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应历史与时代的召唤

2017-07-19梁琴

北京青年周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中华艺术家美术

梁琴

冯远的一支笔深刻写意苍生,一把刀严谨解剖自己,一腔热情推动社会公共美术事业的发展,一份关爱支持体恤着老中青艺术家。他追寻实践艺术理想,更是自觉地把为时代创作大美为己任。

作为参加文艺座谈会艺术家代表之一的冯远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他时刻牢记习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中强调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近年来冯远在工作和艺术创作的同时,又作为“义工”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和上海美术学院等高等艺术机构、学府的筹建及运营过程中给予无私、无偿的支持与帮助。

历时五年由冯远兼任“工程”组委会副主任和秘书长的“中华史诗美术大展”开幕,标志着中国美术在历史画艺术创作领域取得了重大成果,填补了中华历史文明主题性美术创作的空白和缺憾。

冯远常说:“今天的艺术家赶上了最好的时代,在创作中要时刻保持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作为参加文艺座谈会艺术家代表之一的冯远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他时刻牢记习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中强调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他将策划组织“20世纪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和“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实施视为最重要的集体“创作”;能够得到各方支持,联络广大艺术家们共同描绘百年近现代历史和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史,这既是一件由众人成就的社会功德事业,也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基本建设项目。画好自己的作品,是从个人角度体现了小我的思想与价值。能够联络广大美術家共同来为中华民族创造一部可视的图像历史,做好这项实实在在的文化基本建设工作,将使每一个艺术家的个体价值被放大外延,不管将来后人怎么评说,我们这代人在有生之年做了该做、能做的事情,其意义将远远超乎任何个人的贡献之上。

近年来冯远在工作和艺术创作的同时,又作为“义工”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和上海美术学院等高等艺术机构、学府的筹建和运营过程中给予无私、无偿的支持与帮助,他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为清华艺术博物馆的组建和顺利开馆尽心尽力、四处奔波。现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已经成为一所国际一流的大学艺术博物馆,曾先后成功举办了“清华藏珍”、“对话达·芬奇”、“尺素情怀”、“学院传薪”、“竹简上的经典”、“营造中华”、“思贤师心”等诸多学术展览,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上海美术学院也在冯远等领导和艺术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正式挂牌,这标志着上海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具有深远的意义。

2016年11月20日,历时五年由冯远兼任“工程”组委会副主任和秘书长参与、策划、组织的“中华史诗美术大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宣告竣工。146件最终入选作品在国家博物馆的8个展厅展出,表现形式涵盖了中国画、油画、版画和雕塑四个种类,标志着中国美术在历史画艺术创作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和所达到的艺术、学术高度,填补了中华历史文明主题性美术创作的空白和缺憾。

作为当代有杰出成就的艺术家、学者、教育家,冯远的人生经历和艺术创作生涯多舛而丰富。他初中始自学绘画,曾是“北大荒”下乡知青,凭着爱好,耕读之余从事绘画,他是“文革”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入读浙江(今中国)美院的研究生,从1974年就参加历届全国美展,多次获奖;他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文化活动,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在繁忙的工余时间,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从事创作实践,创作了一系列具有社会公共记忆的作品。冯远曾说:“我边教学,边创作,边尝试不同以往的绘画形式,选择、扬弃、再选择……我崇尚汉唐雄风,试图在一片红牙檀板的世界中,响起铁板铜琶的雄肆之声。也许是多天性使然,抑或是坎坷经历所致,斯芬克斯永恒之迷引我陷入荆莽苦海,九碰壁而不知悔。我画历史,意在为民族立碑;我作孽海沉浮,乃感喟人生苍凉;我画天界,是因悟出了至大至微;我作文字,是觉出了书法抽象结构美与绘画源出同一律;我写罗汉作汉魂,旨在驾驭并强化传统绘画技艺,同时探讨水墨画向抽象阶段过渡的可能性。大化流衍,沧海一粟,绘艺无涯,探其堂奥需倾一生心力。我当努力读书,广游博涉,攀缘高山,进取不辍。”

冯远的一支笔深刻写意苍生,一把刀严谨解剖自己,一腔热情推动社会公共美术事业的发展,一份关爱支持体恤着老中青艺术家。冯远和一般画家最大的不同就是既要解决自身创作中的各种矛盾和难题,如笔墨与造型、传统与现代、结构的严谨与笔墨的写意等等艺术、技术性问题;又要解决好时代赋予的任务与自身创作的矛盾,他撰写有上百万字的文章,凝聚着他不断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成果,这种思考对他的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酷爱美术,一生与美术忧欢相聚。履职之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持之以恒,孜孜以求,追寻实践艺术理想,更是自觉地把为时代创作大美为己任。我们祝愿他伏枥之手继续为国家、为社会、为美术创作事业做出卓越贡献。

在今年“两会”的发言中冯远建议“从顶层设计中,将“人”的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予以充分重视”。冯远谈到:作为治理14亿多人口大国的执政党和政府,有着一份历史担当,那就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人民”、“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和历届政府的最高执政理念。人民是一个丰富且复杂的活态概念。作为人民的一分子,解决了基本温饱,享有了基本权利,逐渐拥有了一定财富的个体的人,又是有不同身份、职业、素质,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诉求的具体概念。因此,从发展的观点来看,个体“人”的建设,关乎一个民族文明素质的培育和提升,是需要全社会上下共同关注的重要任务。冯远说:一切为了“人”,一切围绕“人”。以“文”化人,以“教”育人,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基本素质的铸造。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是人才、科技、文化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的竞争、人的素质建设的竞争。

“向上、向美、向善”的脚步不停歇。冯远透露,为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精神,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今年将启动为期三年的“中华家园”主题美术创作活动,聚焦“四海一家”和“华夏风物”。前者展现56个民族的历史人文和精神风貌,后者表现祖国大好河山、历史遗迹、人文风物、当代新姿,计划将在2019年完成并于新中国70岁华诞之际向公众展示。在此我们也预祝“中华家园”主题美术创作工程圆满成功。

猜你喜欢

中华艺术家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