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对核电设备出厂验收文件管理的探讨

2017-07-19徐重红

卷宗 2017年13期

徐重红

摘 要:目前,核电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能源,其利用核能转换电源,减少了利用煤和石油发电,以缓解日益紧张的能源问题。在核电工程发展、建设过程中,其对于安全管理运行的专业化和技术性有着很高的标准和要求,核电设备的设计、制造、出厂验收均需要严格进行管理,以保障其运行的质量安全,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本文围绕核电设备出厂验收展开讨论,分析其文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科学、可行的管理办法。

关键词:核电设备;出厂验收;文件管理

核电设备包括机械、电器、仪器仪表等,其共同支持着核电站的运行。而核电设备的质量则直接关系到核电站的运行安全,这就需要加强对核电设备的质量管理。从采购管理环节着手,将设备出厂验收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在硬件检查和验收试验的基础上,提高文件管理的专业化程度,建立完善的文件控制体系,确保信息准确有序的流转,确保核电设备合格出厂,并能够安全、可靠的投入使用。

1 核电设备出厂验收文件管理的要点

1.1 前端控制

核电设备出厂验收工作十分关键,是检验核电设备质量和性能的重要环节,关系到核电设备能够安全应用于核电站运行当中。加强前端控制,对于报审文件、资料(人员资质证书、产品质量证明书以及检定证书)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保其内容真实、有效、清晰。同时对核电设备设计、制造、加工等各个阶段的记录、签字、印章进行严格审查,保证文件内容齐全、完整,避免出现纰漏[1]。

1.2 全过程管理

全过程管理则是进一步提高了验收文件管理的力度,将文件处理与核电设备设计、制造、加工、检查及检验等各个阶段进展同步。在此基础上,制定完善的文件检查计划,严格予以执行,明确重点的检查和验收节点,并定期前往设备制造和加工的现场进行监督,审查其原材料采购清单、检验报告、生产过程试验记录、特殊技术要求报告等相关文件,参考采购技术规格书、施工图纸、相关规范标准以及验检验规程等。对于核电设备出厂验收各项工作,分别由专门的人员来负责,其主要检查核电设备出厂验收资料内容的完整、准确,当核电设备出厂验收中发现文件记录偏差时,则需要抽取设备进行测试、检验。若测试、检验结果无误,则需要对文件记录予以更正。如果设备存在问题,则需要进行调试或返工[2]。

1.3 提高文件质量

加强核电设备出厂验收文件管理是为了保障文件、资料的质量,在保证其内容的完整和准确的同时,还需要保证其规范性。保证核电设备出厂验收文件的规范性,相关工作人员的签名、日期等内容均采用手写,并保证字迹的情绪正确填写单位名称(全称),并加盖印章,加盖印章日期与设备验收日为同一天。规范填写验收文件后,需要进行复印,保证复印件清晰度和辨识度高,然后将原件留底存放。进一步优化文件管理流程,对于核电设备生产、制造过程中产生的过程性文件,需要及时进行传递,妥善予以处理[3]。

2 核电设备出厂验收文件管理的难点

2.1 核电设备种类、数量多

核电设备主要包括械设备、电器设备、仪器仪表设备等,其种类、数量繁多多,根据其功能的需要分为核岛设备(反应堆堆芯、反应堆压力壳、堆内构件等)、常规岛设备(汽轮机、发电机、除氧器、凝汽器等)以及辅助系统设备。面对如此繁多种类、数量的核电设备,其采购管理阶段的文件收集和整理工作將面临着不小的困难。不同类型、功能的设备,其文件也存在着很大差异,无法按照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进行整理,同时还需要满足其质量要求。这是当前核电设备出厂验收文件管理工作需要克服的难点问题[4]。

2.2 文件收集跨度大

核电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项目,其重要设备的制造周期较为漫长,其设计、制造、加工以及验收等文件收集跨度大,同时也增加了文件的审核难度。尤其是在新型设备的生产制造过程中,由于没有前人经验作为借鉴。核电设备对于工艺、技术的要求很高,在质量方面不允许有任何纰漏,以保证其运行安全。由于核电设备制造难度大,也就延长了制造周期。而制造周期越长,则文件收集跨度就越大,文件审核意见反馈同样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无疑增加了核电设备出厂验收文件管理工作的难度。

2.3 不一致的设备验收文件管理标准

核电设备的采购需要面向于国内外的各大制造厂商,但是在设备验收文件管理方面,国内外的相关标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文件管理工作的难度,仍集中体现在文件收集和整理方面[5]。

