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初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2017-07-19江唯

教师·上 2017年7期
关键词:教师应价值观意识

江唯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这向我们昭示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健康发展的个性”为培养目标。为了更好地促进初中历史教学中价值观渗透的效果,我们必须找寻适合并且有效的方法,让学生不仅能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而且能够在历史学习中受到人文熏陶,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情感、坚强人格等。本文就教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情感价值观的方法和途径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素材进行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1. 善于利用历史文物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文物,它们是古代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历史文物图片。例如,在讲到《青铜器和甲骨文》一课时,教师将司母戊鼎的制作工序讲述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智慧。特别是在学生欣赏四羊方尊时,教师给予适当的讲解,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而且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2.利用历史事件、历史故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初中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发展,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对世界也开始有了自己的看法。对这一阶段的学生,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历史学习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的历史事件,教师要利用这些历史事件,正面引导学生,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历史故事的运用是历史教学中较常见的方法,在讲述历史故事时必然会涉及一定的历史人物,教师在选择历史故事时要做到难易适中,符合主题。如讲到《拿破仑帝国》这一子目时,既要选取拿破仑通过自己的努力而不断前进,在逆境中乘风破浪,最终建立拿破仑帝国的正面素材,又要选取他在后期进行不正义战争带来灾难的反面素材,这样,让学生能够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

3. 利用世界史知识,结合国内外时事热点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公民意识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要将学习的眼光放得长远一点,要积极学习他国先进的理念、技术,从而为我国所用,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在完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不断挖掘教材内容与公民意识培养的结合点,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的培养。公民意识内容丰富多彩,总体来说,学习古代史,可以感受祖国灿烂的文明,增强其民族自尊心;学习近代史,体会屈辱挨打、探索抗争的历程,增强民族复兴意识;学习世界史,体会他国民主道路的进程,树立尊重各民族传统的价值观以及以人为本的民主观。

二、教师应注意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注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把“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作为突破口和着力点,号召教师要“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可见,教师的道德修养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初中历史教学的内容中包含了极其丰富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素材,教师有责任通过这些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要在实际课堂中控制好自己的教学情绪,活跃课堂气氛,把握语言的生动性,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教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极其关键。首先,教师要在现实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用实际行动感染学生,注重自身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其次,教师还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学识魅力”教育学生感悟知识的重要性。最后,教师还应不断提高教学技能,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培养。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课堂气氛。教师可以利用巧设问题情境、小组合作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有效地激发学生去思考问题,为其养成良好的情感价值观做好铺垫。

三、建立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有效利用师生互动环节

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建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给学生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师生双方站在平等的位置,相互沟通、相互交流,来达到相互启迪、相互促进的目的。

现代教育主张尊重人的价值、人的个性、人的尊严。但是,初中阶段的青少年思维中还缺少独立性和批判性,认识事物容易出现片面性和表面性。对一个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评价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各种评价和展示保持鼓励、引导的态度,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敞开心扉,坦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甚至质疑老师,鼓励他们自主、自觉、自省。当然,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也要一起参与讨论研究,给予学生正面的引导。

总之,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需要教师有正确的教学理念,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用科学的历史观来教育、感染学生;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把握三维目标的整体性,依据不同的学情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完成学生情感价值观的目标;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让历史中的价值观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深入人心。这样,才能做到“润物细无聲”的情感教育,做到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目标。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县开慧中学)

猜你喜欢

教师应价值观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