃就把零食往嘴里送的学生说:“你现在是饥肠辘辘了吧,要不然怎么这么想吃东西。”有不少学生也立刻能依葫芦画瓢,活学活用的效果就达到了。又如,教师表扬他们上体育课跑步的速度很快时可以说:“你们都跑得像一阵风似的,我真为你们感到自豪。”创设这样的语言环境,目的就是让学生受到熏陶,继而自觉运用。

二、重视对语言文字材料的积累

积累语言文字是学会运用语言的基础。著名小学语文教育家张庆先生说过:“学文如聚沙,学语文是‘无序的,就是今天读一篇,明天读一篇,今天记住一个字,明天学会一个词,长此以往,积累多了,这个工具就有了,说话、写文章就越来越自如了,就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了。”怎样加强语言文字积累训练呢?

除了重视课堂上的积累,通过课外阅读进行积累也非常重要。引导学生每天课外阅读时摘抄一些好词好句,记录一些好的听、说、读、写的方法。在阅读旧报纸、旧杂志时,要把有用的东西剪下来,贴在本子上,做成“剪报” 便于随时查找、引用。由于“剪报”是学生亲手劳作的结果,他们会对其关爱有加,奉为至宝,只有重视的程度深了,积累的效果才会好。我们还要指导学生在积累的过程中加强梳理,每隔一个阶段进行一次“盘点”,边学习,边温习,并且将所学内容条理化,归类存档,领悟知识、经验和各种新信息之间的联系,逐步把握语文学习和语文运用的规律。除此之外,我们可以通过展示平臺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累,例如,引导他们在看故事的基础上讲故事,在每天早读课前的五分钟进行展示。

三、依托阅读教学这个主渠道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心筛选、刻意编排而来的,对学生知识系统的架构和语文能力的形成颇具作用。教学时我们不能轻率地分析情节、讲解内容,而应该秉承叶老所说:“课文是个例子,通过理解这个例子,训练他阅读文章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紧扣教材,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学生才能真正学好语文。例如,我在教《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利用文本的特点抓住了几个比较有价值的语言训练点进行语言训练。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的原因。在第四自然段的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各种海鱼呈现出来,鼓励学生抓住鱼的外形特点,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再如,我在教《丑小鸭》一课中的“羡慕”一词时,先让学生用音序查字法理解这个词的意思,然后问学生“丑小鸭看见什么羡慕,平时你看见什么会羡慕”,最后用“羡慕”造句,使学生达到在品词析句中更好地感受、感悟、积累和运用。

四、认真上好口语交际课

口语交际课是培育学生交换思想、传布信息、表达情绪、学习规范语言的教学平台,借助这个平台,可以为培育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教学中,我们要利用语文课本中每个单元的口语交际的内容,开展有序和有趣的交流,切实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率与利用率。例如,有一组口语交际的内容是当一名小导游,学习完《颐和园》这一课后,我先让学生回忆课文内容,再让大家轮流在小组里介绍颐和园的迷人美景,然后评出优秀导游员。由于刚学完的内容大家比较熟悉,张口有话可说,说起话来滔滔不绝,达到了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接着我把学生引入介绍自己家乡的风景名胜。对学生的介绍只要有一定的内容,我始终都以鼓励为主,给予肯定。这样,学生有了信心,说起话来也就流畅多了。

五、设计形式多样的“小练笔”

“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烦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所以我们要增加结合阅读的小练笔,安排要自然、恰当、形式多样,不能搞形式主义。中高年级课文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运用也应是多角度、多方面、形式多样的。如我教完《鱼游到了纸上》后设计了一个小练笔(任选一题完成,用上文中学到的神态、动作描写等):①看插图,展开想象,围观的人会怎样赞叹、议论?②上课铃响了,老师捧着试卷走进教室,脸上堆满了笑容……(请接着往下写)。又如,在《特殊的葬礼》教学中,可适时安排这样的练笔:替巴西总统菲格雷特撰写一份在塞特凯达斯瀑布葬礼上的演讲稿,尽量用文本中的词句。只要坚持下去,日积月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就一定会提高!

六、积极开展各项语文实践活动

在大力提倡“教育要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今天,在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上下功夫,能促进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内化和吸收。在开展活动的方法操作上,教师应该甘当“配角”,将“主角”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新。那么,方法究竟有哪些呢?

充分利用少先队活动。少先队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形式之一。队日活动能帮助学生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知识,增长才干。如开展题为“慰问敬老院的老人”的活动之前,我说:“同学们,去敬老院和爷爷、奶奶们相见的日子快到了,每位学生必须要准备一些讲话的内容,讲些什么呢?①进行一段自我介绍;②讲一则小故事。”学生们接到任务后立即分头准备,且兴趣盎然。结果是:活动成功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得以提高,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一是做游戏。如在写一个游戏时,我布置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出一个游戏。准备好后,优秀的在作文课上给大家表演(作为素材)。二是开展竞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适度地引入一些比赛活动,无疑能获得良好的竞争效果。而这种竞争效果所带来的调动语言积累、促进语言表达之功效是显而易见的。如在学完《中彩以后》一文后,我设计了这样的实践活动:当“爸爸”把车子还给库伯后,库伯会怎么说呢?充分运用课文情境、课外积累进行竞说。于是,一句句出自肺腑的话语、一个个暖人心扉的举动洋溢在整个教室里。三是开展辩论。论辩是一项技能,能高度激发学生的智慧和能力,在论辩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搜集与编排可谓体现得淋漓尽致。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方法还有很多,诸如诗歌朗诵、明星主持人、一分钟新闻发布会、成语接力赛、参观访问、动手办报、演课本剧、开故事会等活动。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朗诵、书法等课外兴趣小组,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运用、驾驭语言文字这种工具,通过运用语言文字的范例和实践,让学生学习在生活中、在本课程中和其他课程的学习中,并在不同的领域里运用好语言文字。

(作者单位:湖南省祁阳县浯溪街道人民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运用实践活动阅读教学
“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检测试题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低年段的“语用”策略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