3 核电设备出厂验收文件管理的相关措施

3.1 建立标准化的文件管理体系

在核电站运行过程中,其对于设备性能是安全与稳定有着很高的标准和要求,这就需要对核电设备的设计、制造、出厂验收进行严格的管理,以保障其运行的质量安全,而出厂验收是核电设备出厂前的收尾工作,同样也是最为关键的工作环节。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核电设备出厂验收的管理和控制,从文件管理环节着手,提高其专业化程度,建立标准化的文件管理体系。提高核电设备出厂验收文件的 规范性,需要以国家标准、档案行业标准以及核电行业标准为参考,进行文件整理与归档、质保记录、文件编码与文件控制,制定统一规范的文件管理标准,细化前端控制、全过程管理等相关内容,建立标准化的文件管理体系,严格在工作中予以执行。加强对核电设备出厂验收的控制与协调[6]。

3.2 建立分类管理体系

建立核电设备出厂验收文件管理分类管理体系,是为了更加高效、合理的处理种类繁杂、格式多样的文件、资料,能够更加有序的开展工作。在核电设备的验收工作当中,文件的产生是根据核电站安全运行的实际需要来决定的。文件的内容主要包括核电设备的设计、制造、加工、检查及检验等多项内容进行自动分类,避免出现差错。设计文件主要包括设备采购合同及变更协议、采购技术规格书、技术条件以及施工图纸等。生产管理文件则包括制造和焊接等相关规范标准、无损检验标准、包装储存方案以及设计变更等内容。检查及检验文件主要包括设备出厂验收大纲、计数检查抽样程序等。

建立信息化的文件管理体系,提高验收文件管理的专业化和规范化,将核电设备验收文件储存于信息系统当中,便于查询和利用,进而提升文件管理工作的高效性,充分发挥文件管理工作的功能和价值。根据核电设备出厂验收管理的实际需求,开发多个功能模块。为了进一步完善信息化文件管理体系,需要进一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将验收文件信息、数据录入后,系统能自动生成目录和表格,高效进行文件的整理和归档,并提高其准确度,其对于核电设备出厂验收的全过程管理优质积极的帮助作用,全面提高设备验收文件管理水平,为核电设备安全投入使用提供保障[7]。

3.3 核电设备出厂验收文件管理创新

创新文件管理体制和机制,将核电设备出厂验收文件管理工作贯穿于核电设备生产制造的全过程中。合理进行权责分配,合理分工,明确每一名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认真的执行,提高管理工作质量。在核电设备出厂验收文件管理组织当中,加强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沟通,共同就核电设备的设计、制造、加工以及验收和检验工作进行探讨,并在相关事项上达成一致,明确工作准则,要求各单位、部门认真遵守,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对于核电设备出厂验收和文件管理工作所出现的问题,则需要有单位或个人及时出来承担责任和解决问题。

3.4 加强质量监督工作

加强对核电设备出厂验收文件管理工作的监督,并制定检查计划,合理编制文件管理的相关工作内容。严格进行质保监查和专项监督,评价核电设备出厂验收文件质量,并及时从中发现问题,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予以解决。将文件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经过严格的监督检查后予以验证,进而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并对核电设备出厂验收文件予以整改和完善,将质量监督工作深入到文件收集、整理、审查、传递等环节当中,检查记录内容的完整、真实、准确,保证格式规范、页面和字迹清晰,对于不符合档案规范要求的文件,则需要及时进行修改[8]。

4 核电设备出厂验收文件管理的新思考

4.1 做好核电设备出厂验收的准备工作

在核电设备出厂前,预先做好对验收、文件管理工作的准备工作。根据核电设备加工、制造、检查与检验过程中得到的质量记录,以此为参考,编制验收文件,明确重要的检验参数。对于核电站中的关键、重要设备,则需要经过预验收和正式验收,提高验收质量,并将其质量验收结果详细、完整的记录在文件当中,并根据其结果进行质量评价,确认合格后,由相关负责人进行签字和盖章确认。在此基础上,提高验收条件和标准。核电设备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核电站的运行安全,加上其生产制造工艺复杂、困难,对于专业性和技术的要求极高,这就需要进一步提高其验收条件。核电设备包括机械、电器、仪器仪表等,其共同支持着核电站的运行。而核电设备的质量则直接关系到核电站的运行安全,而不同核电设备在和核电站运行当中有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可将核电设备分为核安全级和非核安全级,不同级别的核电设备,其验收条件也就不同[9]。

核安全级设备是核电站的重要设备,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核电站的运行安全,其出厂验收条件要求相对更高,而非核安全级设备对于核电站的运行安全有一定的影响,其验收条件略低于核安全级设备。由于核电设备种类、数量繁多,可以根据其重要性和复杂性进行细分,实现分级管理,形成多个验收分级。同样,在核电设备出厂验收前,坐好其准备工作,对于不同分级的核电设备,制定其相应的验收标准。

4.2 验收文件的合理编制

在做好核电设备出厂验收的准备工作的基础上,进行验收文件的合理编制,需要获得设备出厂验收依据(设备采购合同、采购技术规格书、施工文件、相关规范标准以及制造商编制的程序和规程),形成明确的验收大纲,其批准发布时间大约在核电设备出厂前30d。验收大纲的内容主要包括合同概述(供货范围,验收设备以及交货地点)、验收概况(参考采购技术规格书)、技术参数和验收范围(规格参数、尺寸、外观)以及验收标准,验收大纲的编制主要参考以上内容,而验收文件的编制基本是围绕着验收大纲所展开的,明确验收内容,结合以往的验收工作,同时考虑到核电设备的功能和特性,进而对内容予以补充和完善,制定科学、合理、简化的验收程序,细化操作,量化指标,铭牌、支撑、管口方位以及安装尺寸以及外观是核电设备验收的重要指标。尤其要重点检测其尺寸和形位公差以及对隐蔽工程验证,以上内容均需要细致、准确的编制于验收文件当中,为核电设备出厂验收提供有效的文件,保障核电设备能够安全、合格出厂[10]。

4.3 精细化验收和问题跟踪

提高核电设备出厂验收的精细化程度,详细了解核电设备的供货范围,加强对其本体和附件的检查,格局设备、备件清单和装箱单,具体检查内容包括包括铭牌、外观、尺寸、零部件、专用工具等。重点进行核电设备功能、软件的检验,检查过程中尽量不忽略隐蔽部位,能够将检查工作落到实处,严格进行查对,并对其设备质量予以综合评价,对照图纸和标准规范,如完全符合,则通过验收,在验收文件上予以签字。对于不符合标准要求的设备,则要求制造商进行返工整改,同时在验收文书上予以記录,并进行问题跟踪。核电设备验收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制造、加工过程中未能检查和检验出来的问题,这就需要提高设备验收的精细化程度,应用先进、专业的技术手段。只有在验收环节评价合格的核电设备,才能投入达到核电站应用当中[11]。

为了更好的保障核电设备的质量安全,需要进一步提高硬件检查和验收试验的技术水平,保证文件管理的专业化程度,建立完善的文件控制体系,确保信息准确有序的流转,在核电设备验收文件当中,能够将设备出厂前的制造、加工、检验、验收以及整改情况一一反映出来,形成详细的记录,为核电设备投入使用后的运维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核电设备出厂验收文件有原件和复印件两份,原件需要保证字迹清晰、条目清楚,妥善予以保存。对于需要整改的设备,则需要进行问题跟踪,并形成遗留问题跟踪单,直至问题妥善解决,对于整改后的核电设备仍需要进行验收检查,确保没有问题后方可出厂投入使用,以上操作均详细记录于验收文件当中。

设备出厂验收需要严格执行相关程序,不可流于形式,任何小的隐患都关系到核电设备的质量和核电站的安全,验收是设备出厂前的最后检验程序,而文件管理是验收工作的重要环节,从中能够反映出设备的性能、质量,便于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管控,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核电设备合格出厂,并能够安全、可靠的投入使用。

5 结论

加强核电设备出厂验收,其目的是为了保障核电设备的安全使用。从文件管理工作着手,加强前端控制和全过程管理,提高文件质量。克服核电设备种类数量多、文件收集跨度大以及设备验收文件管理标准不一致等难点问题。建立标准化的文件管理和分类管理体系,实现核电设备出厂验收文件管理创新,保证核电设备能够安全投入到核电站运行应用当中,维持核电站的良好运行。

参考文献

[1]徐文镜,张春来,王小刚,牛巧珍.航天质量“双归零”在核电设备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浅析[J].标准科学,2013,(02):80-83.

[2]玄兆达,张金元.浅谈核电设备出厂验收管理[J].河北企业,2011,(06):31-32.

[3]王波.全球首座高温气冷堆商用核电站DCS设备出厂[J].能源研究与信息,2016,(02):70.

[4]郑庆吉.核电厂阀门出厂验收工作分析[J].科技视界,2016,(26):317.

[5]徐文镜,张春来,王小刚,牛巧珍.核电设备监造管理现状简析[J].标准科学,2013,(08):70-73.

[6]郑丝琳.核电总包背景下設备竣工文件全程管理模式探析[J].办公室业务,2012,(15):73-74.

[7]桑瑞霞,张晓辉.火电工程EPC项目设备竣工文件全程管理模式探析[J].黑龙江档案,2015,(04):58-59.

[8]段世平,袁德家.浅谈AP1000核电项目中的设备文件管理[J].机电兵船档案,2014(5):35-37.

[9]马丽娜,何洁.核电站过程仪表类设备出厂验收管理[J].现代企业文化,2016,(03):91-91.

[10]马明波,邬忆华,孙莹.浅谈核电工程项目竣工文件质量过程控制[J].机电兵船档案,2014,(04):12-16.

[11]朱从斌,葛林涛,朱坤.核岛主设备制造和役前检查阶段无损检测技术差异[J].无损检测,2015,37(9):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